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沿着红色足迹出发丨探访舟山首艘远洋渔船启航地

2021-06-04 10:42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

  一张法语“嘉奖令”背后的故事——探访舟山首艘远洋渔船启航地

  “嘟……”,随着汽笛响起,又一艘远洋渔船缓缓驶离舟渔公司码头,奔赴北太平洋开展鱿钓作业。

  36年前,我市首艘远洋渔船正是从这里启航,跨过大洋,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海域作业。

  老党员、72岁的舟渔公司退休职工施浙海正是当年首航的船员之一。

  嘉奖令

  说起那段历史,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嘉奖令”:这是一张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硬纸,是当时注册在塞内加尔的非洲海洋渔业公司颁发给他的,上面用法语书写(塞内加尔曾为法国海外殖民地,法语为其官方语言),并有“1986”的字样,落款处还有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签名。随着岁月的流逝,纸张有些发黄,但却保存得相当完整。

  这张“嘉奖令”为何值得施浙海如此精心保存?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站在码头边,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

  5月26日和27日,舟山日报社“追光·沿着红色足迹出发”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再次出发,探访舟山首艘远洋渔船启航地,追寻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闯新路的精神。

  施浙海在码头向记者讲述首航故事

  40天1万海里闯过重重艰险

  上世纪80年代,东海渔业资源以每年20%的速度衰退,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等几近枯竭。近海无鱼了,怎么办?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

  1984年,当时的农牧渔业部委托舟渔公司组建考察组赴西非海域考察渔业资源,计划拓展远洋渔业捕捞,35岁的捕捞船长施浙海便是考察组成员之一。“到了那里之后,带给自己两个震惊:一是渔业资源异常丰富,单拖船一网就有五六吨;再有便是看到了很多法国、日本、韩国的远洋渔船,但就是没有我们中国的。 ”

  经过对接洽谈,塞内加尔政府同意我国在当地注册成立渔业公司,并在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内从事捕捞作业。舟渔公司分到了派遣4艘渔船的任务。

  毕竟是从未涉足的茫茫大洋,总有各种意料不到的困难和危险。“自己是党员,又当了多年船长,没有理由退后。 ”在家人的支持下,施浙海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担任船队的副总指挥兼舟渔633的船长。

  1985年2月27日10时,喧嚣的锣鼓响彻码头,舟渔633、634、629、630正式开启远航西非的征程。

  首批赴西非部分船员

  船队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再从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最后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200多吨的渔船设施简陋,卫导的信号也是一两个小时才接收到一次,很多时候还需要借助太阳和星空来定位。

  危险全程伴随。“当时的亚丁湾已有海盗出没,我们4艘船紧紧保持队形,40多个小时没合眼,全程不敢松懈。 ”施浙海回忆,后来又遇到红海海域气温高达42℃,多名船员中暑晕倒;地中海迎头撞上9级大风,海浪拍上了驾驶台……

  每当这时,施浙海和几名党员就轮流做安抚工作,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一定要完成国家交给的神圣使命。

  经过40多天,1.1万海里的航程后,船队终于到达了塞内加尔。

  西非海域对施浙海他们来说毕竟是陌生的,尤其是海底坚硬的岩石,一下网就破损。施浙海他们不气馁,反复研究对策。经过半年的摸索,基本摸清了海域情况,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双拖作业,产量很快得到了提升。

  1986年,舟渔公司的4艘渔船总产量达到6500吨,创产值40万美元,其中施浙海任船长的633船更是成为了“冠军船”。

  当年底,塞内加尔政府宴请中国船员,施浙海也得到了非洲海洋渔业公司的嘉奖。这张珍贵的“嘉奖令”一直保存至今。

  在市外事办专家的帮助下,记者了解到“嘉奖令”的内容为:非洲海洋渔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将此证书颁发给施浙海先生,鼓励其荣获1986年年度最佳员工荣誉,达喀尔1986年12月6日,董事长加布雷利先生,总经理法耶先生。

  当年首航西非的舟渔634轮

  609艘远洋渔船组成远洋上的“舟山名片”

  劈波斩浪向远洋。此后,勇立潮头的舟山人一批接一批走出国门。这其中,不能不提到舟山群众远洋渔业第一人李科平。

  黑黝黝的脸、壮硕的身板、说话嗓门大,这是李科平给人的第一印象。 1962年出生的李科平是中共党员、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7月,33岁的李科平凑齐200万元,从日本买了一艘二手鱿钓船,带着10多名渔民兄弟远赴北太平洋。大海最终没有辜负他。 6个月后,鱿钓船满载而归。李科平用4个编织袋,把卖鱿鱼得来的270多万元现金,从宁波背到家里。

  在李科平、方央南等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内渔民纷纷转战远洋渔业。舟山宁泰、嘉德和平太荣集团、海利远洋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做大,成为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平太荣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常温金枪鱼钓船队规模为全国同类企业最大。

  与此同时,与远洋渔业相关的配套保障服务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以国有企业为依托,海上运输、物资补给、水产加工、渔船修理等产业日益发达。

  远洋渔业的发展丰富了水产品的供应,鱿鱼、金枪鱼、秋刀鱼等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旺盛,为舟山打造“中国海鲜之都”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见到市海洋与渔业局远洋渔业处处长张鸿宾时,他正准备着去兰州推介的事宜。“这次准备了几个以鱿鱼为原料的菜系,与当地餐饮协会联合推介,进一步打开西北市场。 ”张鸿宾介绍。

  近年来,舟山远洋水产品在出口的同时,国内销售也是呈现“风生水起”的态势。相继走进西安、沈阳、广西等地,最远到新疆举行各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消费者反响好,对舟山水产品认可度高。

  从西非到几内亚比绍,从北太平洋到斐济、基里巴斯,从东南太平洋再转战西南大西洋、印度洋……如今的舟山远洋渔业足迹遍布三大洋公海和多个国家经济专属区。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37家远洋渔业企业,609艘远洋渔船,从业渔民1.5万名左右。围绕远洋渔业的加工、物流、修造、物资补给、金融配套、贸易交易等行业人员规模超过10万人。 2020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63.1万吨,产值63.92亿元,带动一二三产产值322亿元。

  “十四五”,舟山远洋渔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5年4月,原农业部批复同意我市建设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战略正式落地舟山,舟山远洋渔业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的“东风”。

  走进远洋渔业基地,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洋世家海洋食品制造产业集聚区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引入金枪鱼、鱿鱼、虾、海洋生物制品、健康食品等先进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达产后年加工和贸易量20万吨以上,目标是打造成我国智能化和现代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的综合水产加工基地,助力舟山成为全球主要的金枪鱼加工与交易中心。

  截至目前,远洋渔业基地累计招商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7亿元,完成产业投资近80亿元,目前核心区企业已近300家。

  站在基地码头,繁忙的卸货场景,成为舟山远洋渔业从走出去再走回来的最好写照。一座集远洋水产品中转、电子交易市场、金融配套服务和冷链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悄然崛起。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舟山以远洋渔业合作为纽带,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西太平洋岛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与互动。截至目前,我市在秘鲁、基里巴斯、斐济、乌拉圭等地,建设了多个海外远洋渔业基地,渔船修理、人员中转、物资补给等后勤配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10月22日上午,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在新城举行。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对标先进地区,树立“中国远洋渔业看舟山”的雄心壮志,做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全面建设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为建设海洋强国添砖加瓦。

  根据《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围绕打造全产业链发展远洋渔业中国第一强市目标,构建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现代化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力争到2024年,全市远洋渔业捕捞、物流、加工、贸易及旅游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0亿元,其中捕捞、境外投资及相关服务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50亿元,贸易产值达到2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