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背后的故事(四)

2020-03-25 08:25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倪妮 通讯员 王瑜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中有忠孝无法两全,依然选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子女,还有即使身体超负荷工作,依旧坚守在一线的普通工作人员……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个个让人感动。

  2020年初,盐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师吴琼远在安徽老家的母亲被诊断出子宫内患有肿瘤,医生建议尽快择期手术。可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让吴琼母亲的手术一再推迟,最终手术时间被定在了2月底。这让吴琼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生病需要手术的母亲,一边是医务工作者放不下的责任。“谁没有家人,我相亲母亲是理解我的。”吴琼义无反顾选择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把照顾母亲的重任交给了还是学生的妹妹。

  母亲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吴琼彻夜未眠。一向坚强的她忍不住偷偷啜泣。隔天母亲手术,吴琼趁着工作间隙,得知母亲手术顺利,她自责的心才得到一些宽慰。“为群众筑牢防线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在吴琼看来,在疫情防控面前,医务工作者有的只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和胜利会在不久后到来的信念。

  同样坚守着这份信念的,还有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的护师柳军伟。从1月30日开始,柳军伟一直坚守在盐仓街道一处集中医学观察点,为医学观察对象送餐、量体温、记录身体状况,并做好场所的消毒与新观察人员的接收工作,每日工作近12个小时。

  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常常需要应对很多突发事件,工作压力非常大。让柳军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轻的医学观察对象。因为他是一名货车司机,每延迟一天开工就意味着损失增加。起初,这名货车司机十分不配合观察工作,甚至以绝食以示抗议。柳军伟再三敲门、电话联系但都无果。为了防止该名观察对象想不开做出极端行为,柳军伟在征求上级意见后,刷卡进入货车司机所住的房间,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他当时的情绪非常激动,我就耐着性子听他抱怨。”因为年纪相仿,加上柳军伟始终耐心倾听,并告诉他医学观察的重要性,货车司机慢慢解除抵触心理,并主动配合做好每日的观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集中医学观察点距离柳军伟的住处有19公里的路程,而柳军伟却一直坚持骑车上下班,中途整整要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每次交接班我都做好了消毒工作,但毕竟我离危险比较近,为了群众的安全,我还是尽量不坐公共交通工具。”柳军伟就是这么一个处处为他人考虑的人,有解不开的难题他会主动上,为节约医疗物资,他更是在每日穿上防护服后,尽量不喝水,只有在实在口渴的时候才稍微抿一下。领导担心他长时间工作身体扛不住,就劝他回去休息一段时间,而柳军伟却说,“我相信胜利终会到来,我要一直坚守。”

  “师傅,您好,麻烦配合测量体温,谢谢!”这些话,白泉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徐久宏在金塘高速检查点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但他依然坚定而耐心。正月初一,定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严控阶段,疫情防控关口也前移至金塘高速服务区,所有入舟车辆必须通过金塘高速检查点检测后才能入舟。当时,近40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4小时奋战在防控一线,对外地来舟车辆和人员检查“一个不漏”。

  徐久宏主要负责的正是入舟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耳温测量器、酒精棉球是他每天必有的“装备”,测温、消毒、嘱咐,动作仔细又娴熟。而这样的动作,徐久宏一天要重复上千次。金塘冬天的风特别大,也特别冷,8小时轮班下来,徐久宏的双手早已冻得通红,但他好似未察觉。“遇到高峰期或者雨天,车辆排队很长,我就想着我动作快一点,群众等候的时间就少一些。”徐久宏说,既然选择到了一线就没有想过苦累,有的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

  3月初,徐久宏的工作内容做了调整,他被安排到区中心医院,作为120车队的随车医生,专门负责转运疑似病例或发热人员,这就意味着他离危险又近了一步。但他丝毫没考虑那么多,而是随时都保持警觉,准备出车。

  “这里有个渔民出现了持续发热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检查。”3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区中心医院接到了渔政部门打来的紧急电话,要求立即出车。接到通知后,徐久宏迅速换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防护镜,5分钟后救护车在浓浓夜色中驶向了干览的某个码头。“我们是24小时待命,一天最多出过8次车。”徐久宏认为自己是一块砖,疫情防控哪里有需要,他就应该往哪里填。

  他们只是千万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放弃休息,替我们负重前行,用他们的无私坚守,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所有疫情防控工作者的努力下,春天已经到来,定海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信我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