走活科技创新“一盘棋”点燃定海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0-08-28 09:13 来源: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思圆 通讯员 邵明军 包红玉

  

1589164850290_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海岛风景线.png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推进科技创新再提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打好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科技合作服务等“组合拳”,借“智”登高,走活科技创新“一盘棋”。如今,科技创新引领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渐凸显。

  ◆平台建设筑基 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1 拷贝.jpg

  请输入图片描述

  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展示中心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使金塘螺杆有了对外展示的平台。走进该产业展示中心,医疗器械螺杆、烧结螺杆、导光板螺杆等不同型号特色螺杆映入眼帘,这些螺杆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行业。该中心展示面积600平方米,通过螺杆实物展示、龙头企业介绍,重点展示螺杆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知识产权等内容。“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可以借助这个产业展示中心更好地对外推介我们的优质螺杆,吸引更多客户前来洽谈业务。”金塘一螺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展示中心是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一部分。作为我区专职服务螺杆产业的科创平台,该综合体自启动建设以来,以创新服务为主要抓手,明确以产业研发中心、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螺杆检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业展示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六中心一基地”为建设核心,设立每年1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助力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提升。目前产业展示中心、中国螺杆检测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已集聚高校院所、创新服务机构等10余家,相关企业700余家,实现年产值70余亿元。

  与此同时,我区通过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和提质,积极助力企业成长。浙江科鑫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管钢桩的制造和销售、钢管阴级保护工程、混凝土防护等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如何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难题,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去年10月,薛群基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浙江科鑫重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工作站成立后,充分围绕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工作,依托项目、制定规划、重点攻关,以实现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科技产品。通过与薛群基院士专家团队的合作,目前企业已实现了多项产品的创新,其中,共同合作完成的超大超长超强耐腐蚀钢管桩和超强螺旋钢管桩高精度制造工艺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浙江省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定,为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等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提供优质的高强度耐腐蚀钢管桩奠定了基础。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的科研机构获得了改造提升,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成效。

  科创平台是孕育企业成长、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正加快建设推进定海海洋科学城、定海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培育中心,以及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远洋渔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定海区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指导建立企业创新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正逐步彰显,科技资源进一步集聚,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才引育为本 增添创新发展动力

2 拷贝.jpg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白泉镇小支村的山野间,生长着成片的枣树,长势十分喜人,这是果农邵将帅的“枣花香”果园。“别看现在果园经营情况好了,前三四年几乎没有收入。”邵将帅说,自己刚开始种枣树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枣子个头偏小,销售情况不好,亏损严重。我区科技特派员邱立军得知情况后,对果园进行了技术指导,还为他牵线搭桥,帮助“枣花香”果园成功申报了市林业致富增收示范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扶持后,扩建了农用管理房、增设果品分级机等,对大棚进行维护保养,才让果园变得越来越好。此外,为帮助“枣花香”打开销售渠道,邱立军在他的“悠果农艺”微信公众号上为“枣花香”枣子“打广告”,拓宽鲜枣销路。在邱立军的帮助下,如今“枣花香”也步入了生产稳定期,采摘期的鲜枣日均销售量在100公斤左右,售价可达40元/公斤。

  多年来,我区根据产业特点,积极向上争取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和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每年安排一定数额专项经费,用于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开发和有关工作开支。同时,对于科技特派员申报科技项目,区级予以优先考虑,优秀项目重点推荐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特派员则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及农渔民、企业相关需求,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面对面为企业和农渔民等传授科技知识,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业效益,帮助农渔民提升作物种植质量、扩大农产品销路。

  高精尖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位于定海海洋科学城的舟山海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万人计划”专家李培良向记者展示了由他的团队创新研发的海洋环境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模块。该系统是一种海洋在线观测仪器,因其创新性、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布放维护简单等优势在众多观测领域都能得到应用。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南海某珊瑚礁区、山东省海洋牧场、辽宁省白沙湾海洋观测站等海洋观测领域。“海慧海洋”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李培良的引领下,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去年全年产值。

  “近年来,我区围绕‘人才强区’战略,以高精尖人才招引、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政策优化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人才引育,持续推进创新原动力。”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政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定海区人才新政20条的意见》,主办“蓝海智造”创业大赛,加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申报市“5313”行动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推荐“科鑫重工”申报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荐“汇邦建材”“万度力机械”“长宏国际”等企业申报省“引才计划”。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落户市“5313”行动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35家,实现省“万人计划”入选零突破,引进省部级以上人才32名,为推动定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合作服务相融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3 拷贝.jpg

  请输入图片描述

  走进浙江大洋兴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原料切割生产流水线上,形状不一的金枪鱼经过鱼体定重定尺寸智能切片设备的三维建模,刀片灵活调整切割点位和角度,将鱼体均匀切割,成品鱼片纹路分明、薄厚均匀。该生产流水线是“大洋兴和”今年4月验收完成的年加工3万吨水产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设备之一,对比之前的人工切割方式,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2018年4月,区政府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大洋兴和”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推进年加工3万吨水产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水产品快速解冻生产线、超低温液氮速冻生产线、智能化油炸生产线等多条生产线、多种智能设备,并投入使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用工需求减少3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

  2018年以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以校地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积极为定海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提供广泛支撑。截至目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和浙江大学涉海学科的专家已与定海区属重点企业签订了6个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包括年加工3万吨水产品智能工厂建设、液氨速冻生产线开发、船舶智能移动导航系统开发等。“今年,我们还将与‘增洲重工’‘中灵’‘广盛’等企业就重载型爬壁除锈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高效螺旋桨节能优化设计研究、舟山海域勘察海洋动力分析系统研究等项目开展院地合作。”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校正努力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海洋科学与工程汇聚型学科,大力集聚校内外科技人才资源,为舟山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着力深化产学研协作,积极加强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院所的科技合作交流,已成功推进“科鑫重工”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展“海洋防腐复合涂层材料开发”、“华业塑机”与中国钢铁研究所开展“合金粉末热等静压特种钢研发”、“长宏国际”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开展“大型LNG运输及加注船关键建造技术研究”、“7412工厂”与上海大学联合共建高端紧固件研究院等。同时,结合我区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与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海洋中心开展合作,联合共建浙江大学舟山技术转移中心定海分中心。此外,舟山市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海洋电子信息等7大专家服务团队也大力开展定海产业动态、技术成果、信息需求、产业链接等研究和分析,每年选派20余名教授、博士走访我区企业、种养大户,开展技术难题会诊、产品工艺改进、科技项目策划申报、员工技术培训等各类科技对接服务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70余家次。

  致力做好企业的“娘家人”,我区还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在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定海海洋科学城、伍玖文化创意中心等科创园区复工复产,帮助落实防疫物资。鼓励和引导孵化园区对在孵企业实施房租减免,定海海洋科学城、海洋文创园、伍玖文化创意中心等减免在园企业部分月份房租合计60余万元,另对浙江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每家100平方米工作场所租金合计减免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