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继艳在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21-01-06 09:21 来源:今日定海 作者: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开启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建设新征程,为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一、勇毅担当、实干奋进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关于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战略部署,围绕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工作主线,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定力、沉着实干、担当有为,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果。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城镇和农渔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5%。

  这一年,我们全力开展争先创优,经济发展在韧劲提升中稳走向好。“1+3+N”三服务长效机制与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联动推进,战疫情稳经济系列举措精准有效。全年争取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8.25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39项助企惠企政策组合发力,2020年促进消费十件实事全面落实,累计减税降费超10亿元,为5400余家企业新增贷款77亿元,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有力提振。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47个市智能化技术改造百项项目加快推进,大洋兴和水产品智能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项目列入科技部重点专项,区本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以上,区本级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数字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全市,森森集团获评省新零售示范企业,“数字长白岛”试点建成,海洋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标志性数字产业加速培育。浙江自贸区定海片区建设深入推进,油品、粮食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8.3%和3.4%。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品牌创新打响彰显鲜明辨识度,带动乡村旅游人数突破280万人次、逆势增长27.8%,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定海远洋渔业小镇被省政府正式命名省级特色小镇。

  这一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优势在活力激发中巩固再造。党委(党组)书记改革工作述职在全市率先推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突破。取消替代各类证明305项、占比92.4%,“一件事”事项达到62项,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实现“最多10个工作日”,告知承诺最简审批模式入选全省争先创优行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领域“最佳实践”,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达到100%,“企业码”注册申领实现全覆盖,政务服务加速向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系统变革。“亩均论英雄”改革进入关键期,227家低效企业整治覆盖率100%,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1100亩、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1300亩。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创建扎实推进。入选第二批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试点。获评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高水平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各类创新要素呈现加速流入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外贸出口增长16.7%,实际利用外资7509万美元,定海·虹口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运行,新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投资达50.9亿元的盐田港油气全产业链项目落地,新引进省部级以上人才29名、高校毕业生2900余名,落户“5313”人才企业10家,国家特支计划人才入选实现零突破。

  这一年,我们全域建设美丽家园,城乡环境在品质升级中精彩蝶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演绎定海硬核担当,以点位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环环相扣、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动态整改、机制建设协同推进、掀起热潮,助力舟山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新一轮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五年计划研究制定,房屋征收补偿政策调整优化,全年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改造420幢、64.5万平方米、8767户,实施安置房项目17个、130万平方米,和馨苑、畚馨苑等安置小区建成交付,未来社区开工建设。城市绿地、口袋公园、休闲绿道等城市休憩空间精心打造,马岙街道入选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南洞艺谷被认定为国家4A级景区,五山水利工程等41个防洪排涝项目全面启动,4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贯通,5G基站、智能化公交候车亭、公共停车位等一批便民设施建成投用,环境品质持续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甬舟铁路顺利开工。成功创建省第四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排名从第80位跃升至第4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6%,入选省级“美丽河湖”2个,完成修复海岸线12.7公里,新增彩色健康森林1000亩。

  这一年,我们全心办好为民实事,民生福祉在短板补齐中持续增进。疫情期间重要民生物资保障扎实有力,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平稳有序。低收入农渔户与低保边缘户认定标准“两线合一”,低保救助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10元。精神残疾人康复救助“零距离”模式入选《竞跑者》。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1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对口帮扶四川省宣汉县高质量完成整县摘帽。全年交付保障性住房1719套。提前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任务,累计受益人口9.8万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民政设施建成投用,慈善、救济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三届“三毛散文奖”评选颁奖工作全面启动,城市书房“15分钟阅读圈”基本形成,白泉镇获评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小规模初中完成整合,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全面推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启用,隔离病房、核酸检测仪、负压救护车等防疫设施配备完善。成功夺得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高效运转,舟山乡村善治学堂全省首创,平民英雄钟耿平被省政府记一等功奖励,“三个我”系列理论宣讲品牌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新乡贤工作经验入选全省新乡贤工作30例,“情指行一体化”、综合交通应急处置“最多一小时”机制创新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平安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全员淬炼能力作风,铁军队伍在党建引领中更加有力。党的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锋涌定海山”“德行定海山”“廉润定海山”系列党的建设品牌创新打响,党的建设质量继续领跑全市。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的实施意见在市内率先出台,党建述职考核评议机制延伸至区属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更加严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建立实施,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一线实干选人用人导向鲜明,14名表现突出的公务员得到优先职级晋升,3名干部提任重要领导岗位。新一轮以“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为主题的基层党建年全面开启,以“一肩挑”为核心的村社组织换届工作高质量完成,14个区域化特色党建共同体成功打造。地方政治生态评价“四清指数”全省首创,村(居)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在市内率先完成,实现本届区委任期内村级巡察全覆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严肃查处,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有力巩固。

  这一年,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因时因势推进“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9000余人次公安干警、机关干部连续26天冲在金塘卡口捍卫铁桶工程,1万余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1200余名医务人员心怀大爱连续作战护佑生命,1.7万余名党员自愿捐款185万元,10名优秀人员火线入党,在启动一级响应后37天内完成确诊病例治愈清零,顶住海上输入等巨大风险确保2月1日以来新增确诊病例零发生,奏响了定海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交出了定海抗疫的高分答卷。

  这一年,我们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等工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党管武装,连续三年人武工作考核全市第一。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百年筚路蓝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二十八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艰苦创业二十九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二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赢得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在大变局中开新局、负重奋进的阶段。看大局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们正深刻处于“东升西降”大趋势、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之中,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牵动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复杂;看历史进程,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年,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时间节点大事喜事迭出;看肩负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要求浙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示之窗和实践范例,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综合研判形势,认为我省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担负起五大历史使命,旗帜鲜明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奋斗目标,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形势决定任务,使命呼唤担当。我们要始终坚持大势所向、群众所盼、窗口所需、定海所能,辩证树立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勇于在逆风逆水中开好顶风船,善于在重要节点上谋大事、抓要事,自觉为全省全国一盘棋改革多探路、发展多破题,努力在利益格局调整的变量中寻求新增量,找准走好新发展阶段定海的高质量现代化之路,全力以赴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切实以定海作为添彩舟山实践、浙江之窗。

  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重塑区域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阶段。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此后在一系列的调研座谈中又系统就“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一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大国兴起规律、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是着眼“两个大局”变化、重塑竞争优势的路径抉择,更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走好高质量现代化之路的根本遵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强大国内需求、引领更高供给水平,为我们深化创新驱动加速供需升级、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浙江自贸区等对外开放及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有机耦合,我省推进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国际商业变革、现代化“四港”联动等“五个”战略枢纽,沪舟甬跨海通道提上规划日程、甬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为我们全方位推进高端要素集聚增强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要始终坚定必胜信念,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既立足定海发展定海,又跳出定海发展定海,推动定海改革发展与实施国家战略同向聚合、同频共振,高水平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在高能级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定海方位,加快形成与高质量现代化相适应的发展新动能。

  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发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迈向全面高质量的阶段。新发展阶段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从增长效应向矛盾效应转换,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的竞争博弈更趋白热化,我们面临着自身产业创新基础与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要求不匹配的挑战;用地能耗、人口红利、环境容量等核心发展资源存在制约,区域承载压力趋紧对传统发展方式形成强大倒逼,我们面临着城市软硬环境能级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循环要求不匹配的挑战; 社情民情舆情激荡交织,群众迫切期待享有更加优质均衡协调的共同富裕,我们面临着民生治理水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不匹配的挑战。我们要始终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系统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速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现实需要,不断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全力谱写定海高质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1年,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省委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聚焦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围绕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高起点全面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开启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建设新征程,为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和农渔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经济体系现代化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痛点、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加快构建融入全国、面向全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打造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制造节点。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围绕打造标志性数字产业链,全面深化定海海洋科学城“一城三园”建设,力争核心拓展区块整体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完善智慧海洋应用等重点领域研试生产链条,加速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产业化基地。全面推进数字赋能智能制造,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积极推广“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统筹推进传统制造“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智慧工厂、数字车间、智能产线等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20项以上,力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实现零突破。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全面推进传统制造强链补链。围绕培育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农副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提升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定海远洋渔业小镇、金塘螺杆小镇等平台能级,加快建设中天重工二期、大洋世家海洋食品制造产业园等重点标志性项目,高水平打造船舶装备、塑机螺杆、水产品等重点行业小微企业园,积极整合畅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引领力。持续深化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和“低散乱”行业分类整治,严格执行差别化用能用水等政策,依法依规推动落后及低效产能退出,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牢牢扭住浙江自贸区建设“牛鼻子”,大力推进油气、粮食等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交易基地建设,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枢纽。着力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围绕提升油品战略储备能力,积极推进保税储罐布局,全力保障外钓岛光汇石油储运基地、浙石化项目配套输油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大油品储运和中转规模。聚力推进低硫船用燃料油供应基地建设,加大保税船用燃料油经营牌照政策突破力度,支持有条件优势企业一体打造出口船用燃料油加工仓储交易全链条供应体系,推动油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高标准开展定海工业园马岙片区和金塘北部围垦区块新材料产业园规划编制,提前谋划排污、用能等要素配套保障,全力促成金浦集团绿色纤维产业链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形成油气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着力打造粮食全产业链。对标长三角重要港口粮库及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加快推进中储粮浙江粮食仓储物流、省直属粮库三期等仓储设施建设,推动现有粮企向小包装生产、大宗交易领域延伸拓展,提前谋划实施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等改造提升项目,持续推动粮油产业发展高端化现代化。加快进口粮食交易中心建设破题,积极争取进境粮食检验检疫、保税监管等政策,力争在保税仓储、交易交割等方面取得示范突破。着力打造现代流通体系。充分发挥通江达海优势,积极融入全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和现代化“四港”联动枢纽,深入推进金塘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快老塘山港区“散改集”和多式联运发展,全力保障推进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工程,超前谋划高铁接驳路网,强化与重点港口、舟山空港的交通衔接,加快沿线重要节点物流规划建设,加大现代物流企业和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培育,着力构建多元立体智慧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循环提供便捷高效流通服务。

  强化投资与消费有效支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好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努力为经济循环注入稳定动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面落实项目中心制,按照前期谋划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续建实施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等“四个一批”要求,完善项目全程联系服务机制,健全问题协调、交办、督办等制度,强化重点项目开工前攻坚服务保障,大力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等“4+1”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产业项目投资比重不低于50%。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深化项目对接任务清单、专业化招商等工作机制,瞄准数字经济、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宗商品加工交易、大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拼抢引进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带动性强的大好高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持续扩大优质消费供给。把握消费分层与升级新趋势,高水平办好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活动,挖掘乡村、海岛、古城等全域旅游资源,放大旅游与生态、文化、健康等集成优势,加速乡村经济一二三产融合,着力打造消费“爆款”,成为具有鲜明定海辨识度的区域品牌。积极培育壮大疫情催生的线上教育、直播电商等消费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动生活服务“触网”,变新需求为新刚需。差异化发展特色主题商圈、特色街区,积极打造“云上夜市”,带动人气集聚,引导消费持续回暖。

  (二)以科技创新现代化培育提升新发展动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首位战略,加速各类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致力增强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引领力,着力打造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高水平推进“一廊多点”创新能力布局。突出城西科创走廊核心平台,加快提升定海海洋科学城科技创新孵化转化及产业化配套服务能力,加大创客工厂等创新载体培育力度,提前谋划城西未来社区、南部滨海湾区创新场景集成示范,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主阵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开展金塘塑机螺杆、远洋渔业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高质量打造定海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培育中心、摘箬山海洋科技岛等重要节点,形成一廊带多点的区域创新空间格局。持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深化与沪杭甬等周边发达城市创新资源对接合作,深入推进定海·虹口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校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与大院名校共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加强与创投资本、科技中介等活跃要素紧密联动,加大对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努力让更多优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依靠创新赢得优势、赢得市场、赢得未来。统筹实施凤凰、雄鹰、雏鹰“三大行动”。坚持把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摆在重要位置,健全领导联系、专班服务等机制,持续推进优质企业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积极支持促成一批并购重组项目落地,促进企业借船出海、凤凰涅槃。围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实施“三名”工程为主抓手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培育形成若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强化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统筹推进质量、标准和品牌升级,着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6家,培育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1家。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统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工程,加大政策引导和专项辅导,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区鼓励创新系列减免奖补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推动企业加快建设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加强重点技术攻关,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

  强化人才创新支撑。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核心要素、最大变量,着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深化人才引育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实施“特支计划”“舟创未来”海纳计划等,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引才模式,持续深化以才引才、以赛引才、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瞄准建设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扎实开展创二代与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加强定海籍大学生联络联谊,搭建校地、校企大学生引进合作平台,促进优秀青年集聚。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市场导向制定紧缺人才目录,深化企业点单引才育才机制,做强基础支撑人才基本盘。优化人才创新生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升级版人才新政,落实区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进人才领域“一件事”改革,探索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努力为人才在定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保障。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广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

  (三)以城市功能现代化升级优化新发展环境。聚力增强服务生产生活生态核心功能,全面升级城市软硬环境能级,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的海上花园城市。

  优化城乡环境。突出规划引领,深化全域美丽建设,持续打造品质高端的美好家园。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系统推进城市空间、人口、交通、产业、生态等统筹谋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完善美丽城市、城镇、乡村有机贯通的美丽定海建设空间体系。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深化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规划研究,加强定海湾等重要节点设计,精心布局依山及海、港城呼应的城市景观体系。结合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编制完成白泉高铁新城核心区控规,稳步推进村庄规划“一张图”,切实以规划引领品质升级。统筹打造城乡美丽大花园。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五年计划,持续加大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力度,适时启动一批城中村、棚户区拆迁改造及古城综合保护项目,高质量建好安置小区,加快实施沿河走廊、口袋公园等景观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会客厅、城市经济区等精品地标建设,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颜值。紧扣“五美”建设目标,高标准推进马岙、金塘试点建设,全力争创省级美丽城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创新涉农财政专项竞争性立项机制,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深化净零碳乡村示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省级试点,扎实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风景示范带建设,持续打造美丽乡村特色组团,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纵深推进背街小巷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全面完成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停车设施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乡人居品质。

  优化制度环境。坚持改革引路,深化建设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着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兴业沃土。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成定海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改革,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一律“带设计方案”“带管理方案”“带亩产效益方案”出让,全面开展企业排污许可管理,积极探索规划、土地、矿山、海洋、林地等“要素跟着项目走”统一保障机制,引导各类要素持续更多地流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和优势区域。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评价及奖惩体系,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打造“信用定海”城市名片。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为创业创新撑起“保护伞”。提升高水平政府服务。高质量打造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区,加快政务服务2.0建设,进一步打通和整合党政机构职能,加强数据获取、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升级推广浙里办、浙政钉APP,扩大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健康医保卡等电子证件的现实场景应用,推行高频民生事项“智能秒办”“一证办理”模式,加速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围绕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把需要跨部门协同的事项集成组装为群众、企业和机关干部眼中的“一件事”,加速实现从单一事项到“一件事”的系统变革。持续推动“三服务”走深走实,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担当,坦荡真诚与企业家交朋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优化生态环境。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持续发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加快建成一批重点环保设施,继续保持空气质量全国领先,统筹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着力提升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置能力,积极创建首批省级“无废城市”,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切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加快问题清零,做到举一反三,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管控修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创新生态环境执法全链条监管服务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五峙山鸟岛保护性建设,扎实整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化开展舟山渔场“一打三整治”,不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蓝色海湾整治、森林定海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行绿色生态殡葬,大力推进抛荒复种、矿山复绿、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努力让绿色成为定海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四)以公共服务现代化增进满足新发展需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新时代文化定海。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实施铸魂工程、走心工程,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浓厚氛围。深化“德行定海山”品牌内涵,加快构建区-镇街-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探索创新文明示范、反哺机制,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加强道德模范、“最美”典型选树,努力让人人都成为定海文明的代言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区图书馆新馆、定海体育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文化礼堂整体功能和使用效能,扎实开展“神行定海山”等全民赛事,更好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高质量办好第三届“三毛散文奖”评选颁奖系列活动,不断扩大三毛文化品牌海内外影响力。加强精品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推动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活化复苏,加大“定海故事”系列文艺精品创作与文创产品开发,切实推动定海优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强化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大力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全民共同富裕。健全多层次富民保障体系。加强和改善就业创业服务,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深化低收入群体增收行动,实施帮扶对象动态排摸、定期核查、精准增收机制,推动产业造血脱贫一批、民政救助兜底一批,确保低收入农渔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计划,实现7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60万元和30万元以上。深化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社保精准扩面。统筹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妇幼病残等群体关爱保障力度。继续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大力发展教育健康养老事业。牢牢把握基础教育质量最优区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实施一批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持续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力度,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探索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努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深入实施健康定海战略,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积极推进紧密型城际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医疗集团分级诊疗机制,持续做强中医馆等特色学科,深化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提供人人享有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镇街敬老院改造提升,提前完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稳步推进适老化设施改造,不断倡导养老孝老敬老。

  提升现代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善治示范区。完善集成高效的区域治理体系。全面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编制实施镇街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明确职能部门兜底责任,建立重大工作一体化运转机制,加强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运行,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和全科网格建设,推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指挥机制联通,加快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转顺畅的整体治理格局。大力推进党建统领“四治融合”,加快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深化舟山乡村善治学堂建设内涵,弘扬“洗桥阿婆”“平民英雄”精神,做强“请你来协商”“新闻发布厅”“乡贤联谊会”等民主参与平台,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定海。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突出风险源头防范,升级重大决策社会风险全过程监管和智能评估体系,强化群众初访化解、领导下访接访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消弭于未然、化解在基层。建立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机制,彻底铲除涉黑涉恶滋生土壤。大力实施“全域智安”工程,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围绕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慎终如始落实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强化防汛防台次生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守护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各领域安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五)以党的建设现代化锻造凝聚新发展合力。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以省委巡视监督为契机,大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纵深发展,为定海高质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在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中强化政治担当。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回头看”制度,努力实现维护意识、维护行动、维护能力、维护效果的高度统一。聚焦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系统推进各领域党的建设,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培养,不断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乡基层各方面。发挥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等开展工作,强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用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全面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化同心品牌建设内涵,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砥砺提升干部队伍中强化能力担当。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首要位置,建立健全干部政治表现评价办法,精准画好干部“政治画像”。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能力”要求,坚决克服本领恐慌,着力拓展对话世界、追求卓越、敢闯敢试、建功立业的过硬素质,不断涵养干部队伍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拓新局的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岗位、关键领域历练提升,大力选拔任用立场坚定、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严格执行干部管理监督各项规定,持续开展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用好职务职级并行、不实信访问题澄清保护等机制,切实推动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在巩固深化清廉建设中强化底线担当。深化完善“四责协同”机制,持续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统筹推进“清廉单元”建设,高标准打造清廉村居示范群,推动“四清指数”向其他清廉领域推广延伸,持续巩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新官理旧账”工作内涵,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坚持惩治高压、权力归笼、思想自律三管齐下,高质量完成一届任期内区委巡察全覆盖,推动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等“四项监督”有机贯通,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探索创新警示教育形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以全面改、深入改的实际行动和改彻底、改到位的具体成效彰显担当,努力向省委、市委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