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里,我们真幸福”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四

2021-12-24 08:37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余秋凌 尹倩倩 通讯员 洪琦妮 邵佳盈



  一座城,如何在时光流转中保持生机与活力?这是一个关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必答题。五年来,定海城区与乡村各有芬芳:一边是城市有机更新如火如荼,一边是美丽乡村谱写田园牧歌,一幅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融合的动人图景跃然纸上。



  智慧防洪涝 铺就幸福路
  “爸,你看,赞足类。”夕阳西下,市民李伟陪着父亲来到东海云廊东山段,两人站定在绿道一侧极目远望,落日余辉洒落在镶嵌海面上的南部诸岛,像是被涂上了鲜艳的颜色,让人啧啧称奇。李伟是环南街道东山社区居民,在东山脚下生活多年,在他们的印象中,这座山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热闹过。随着东海云廊的建设,这条全长约4公里的东山段绿道串联起了山海美景,也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不仅是双休日,平常早晚来绿道锻炼的人也特别多。”李伟说,自己是绿道的受益者,原本喜欢宅家的他,如今几乎天天来这里跑步或与家人散步,不仅身体健康了,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绿道的建成,搭建起了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让市民在家门口乐享“慢生活”,同时也解决了山下区域一遇到强降雨就积水的问题。
  定海城区三面环山,处在地势较低区域,雨水若直接从山上向下游排放,居于低地的城区受淹风险极高。今年台风“烟花”携风裹雨而来,东山脚下的几个小区却没有出现积水现象,这与东海云廊东山段基本建成息息相关。原来,这条绿道是依托定海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五山生态旅游带建设项目)施工时布设的临时便道改建而成,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更重要的作用是完善定海中心片区防洪排涝格局,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补足山洪防治短板。

  在位于城区昌国桥附近的新河泵站标段,一排排绿色围挡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焊接钢筋、支模板,为4台立式潜水轴流泵组安装做好充分准备。区水利局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陈仁哲在施工现场,紧盯每一道工序,实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安全高效推进。陈仁哲说,在布局定海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五山生态旅游带建设项目)时,我区重点瞄准新河、城东河、城关河三条城区主要河流,前移泵站至河道上游,建设3个排涝能力总计32立方米/秒的强排泵站,并配套建设总长3.7千米、管径2.2米的压力涵管,利用地势落差,通过泵站与管道直接将河水强排入海。作为工程的参与者,他深知强排泵站建设对保障城区不受淹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他把自己的时间排得很满,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与施工单位研讨解决施工难题,甚至深夜还在与施工单位沟通交流。
  在实施定海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五山生态旅游带建设项目)惠民工程中,中提升工程与上拦和西调工程等一同组成“上拦、西调、中提升”的综合治理方式,统筹解决“上面来水量大,中间蓄水力差,下游排水偏慢”的综合性问题。


  人居环境美 生活变了样
  上午9时许,环南街道雅竹苑居民王桂仙从农贸市场买菜回到小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楼道,轻轻一点按钮,电梯就将其“送”到了17楼的家门口,这对现年72岁的她来说,快捷又便利。
  今年5月,竹山门区块安置房项目雅竹苑小区交付使用,王桂仙成了该安置小区回迁的首批住户,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的老屋建造年代已久,一户炒菜,家家都有油烟味。”王桂仙说,老屋的居住面积很小,楼与楼之间挨得又紧,仅留下一条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小道,遇到强降雨还会受淹。作为老屋的楼道长,王桂仙还要常常跑腿调解漏水引起的邻里纠纷,如今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推窗还能看到海景。生活在这里,我们真幸福。”
  城东街道昌东新村老住户王文雅的居住环境同样得到改善。在这个老小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眼前的一切令她既熟悉又陌生——粉刷一新的建筑立面、干净整洁的楼道、有序停放的车辆、整理干净的“三线”,小区里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明亮的路灯等公共设施……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墙面破旧、“三线”乱拉挂的老旧住宅小区。


  完善城市功能,推动老城“蝶变”。五年来,我区城市更新不断向精细化迈进,通过城中村(旧城)、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及拓展城市休憩空间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共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改造项目27个,建成品质安置小区10个,30余个地块征迁后为交通路网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腾出空间,成为定海区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回应群众所需的最佳注脚。西园新村、金寿小区、凉子墩新村、东港浦新村、开源新村、香园新村等一大批老旧住宅小区,通过“内外兼修”改造提升,有条件的还同步建有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


  美丽新农村 乡土自信来
  漫步在干览镇龙潭村天籁路,道路两旁干净整洁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在一家商铺前,一位老人正弯腰清扫路面。他叫李培潭,是位老党员,每天都会来到天籁路及周边义务打扫卫生,自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推进以来,龙潭村这几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沿河村居粉刷一新,河道干净整洁,抛荒地也变身成了小公园,我们一有空就去那里锻炼身体,晚年生活别提有多幸福了。”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自全区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推进以来,龙潭村在有机更新中环境面貌持续提升,一批业态也随之在这里聚集。围绕挖掘文化、展示乡愁、丰富体验的目标,该镇还进一步实施了龙潭老街改造,通过融入传统业态,以外立面提升、灯光及多媒体影像展示、人文流动戏曲表演、特色美食商铺引进等多种方式,提升龙潭老街的品味和人气。
  “荒地变公园,我们又多了一个好去处。”在小沙街道庙桥村,村民闲暇之余都喜欢到公园里走一走,三毛主题公园、小沙田园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成为了村里的新地标。在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该街道在以“田园小沙”为基调,在尊重历史文化底蕴和保护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及农业生态的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内涵,让乡村风光“提档升级”,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五年来,我区以民生、宜居为导向,以公共基础设施为项目建设重点,以洁净乡村行动为抓手,以创新志愿者品牌为常态化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打造重点路段景观节点,更注重拆后利用,力争花小钱办大事,从细节处着手,突出人文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采用填埋、置换、收购等多种形式,就地取材农村旧物融入景观小品,净化乡村环境,结合民间典故弘扬“真善美”,唤醒乡土自信,让美丽乡村更贴近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