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化 智造教育新生态

2022-01-13 21:12 来源:定海新网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傅抿铭 通讯员 俞赛红 黄玫瑰

  

      “昌国益学”智慧讲堂应用上线、人工智能教育多点开花、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示范试点小区先行先试……近年来,我区运用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服务治理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跟进,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效构建教育服务治理新模式,促进育人方式的有效变革,提升定海教育服务治理水平,为实现定海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寻求突破 探索教育服务新途径       

  在定海工作的张玲玲来自安徽阜阳,孩子上小学2年级。对于孩子的教育,张玲玲非常关注,经常浏览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去年10月,“昌国益学”智慧讲堂应用在浙里办APP上线,内设教辅指导、健康讲座等数字线上讲堂,为像张玲玲这样的家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闲暇时间,张玲玲点开手机进入“昌国益学”智慧讲堂,观看“培养孩子自觉意识”“如何陪伴孩子进行家庭学习”等家庭教育内容,为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答疑解惑。“小学阶段正是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引导她,有时候网上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供我们自主选择,而且内容质量完全不用担心,这正是我需要的。”张玲玲满意地说。

  “昌国益学”注重课程资源的质量把控,着力打造精品课程。该平台通过“主抓领导负总责、上架管理员上传视频、内容审核员把关质量”的三层级工作流程,确保课程资源质量、数量双过关,不少线上课程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成为平台“爆款”。教师许金燕来自双桥中心小学,去年9月她录制了“双减之下如何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讲堂视频,针对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如何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等家长们普遍关心或困扰的问题,给出了较合理的解决方案。该视频上线后,点击量近2000次,还入选了舟山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库。“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强的动力,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也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在许金燕看来,“双减”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有效和谐的亲子沟通十分关键,为此她在选录制内容时侧重了这方面内容,希望能通过线上平台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目前,“昌国益学”智慧讲堂应用整合了新居民父母课堂、幼儿成长、家庭婚姻指导、普法宣传等22个讲堂栏目,已上传讲堂视频130条,视频播放量达26000次。此外,每个视频可进行点赞和收藏,在线观看清晰流畅,为用户带来了一站式学习服务体验。“作为开放程度高、拓展空间足的公益培训平台,‘昌国益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了公益培训渠道分散、各部门单兵作战的局面,区域公益培训从系统孤岛走向了一体化管控,用户可足不出户享受到全区优质公益培训课程资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在前期初步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指标分析,持续优化视频资源栏目及资源分布,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实时掌握特定用户的学习积分等关键信息,开展相关业务统计分析,进一步推进多跨业务协同。

  融入课堂 构建智慧教育新空间   

  “大家注意,这个程序你们需要提前想好思路,然后按照顺序将编好的程序导入,再去尝试……”在舟山小学创客室内,师生们正在加紧培训,备战即将开赛的舟山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暨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朱灏洋加入该团队学习编程近四年,其间获得第十七届浙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MakeX项目二等奖。“学习编程的过程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智能设备有了新的认知,我对人工智能兴趣越来越浓,以后我也一定会设计出更加智慧的智能设备。”朱灏洋说。

  2018年起,舟山小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设人工智能编程教学。去年12月,该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蓝桥杯大赛组委会授予“STEM教育示范校”示范教学基地称号,特色课程《爱上机器人》获得市优秀拓展课教程。“学生学习编程,能帮助他们适应今后数字化环境,我们老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据舟山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林福军介绍,该校将人工智能编程教学逐步覆盖各年级,并结合目前智慧校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融入数字化时代。

  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智慧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关键。定海二中教师叶俊鸣设计的OJ在线评测系统目前在全区7所学校推广应用,其所建立的后台服务器,可供4所学校近160位学生同时登陆评测系统。“以前因场景受限,学生只能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编程学习,课后教师也只能逐个查看学生提交的项目。如今学生只要一提交编程项目,系统立马评定错对,并提示问题环节,打通了教与学的堵点,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叶俊鸣透露,该在线评测系统将通过进一步升级优化,推广到全区各个学校。

  “在智慧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带动辐射,汇集、共享优质资源,助推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据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校将持续打通信息通道,不断提高学生数字技术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在智能学习环境中的信息素养。

  长效机制 助力银龄“智”享生活      

  市民刘培珍家住城东街道东园社区,是城东街道舞蹈协会的成员之一。每周末,她会搭乘31路公交车到区文化馆参加舞蹈排练。坐公交刷电子市民卡、进大楼出示手机健康码……现年63岁的她操作自如。“以前出门如果健康卡和老年卡有一样忘带了,就得回家拿,现在一个手机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多亏了社区办的培训课,让我们老年人不会落伍。”刘培珍口中的培训课是东园社区针对辖区老年人开办的智能技术培训课,采用现场操作、释疑解惑、集体分享等多种方式,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如智能手机选购、常用功能设置、微信QQ使用、在线支付工具使用、网络购物工具使用等领域开展集中培训,在教授老年人正确使用智能设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老年人安全防范意识,受到了老年群体的欢迎。

  城东街道东园社区是我区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的首批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示范小区,通过开设长期教学班,形成长效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此外,社区还将室内课堂搬到医院、农贸市场等实际应用场景,加深老人理解,提升操作能力。

  2020年起,区教育局针对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出台方案,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实现智能技术培训“应培尽培”,助力全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1所成校均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举办服务培训67场,服务1400余人次。其中短期开班培训61次,长期开班培训5个;志愿者入户、入社区、入养老机构服务5次,服务50余人次;投入经费3.956万元。“在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培训意向摸底调查工作量大,老年人记忆力差,边学边忘,教学存在的困难等。”区成人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后的培训中他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让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更多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