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均衡发展 共享教育阳光

2021-12-06 07:2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傅抿铭 通讯员 俞赛红 文/摄

  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今年以来,我区在组团式教育深化实施与“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共建型、协作型模式的教共体建设,逐步激活海岛乡村教育新模式。目前,全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已达33所,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0对,实现区域内乡村学校受援全覆盖。

  线上线下协作 城乡携手同行

  每周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是北蝉中心小学三(1)班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在近日举行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孩子们又一次通过直播屏幕,与距离20公里外的海山小学的小伙伴们同步学习英语,主讲老师是海山小学教师吴艳芬。这是两校结成共建型教共体后联手打造的“同步课堂”。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跟读Let's talk 部分,注意语调……”“接下来,请一位海山小学的学生上台做手影,并用What’s this提问,北蝉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用英文回答……”,这节主题为“animals”的课堂上,吴艳芬不断与课堂中和视频中的30余名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跟海山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上课很有趣,每次两个班级的同学一起回答问题,我感觉脑筋动得更快了。”北蝉中心小学学生李蔚说。如今,该校的数学课、语文课、音乐课等先后通过同步课堂的方式与海山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为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两校还组建学科互助小组,同步上课时间。课前,两校教师共同研讨学情,设计、改进教学环节;课中,海山小学的教师作为主讲,兼顾双方学生的学习进程,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学习,北蝉中心小学的教师作为辅助,密切关注本校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提供帮助;课后,两校教师同步反思交流,相互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对学校之间实现同步课表、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反思,在全流程上完成同步,完善课堂之间存在的“不同步”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化。近一年来,两校共开展同步课堂28节课,教师网络研修23次,名师网络课堂1次。

image.png

同步课堂为北蝉中心小学和海山小学学生带来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不仅将城市优质师资直接引入了课堂,也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平台。日前,一堂关于《物质的构成》的线下联校教研活动在白泉初级中学开展,白泉初级中学和定海七中的科学教师对同一课堂内容分别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展示,并在之后的教学研讨环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与反思。结成协作型教共体后,两校携手共建了“七泉协作”系列活动,根据两校师训处共同制定的七泉协作线下研修活动,两校以科学学科教研组联合教研为开端,之后将陆续开展语、数、英、社、综合组等学科组的系列教研活动,并将针对学校管理、联合党建等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展深度合作与实践研究。

  据了解,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每学年要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一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一学年累计20余节课。核心校每学年要安排骨干教师到受援校上示范性公开课与开展教学常规指导活动,并依托校名师等优质资源引领,利用线上线下教研途径,结合教学支援活动等载体,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每学年开展教师主题网络研修不少于16次,开展线下主题教研不少于8次。目前,在“双减背景下”各教共体学校在科学、语文等学科以“高效课堂的作业设计”等主题开展多次教师交流活动,在高效课堂、作业设计等方面切实做到合理布局,为学生减负。

  教师“走”起来 教学“活”起来

  本学期,双桥中心小学来了一位“新”教师,她用互动游戏、户外采风等方式帮助双桥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打开绘画世界的大门,孩子们都喜欢上她的美术课。她就是舟嵊小学美术学科高级教师张朝华。自舟嵊小学与双桥中心小学结成共建型教共体后,张朝华带着24年的教学经验,以交流老师的身份来到双桥中心小学,通过课程创新设计、教学理念交流等方式,为这里的学生、教师带来新体验、新转变。“我教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基础训练为主,比如画笔的正确握法、色彩的搭配等,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去提高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张朝华说。今年9月,为帮助双桥中心小学备战全区中小学美术优质课比赛,张朝华将双桥中心小学的教师试课环节带到舟嵊小学,让舟嵊小学的师生参与其中,不断优化课程,最终双桥中心小学两位美术教师在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

image.png

舟嵊小学高级教师张朝华为双桥中心小学学生上美术课

  干览中心学校教师张琼尹作为交流老师也收获颇丰。今年9月,她来到廷佐小学交流学习,由于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学环境上的差异,需要对原先的教案进行变更以适应学生,面对巨大的压力,她抓住教学研讨和公开课的交流机会,不断汲取教学养分。张琼尹还是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在年级段其他班主任的帮助下,在班级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法,用奖励制激励学生们做好行为规范,并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从整理课桌椅、放学排路队等身边小事做起,让班级秩序井然。“自己刚来廷佐小学不久,无论是从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管理方面都从其他教师那边学到了不少,经过和老师们的经常性交流探讨,现在也在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张琼尹老师说,接下来,自身的目标是往教研方向深挖,能够为学生们呈现出更高质量的课堂。

  以教学工作为端点,拓展协同发展宽度;以课堂教学为圆心,挖掘协同发展深度;以教师交流为桥梁,增加协同发展密度……我区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逐步实现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均衡配置。目前,舟山小学、舟嵊小学等4所核心校的8位老师到受援校任教,干览中心学校、北蝉中心小学等3所受援校中有5位教师到核心校进行学习。近一年来,教师、课程、活动等在教育共同体间“转”了起来。

  资源共享促交流 优势互补共提高

  组建教共体不仅仅是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输血”,也是城乡资源互补、双向联动模式的有益探索。

  “同学们,大家都经常吃小青菜,那么大家知道它是怎么种植的吗?”“如果种得太密集,会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请岑港中心学校的同学们帮东海小学的同学们看一看,种植的距离合不合适。”在岑港烟墩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岑港中心学校和东海小学联合开展“手拉手”综合实践活动,两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协作种植蔬菜,在实践中了解种植蔬菜的知识。“之前大多只是在课本上听老师讲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今天自己在田地里动手种植,感受很不一样,而且我发现岑港中心学校的小伙伴在劳动实践方面很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东海小学学生杨梓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感触颇深。

image.png

岑港中心学校和东海小学联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东海小学和岑港中心学校自组建协作型教共体以来,两校共享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城区学校学生走进农村开展劳动教育。两校还计划每学年以春种、秋收为主题,开展水稻种植、蔬菜收获等活动,并联合开展劳动运动会,让城里孩子深入参与户外课程。

  除岑港中心学校的校外劳动资源共享外,北蝉中心小学以及白泉中心小学也发挥学校自身艺术教育的特色与海山小学进行融合交流,带来不一样的艺术碰撞。近日,三所学校美术教师开展三校共同体美术教师技能培训活动,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前来指导工笔画临摹。三校教师分别对工笔临摹进行了基础知识学习,并进行作品交流。

image.png

海山小学、北蝉中心小学、白泉中心小学开展三校教共体工作研讨会

  此次活动是海山小学教共体“美术教学品质的提升研究”教学研训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基于三所学校在美术教育中各有所长,依托海山小学的名师工作室、白泉中心小学的美术团体和北蝉中心小学的美术资源,通过互通,开展系列美育活动,实现共同进步。“教共体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挖掘各校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各样活动形式,努力实现校区间特色资源双向融合。”海山小学校长透露,三所学校将通过海山小学的综合材料绘画社团、白泉中心小学木炭画以及北蝉中心小学的风筝画等社团开展联合画展,开展学生社团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共同打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今年以来,区教育局积极落实各校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等活动,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积极探索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活动建设,提高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形成乡村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校际和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