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善治之匙 共建美好家园

2020-11-13 08:49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思圆 陈炳群摄

1589164850290_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海岛风景线.png

  社会稳定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基层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支撑,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定海区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新举措,围绕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扎实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逐步构建起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如今,全区各地正不断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善治故事,让“有事一起干、事事有商量、人人成风尚”的和谐梦真实地照进每个定海人的心里。

235888_125128.jpg

  有事一起干

  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马岙被称为“中国海岛第一村”。如果说海上河姆渡文化是马岙的一张“金名片”,那么马岙村的基层治理创新之举———“一把扫帚大家扫”,让这个千年稻香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位于马岙街道核心区的马岙村,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人口居住相对密集,巷道多且窄,易形成卫生死角,单凭环卫保洁力量很难做到垃圾落地即清,但眼下走进这里,只见村道宽敞舒适,地面洁净如洗,以“孝、善、和、德、诚”家规家训为主题的家风街景线,成为马岙村的独特风景。

  “村道能这么干净,与大家一起自发打扫是分不开的。”村民们骄傲地说,村里保洁站的两只木箱内各摆放着一把扫帚,这就是村道干净整洁的秘密。2018年6月,马岙村为优化家风街景,以林家巷子一带为试点,制定了“一把扫帚大家扫”等微民约,开始了从依赖保洁员到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转变。“自家屋落各管各,众家道路众家扫;屋落清爽门门讲,道路通畅好榜样。”从那时起,村民们每天轮流打扫,扫坏了18把扫帚,却为村里省下2万余元的保洁费用,巷子也由“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一把扫帚大家扫”不仅扫出了村容整洁,也逐渐扫出了村里事情大家做的蝴蝶效应。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马岙村先后打造了“一把扫帚大家扫”“宣讲议事亭”“众家井、众人筹”“三长”(井长、潭长、溪长)认领制等品牌,多元引导村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也让他们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动力不断被激发,和谐幸福文明的乡村画卷愈加绚丽。

  共建和谐家园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双桥街道。这里有着全区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和省级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但由于辖区地域广阔、田地较为分散,管理存在不便,时常发生蔬果失窃现象。为此,双桥街道浬溪村老党员毛金财暗暗打定了主意:“有人管总好过没人管,少一起偷盗行为也是好的。”从此,每当夜幕降临,他就到田间棚外巡逻。

  毛金财坚持夜巡的事迹打动了村里的其他人,不少老党员和农户纷纷自发加入这支夜巡队伍,从最初的5人、10人到后来的上百人,从浬溪村延伸至其他村落。如今,双桥街道全域都有了这样的田间巡逻队,大家一同维护田园、守住农产,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守望巡逻队”。人多力量大,从组建以来,这支队伍破获涉农侵财案件24起,抓获涉农违法犯罪嫌疑人23人,双桥蔬菜瓜果偷盗案件发案数显著降低,实现了从“灭火”到“控火”的巨大变化。

  事事有商量

  破解基层堵点难题

  作为一个开放式老旧小区,昌国路168号居民小区硬件条件较差,存在环境脏乱、设施破损、乱停车现象普遍及偷窃等治安问题。昌国街道东管庙社区曾多次开展整治,但收效甚微,还容易反弹。为了彻底改变小区的环境,社区党总支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结合小区特点组建了一支由“楼道党员+居民骨干+业主”组成的“红钥匙”自治服务管理团队,由党员骨干担任该支管理团队负责人,吹响了“党建+楼道治理”的号角。

  在“红钥匙”自治服务管理中,小区居民可通过自查自纠、“随手拍”等方式向管理团队反映楼道存在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提交“楼道议事会”商议解决。与此同时,每月以争夺“流动文明旗”的形式开展文明楼道动态评选活动,提升管理质量。环境卫生好了,大家又商量着统一安装了楼道灭火器、监控摄像头,对开放空间实现了全天候动态监控……“党建+楼道治理”让小区实现了从无人管理到全员参与的转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让党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细,也打通了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应用,不少乡村都建立了村委会办公微信群。在小沙街道东风村就有一个这样的微信群———“东风听音”,大部分成员都是自发入群的东风村村民。“听说这次沙蛟要修路了,很期待啊!”“许多村道改造后变得平整又美丽,真好!”“不知道我们前湾这儿的村道啥时候也能修一修?”……微信群里村民热烈讨论,东风村党总支书记傅如峰逐条查看并给予回复。

  “以前通知村集体事务靠张贴公告和电话通知,信息传播存在许多不便。”傅如峰说,为此村里在推行“党群议事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东风听音”微信群搭建起干群沟通即时交流的平台,这让不少村民在田里忙活的同时也能知晓村里的事情,还能发表个人意见建议,并得到村里的及时回复。小小的微信群让东风村基层治理更“接地气”,也让村里的氛围更加和美融洽。

  人人成风尚

  增添基层治理活力

  上个月,位于城区总府路延伸段的“阿婆桥”揭牌,标志着我区一个新的城市精神文化地标诞生。自2000年起,时年75岁的“洗桥阿婆”殷桂兰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清洗城区石桥,被亲切地称为“洗桥阿婆”。2019年12月初,殷桂兰安详离世,但她的洗桥形象已经在市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当年“洗桥阿婆”是在清洗集市桥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为人所熟知,位于集市桥西侧新建的这座桥就成了“阿婆桥”,也成了“洗桥阿婆精神”的发源地。

  香园、合源、檀东等城市社区近期接力开展了以传承“洗桥阿婆”志愿服务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以社区间接力的形式,通过开展送文艺汇演、送温暖、邻里互助等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传递文明风采,凝聚更多社会正能量,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让“洗桥阿婆精神”代代相传。

  年过九旬的张德成独居在环南街道东岠岛西岙。2014年以来,每到逢年过节,城东街道两新组织美之声演唱团团员就会来到他的家中,为他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拉着他说说家里事,给他理发、打扫、表演节目……这些,都让老人笑逐颜开。作为一支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基层社会组织,美之声演唱团在下海岛演出时看到海岛空巢老人的现实需要:生活不便,缺乏文化娱乐和日常服务。于是,美之声演唱团负责人曹杏娣带领团员们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偏远小岛没有交通工具,她们就挑着演出行头和慰问品徒步到各村开展服务送去温暖;岛上没有理发店,队员们就特意学习洗头理发技能,上门服务;岛上没有医疗队,队员们就自己带去血压仪……

  千岛之城,星河灿烂。带领未成年人投身于创城志愿服务活动的爱心奶奶郭玲娣;长期活跃在擦洗护栏、“烟蒂不落地大作战”等活动中的“城市啄木鸟”志愿者;将美化环境延伸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千岛海洋公益和滴水公益团队……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用行动传递文明风尚,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形式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增添了新的亮色,让城市充满了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区城市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2000人,占常住人口的13%,随着全区志愿激励嘉许机制的不断健全,他们用爱心传递温暖,使志愿服务精神深深扎根定海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