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给教师减负 浙江的老师和校长们都在点赞

2019-12-16 19:14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石天星

教师减负2.jpg

  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文件明确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包括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内容。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具体来说:

  第一,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

  第二,要减社会事务进校园。

  第三,要减报表填写工作。

  第四,要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纳入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市县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督导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那么,对于这次教育部发布的“减负”《意见》,浙江的老师和校长们都有哪些反应呢?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连线采访。

  “朋友圈里,老师们都在转发和点赞。”

  上周三,《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40条减负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条条“砸”在学生和家长们的痛点上,而随着 “教师减负”《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承认教师负担过重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并计划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和治理。

  浙江蓝润天使学校校长陈沪军的朋友圈,这两天被“教师减负”《意见》刷屏了。“朋友圈里,老师们都在转发和点赞。”

  “《意见》的出台是针对全国的,有的省份有些地方,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相当突出,老师们忙得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陈沪军前段时间刚看了一位教育界人士在西北地区调研一线教育的文章,那里的老师很多都疲于应付各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没有心思和精力能放在一线教学上。“国家《意见》的出台,说明已经看到了教师负担过重的严峻现实。”

  陈沪军说,江浙沪地区,老师们的负担也有,只是相比其他地区来说没有那么严重。对于“教师减负”《意见》所提到的教师与教学无关的负担,她认为已涵盖全面,提出的减负举措也很明晰,但除了“督导”、“引导”之外,还应该增加一条电话专线用于教师负担过重时的投诉,投诉一经查实也与地方政府的考核挂钩,更好保障教师权益。

  “《意见》中还提到要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路’,让老师们的信息跑起来,老师们就可以把平时重复填表耗费的时间节省下来,把精力更多花在教学研究和学生研究上。”陈沪军说,在经济较好的省份应该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提高学校的智慧化程度。

  杭州九莲小学校长蒋晓也关注到,连续多天, “减负”始终是 “热词”。“这次教育部下文给老师们减负,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蒋晓说,现在老师们双休日都在加班,负担来自各个方面;减负喊了多年却很难完全落实,原因错综复杂。“老师们也有很多无奈。减负到底能不能减下来,需要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教师减负.jpg

  杭州拱墅区去年出台教师减负行动计划

  去年10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发布“减轻教师负担 提升教育品质”的行动计划,从精简会议、任务筛选、简化考核、规范建群、电子政务、精准培训六个方面做出规定,要给老师“减负”。

  2018年秋季开学前,拱墅区教育局会同浙江大学教授、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关于校长教师专业外负担的问卷,并进行了在线调查。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获得这样的数据:

  90.3%的校长认为社会过度扩大了学校的责任,

  87.5%的校长觉得上级行政部门指令过多,

  有85.54%的受访教师称经常把工作带回家,

  82.61%的校长和70.09%的教师指出要参加的会议过多,

  82.61%的校长和78.7%的教师认为自己疲于应付其他部门摊派到学校各类活动任务及各项考核评比。

  问卷调查中,老师们吐露的心声真实又无奈:

  “我喜欢课堂教学,喜欢给孩子们批改、辅导作业,也愿意在课间花时间个别教育需要帮助的孩子,教书育人本应是我的主要工作。可现在我每天很忙,却不知道忙什么,对孩子我感到深深的惭愧,跟他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太少了。”

  “我真的只想安安静静做个老师,上好每一堂课,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