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共富共美——我们村的幸福事系列报道之二

2021-08-11 10:22 来源:定海新网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董周一 邵晓宇 陆素静 刘琪琳

  这里,既有千年古街、百年古树林,有隐于乡野间的民居,也有林立的商铺和整洁的村居环境。这里是刚刚摘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字号的白泉镇白泉村,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在这里迸发。

  颜值提升美丽宜居

  走进历经千年风雨的白泉十字街,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新旧交融,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漫步其间,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犄角旮旯处,道路平坦,干净整洁,显露出它独特的韵味。

  “以前每到雨季这里就会积水,不太好走,现在铺设了雨污水管网,完全不一样了。”在白泉村党委书记虞飞刚看来,古街道路的改造是该村有效提升村居环境的举措之一。

  “以前家门口都是泥地,一下雨,脚都会陷进去,现在好了,一条水泥路铺到底,汽车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村民王志义感触颇深,他还主动加入到村志愿服务队,担当起“马路”组长的职责。“有空就把这条马路扫一扫,家门口干净了,看着也舒服。”话语间,王志义又拿起扫把清扫了起来。

  位于白泉村辖区内的米储古树保护区,村民田国忠正在埋头清理山道边的杂草。这条长约百米的山道,田国忠已义务坚持清理了两年多。“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作为村里的一份子,阿拉也想一起出份力。”这是田国忠的心声,也是不少白泉村民的心里话。不少村民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和王志义、田国忠一样,挽起袖子主动加入共建美丽宜居家园的队伍。

图片

  培育乡愁 滋养生活

  在白泉镇文化馆的白泉锣鼓传承基地,记者远远就能听到欢快的锣鼓声,这支由白泉村村民自发组成的原生态舟山锣鼓队,时常聚在一起练习各个曲目,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打造有乡愁的美丽乡村,白泉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舟山锣鼓就是从阿拉村里走出去的!”现年85岁的白泉村村民高如丰,是舟山锣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锣鼓世家的他是白泉高家小唱班的第三代传人。眼下,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高如丰仍和大家一起练习演出,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近年来,这支锣鼓队曾受邀到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演出,还获得了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等一系列荣誉。

  今年37岁的宋旭冬加入到村里的舟山锣鼓队已有两年了,从事修船工作的他一直在外面忙碌,但对于舟山锣鼓的喜爱却始终藏不住,在家中他就会拿碗筷练习谱子,还总说舟山锣鼓是村里的一大“宝贝”,年轻人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每次师傅召集练习锣鼓,不管再忙,他总是第一个到。

  除了舟山锣鼓,活跃在白泉村舞台上的还有跳蚤舞、唱新闻等民俗文化,为了更好传承这些乡韵、乡愁,该村除了培育本土文化团队,还通过文化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春泥活动室及老年活动室等文化阵地,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让村民们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

  造血反哺 展现新景

  要让村集体走上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白泉村通过购买沿街商铺发展“商铺经济”,2020年该村的店铺出租收入就达到了80万元,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

图片

  为给村民谋取更大的“红利”,白泉村还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店铺租给村民,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自从租了村里的店铺,每年租金就省了近2万元。”白泉村村民诸葛雅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人,以前的她是一位家庭主妇,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自从享受了村里“租铺”福利后,她经营起一家旅行社,现在日子也过得愈发红火。

  “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我更要支持村里的各项建设。”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看到村里发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诸葛雅卿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投入到战“疫”当中,忙前忙后的身影不仅感动了村工作人员,更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她丈夫还自掏腰包为志愿者们送去咖啡、茶叶蛋等物品,用实际行动支持妻子的选择。

  “现在村里有不少像诸葛雅卿这样的村民。”村工作人员章健红告诉记者,许多村民都有了回馈村里的想法。“创城期间,大家纷纷参与志愿服务,这段时间又帮我们一起宣传推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就像一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