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众人谈

2021-12-29 07:34 来源:定海山 作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号角声声催征人,牢记使命显担当。虽然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会场外寒意阵阵,但会场内处处涌动着谋发展、促发展的滚滚热潮。宏图已绘就,如何走好共同富裕的新赶考路?党代表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展开热烈讨论。

  推进城乡融合
  实现共赢发展

  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城乡共赢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党代表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随着兴舟大道、翁洲大道上榜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西部商业中心、定海宝龙天地商业中心等综合体相继落地,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新盐仓画卷正徐徐展开。”党代表黄志军是盐仓街道办事处主任,他既是盐仓城市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当他看到报告中提到“推动盐仓全面纳入中心城区”时,他激动地说:“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力量、充满斗志!”他认为,盐仓街道应继续加大产业招商,做好美丽经济新文章,并牢牢把握住城西“未来社区”建设契机,完善盐仓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区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加速承接定海主城商业、居住、行政、服务等功能辐射,以提升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同样是城乡融合道路上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讨论中,党代表黄跃明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当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层次后,就需要在提升品质、完善功能上动脑筋。近年来,定海大力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加快安置项目建设等工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定海还可以将景观小品、健身步道、灯光秀等巧妙地融入居住区,让居民的生活与景相融。同时,加快东海云廊、古城微改造等项目建设,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赞同。党代表林海艇认为,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是在美丽乡村基础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的,需要一部分地方先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可以让引领性的项目先落地实施,不同的产业模式相互错位发展,加大农村产业竞争力,起到示范性的作用,真正让农村从颜值向价值转变。“目前,定海的乡村面貌变化大,也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短板。”党代表顾锡顶认为,应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火力全开”,助推实现可持续、富民兴村的目标。
  增进民生福祉
  解锁幸福密码

  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也意味着必须在更深层次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所养……这些关乎民生福祉的话题,引起了党代表们的热议。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党代表夏芳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让孩子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要牢牢把握国家整体政策方针和地方经济命脉走向,聚焦定海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她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同时,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相互输出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等,推进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区医共体组建成立、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相继落地运营……五年来,定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党代表们点赞称好。“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留在定海治疗。”谈起五年来定海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身为“医疗人”的党代表张静增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她看来,建立健全公平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全面夯实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一环。定海要抓住新机遇,统筹规划医疗资源配置,科学谋划未来医疗结构,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技术叫得响、群众可信赖的特色医疗品牌,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张静增补充道,还可以借助山海提升工程,快速补短板、强弱项,利用医共体、医联体等载体,形成上下联动,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发挥医院之间的联动作用,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

  党代表王雄飞将目光瞄准养老这一领域。现场,他用手机展示了我区养老数字化改革成果——“e定好养”智慧养老应用。依托该应用,老年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家政、餐饮等服务。他建议,我区应继续完善该应用的机构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等功能,深化居家养老配送餐、上门服务等内容,实现机构管理、居家服务精细化、数字化。“岛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同样不能忽视。”王雄飞认为,我区还应该做好“海岛养老”文章,针对海岛老人,扎实开展助老活动等,提升海岛老人幸福感,深耕“守护夕阳”偏远海岛养老服务项目,让海岛老人切实感受到为老服务的温度。
  增强精神力量
  树立光荣旗帜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代表们一致认为,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现精神富有。

  这些年,市民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各地涌现了一批批志愿者,活跃在角角落落。党代表曹杏娣就是一名志愿者,在长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见证了定海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当她看到报告中提到“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时,她感觉自己的干劲更足了。“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调动更多群众的积极性,定海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才会更有温度。”曹杏娣建议,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中,可以组建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团队,发挥各团队的优势,积极争当志愿精神领路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同时,要发挥志愿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倾听民意、掌握民求、化解民困,为定海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注入力量。

  “当前,我区在完善志愿服务运行体系、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不断努力。”党代表陈彦霏接过话头说,我区应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专业能力,做好做精更多诸如“城市啄木鸟”“全民掸尘”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将这些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同时,抓好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打造专业化、精准化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把志愿服务覆盖到为民、利民、惠民等各方面。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地凝聚起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党代表孙艳青就如何增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表意见。“我们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孙艳青认为,政府部门要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补缺与设施均衡同步推进,科学谋划场馆功能,以健全的文化阵地网络助力文化成风化人。要坚持大众化与精品化产品同步供给,在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    
  党代表林铁坤就如何提升“精神力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区在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的探索中已取得一定成就,未来要更多地整合广大党员、专家、“名嘴”的力量,讲好定海精神文明故事,通过移风易俗、家庭家风家教、村规民约等擦亮“德行定海山”品牌,整体营造好人有好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在实现精神富裕的道路上走出定海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