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城点亮阅读之灯

2021-09-16 10:53 来源:定海新闻网 作者:记者 黄婷 刘琪琳 通讯员 乐思卉 洪春晓

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png

  夜幕降临,坐落于城区人民北路的“岛上书店”外,车来车往、人群熙攘。透过书店落地玻璃往店内看,灯火通明,书架上的书仿佛散发着光芒。有读者坐于书桌前捧书阅读,相较人行道上行色匆匆的行人,店内的一切如同静止一般。

  “岛上书店”是我区首批城市书房之一。“10年前,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让传统书店进入了低谷期,那时纸质阅读也渐渐淡出了大家的生活。”该书店负责人刘晓娜回忆着书店转型的过程。2016年,市、区文化部门决定开办城市书房,刘晓娜的书店被纳入其中。借着转型之机,她跑遍全国各地寻找他山之石,从书店布局到书籍种类分布再到读者阅读体验提升……近200平方米的书店空间里,一楼一条书架长廊隔绝着店外的纷扰,让人如同置身书海,两条楼梯分别通向二楼的文学名著阅读区及儿童阅读区,行走间,低头还能看到沿着书架、楼梯堆放的图书,随手拾起一本,以文会友。

  过去的五年里,20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在店内举行,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与市民面对面,近距离开展文学交流、碰撞思想火花。“让更多的年轻人放下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体会阅读的乐趣。”这是刘晓娜转型书店的目标定位,现在这个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翻看我区城市书房的布局图,从“岛上书店”起步,城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盐仓街道匈牙利馆惠品书吧、“阅享·城南里”城市书房、中大街的无人值守城市书房……8家城市书房分散在我区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嵌入居民日常生活的地方。

  在普及过程中,更多的市民爱上了“家门口”阅读,环南街道海滨社区居民曹永宁便是其中一个。“我们过去看书,一般都是新华书店或者图书馆,走过去的话起码半小时。”在“阅享·城南里”城市书房,曹永宁放下手中的《抗日战争第三卷》的书籍说,第一次路过这里,透过玻璃向里张望,被书店的布局和书籍陈设吸引了。入门便是图书馆的借阅图书,可以通过自助借阅设备实现将书籍带回家。狭长的走廊摆放着各类畅销书,有柔软的沙发椅、也有木质书桌,满足读者的各类需求,这一切都让他对城市书房顿生好感。“从家里走过来5分钟够了,店对面是海滨公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这里已是曹永宁常来打卡的休闲阅读点。

  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城市书房的出现及普及,拉近了广大群众与纸质书籍的距离,让书香满溢于人间烟火。“城区城市书房和图书流通点的布局,旨在让市民能够骑车或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共阅读点。”区图书馆馆长黄海敏告诉记者,这是我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的有益探索。当前,城市书房正以每年1-2家的速度扩展,在不久的将来,“15分钟阅读圈”将缩短为10分钟,甚至更短。

  “哇,这里真的好文艺!”“有三毛的作品集,好棒!”……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沙街道三毛祖居附近的“三毛书屋”迎来了一批歇脚的游客。推门而入,书屋内的装饰和陈设,引发他们由衷的赞美之声。书架显眼处,陈设着三毛的各类作品,三毛散文奖的获奖作品及三毛相关文学、摄影作品等……随意取出一本感兴趣的书,找一书桌,便可以坐上一整天。“之前有好几次,我看到客人在三毛祖居绕了一圈,就又走进来了,品一杯咖啡、翻翻书,坐上一小时。”刘晓娜在经营“岛上书店”的同时,也是“三毛书屋”负责人。她说,虽然“三毛书屋”的定位和“岛上书店”相同,但在功能发挥上又不一样。正如书店名称,“三毛书屋”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作家三毛的过往、作品、思想等等,也是三毛书迷及各类读者交流、分享、缅怀的一个公共文化场所。

  在干览镇南洞艺谷景区一座黛瓦粉墙的四合院内,“欢喜书店”用温暖的灯光、木质装潢,静待着前来景区的游客和读者,不少珍藏版图书、绝版图书或许能在此处淘到;在盐仓街道黄沙岙,“非岛书局”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白色尖顶玻璃房将自然采光递进书局内,听着怀旧的黑胶音乐,品着咖啡读上一本书,氛围感拉满、压力散尽……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全民阅读设施网络建设,通过建设图书总分馆体系、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布点图书流通站、开辟阅读新空间等多种形式,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目前公共阅读点位已达到100余个,全民阅读阵地建设有了初步规模,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逐步覆盖。

  阅读润德、书香致远。书房书屋,正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全民阅读,正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