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综述丨舟山的节水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1-03-05 16:13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 陈颖丹

  缺水逼出的节水城市

  舟山的节水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个“中国水周”。

  水是舟山的一大痛点。严重缺水的舟山,生生被“逼”出各种“花式节水”亮点做法,被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近年来,我市以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健全和完善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等载体建设,积极提倡一水多用、重复利用,鼓励再生水回用,努力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潜力。

  从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到全国节水最有效的城市之一,舟山走过了一条漫长辛酸的路。但这条节水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缺水:平均1.2年出现一次干旱

  舟山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本地水资源全靠降水补给。但受季节气候影响,我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全年60%—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降水过程与需水过程不相匹配。

  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275.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92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618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的1/3、全国人均的1/4,接近国际上界定的严重缺水警戒线边缘,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

  因此在舟山,发布干旱预警、拉响抗旱紧急“警报”几乎是常态。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解放以来,舟山平均1.2年出现一次干旱,1967年、1996年等年份连续出现大旱。

  2011年5月,我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10个月之久的干旱少雨天气。市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称舟山已达到重旱程度。

  当时,由于舟山水库蓄水明显不足,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政府部门不得不对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一些消耗大量水的企业实行定时供应,或定量配送。

  限时供水让不少海岛居民纷纷抢购水桶储水,某杂货店三天就卖出了500只水桶,一些市民感慨“多年未见的水桶又回来了”。城市中一些高耗水项目也被叫停,部分企业在正常供水时段不得进水生产。

  蓄水:209座水库缓解用水难

  舟山没有天然湖泊,但打开舟山的电子地图,你会发现在绿色的山丘峡谷之间,有许多星星点点的蓝色,这便是舟山的“湖”——一代又一代的舟山人,特别是近60年间,耗无数人力建造的水库。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饮用水水库209座。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库,让舟山变得山清水秀,让刚毅的海岛变得柔软。最重要的是,水库大大缓解了困扰海岛居民的用水难题。

  虹桥水库,是舟山人工兴建的库容量最大的水库,也是舟山第一座大中型人工水库。其坝高29.7米,总库容143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1015万立方米。 1977年3月破土动工,1981年11月坝体基本建成开始蓄水受益,1984年6月全部竣工。

  根据原浙江省水电局浙水基(1976)89号批文,“虹桥水库性质以灌溉为主,并补充部队和城镇居民用水,同时利用放水结合发电”。1985年5月9日,原舟山地区行政公署以行署政字(85)57号文决定虹桥水库的水量分配确定位,“城镇公用用水(含城镇人民生活、工业、国防等)和农业灌溉用水各50%。 ”

  根据实际供水量统计分析,目前虹桥水库的工程任务是以城镇供水、灌溉防洪为主,是舟山城市供水最主要的骨干调节水库。

  寻水:大陆引水解“渴”

  经过几十年的水利工程建设,本地水资源开发已达到较高程度,但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资源性缺水已成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缓解舟山缺水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舟山发展水为先,大陆引水是根本”的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从宁波姚江引水,穿越杭州湾灰鳖洋海底至舟山本岛,这是迄今我国最长、最大的跨海输水工程,也是迄今世界最长、最大的跨海输水工程。

  1999年8月,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8月正式启用,年平均引水量2160万立方米;2009年9月,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一期和二期工程运行平稳,年均引水能力8700万立方米,基本保证了全市的用水,也缓解了舟山缺水的状况。

  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宁波至大沙调蓄水库引水三期工程、舟山本岛输配水工程、岛际引水工程和大沙调蓄水库工程。目前大沙调蓄水库已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预计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后,舟山年均引水量将达到1.27亿立方米,全市供水尤其是岛际供水都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造水:向大海要淡水

  除了向大陆引水解海岛之“渴”外,舟山人还有一项“B计划”——向大海取水,将海水脱盐过滤成自来水。

  舟山的海水淡化设施建设起步于1997年,始于缺水最严重的嵊泗县嵊山岛。

  1998年,嵊山镇在全省率先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海水淡化厂,极大缓解了当地用水紧张的状况。此后,其它缺水岛屿——泗礁岛、大洋山岛、枸杞岛、岱山岛、六横岛等陆续开建海水淡化设施,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舟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也相继建成了海水淡化工程项目。

  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舟山列为国家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纳入国家海水淡化推进应用示范城市。之后,舟山海水淡化产业加速发展,在保护好有限水源的同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大陆输水管道及海水淡化设备,为舟山新增了一个个淡水水源,也让“遇旱祈雨”成为了历史。

  节水:应成为一股潮流

  缺水,已成为舟山的切肤之痛。痛定思痛,舟山人发现不能只在“开源”上下功夫,“节流”同样是重点,节水更是舟山永恒的主题。

  这些年,我市在节水方面的亮点表现可圈可点。记者从市节水办获悉,截至2019年底,我市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1.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5.41立方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92.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52%,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49.9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9%左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9%,各项用水指标接近或超过城市节水评价Ⅰ级标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城市用水总量稳中少升。

  “尽管舟山这些年通过‘三建’大陆引水工程、海水淡化以及各种节水举措,大大缓解了用水难题,但海岛缺水的先天不足与干旱隐患仍然存在,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市节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节约用水,已不是单纯的节约水资源,而是要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用水效率,充分保证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用水。

  更重要的是,要让节水成为一种常态和一股时代潮流,让循环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人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