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叩响精神富有之门

2021-07-21 09:1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顾晨艳 王胜 通讯员 王迦密 范宇林

  正值暑假,走进位于定海人民北路的“岛上书店”,排列整齐的书架上,从畅销文学到经典名著,一本本书籍组成一片文学海洋,不少学生埋头沉浸在书香中,店主刘晓娜同样捧着书籍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几天前举行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她成为了新一届的“十大读书人物”之一,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中发光发热。

  “书籍就像我们的精神粮食,我经营书店不仅仅是为了获利,也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给大家提供一个文化载体。”刘晓娜笑着对记者说,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实体书店,比她卖出很多书籍更感到高兴。

  时间回到1989年,刚满20岁的刘晓娜从老家普陀六横来到定海,从她姐姐手中接过由作家三毛取名的“热门书店”。彼时,人生地不熟又没有经营经验的刘晓娜,暗下决心要把书店经营下去。好胜的她还和姐姐打赌,一年之内要把3000元书籍成本还给姐姐。

  两个书架、一个桌子、一个玻璃柜……当时的“热门书店”仅有19平方米。“我慢慢发现,很多市民钟爱多领域又比较冷门的书籍,本地新华书店买不到就跑到我这间小书店里来问,但很无奈,我这里也没有。”刘晓娜说,既然叫“热门书店”,书店就得对得起这个名字。“我自己去上海进货,满足顾客需求。”也正是刘晓娜的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名“代购”,也开辟出了书店生存的新路径。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20出头的姑娘,只身一人傍晚从定海出发,第二天晚上拎着4大包约40公斤的书籍归来。“船程要一个晚上,我在船上睡一晚,第二天像打仗一样跑到上海的各大书店按照书友的书单,一本一本把书配齐。为了节省路费,我徒手拎着书走回码头,一天下来,回到船上倒头就睡。”尽管已是30余年前的事了,但刘晓娜记忆尤新,她说,因为经常去上海市南京路的新华书店、福州路的科技书店、广东路的图书采购中心,和当地的同行熟络起来,得到了批发优惠,也如期归还了姐姐书籍成本。

  2001年至2006年,随着书市信息更为灵敏、物流配送逐渐兴起,实体书店迎来了发展热潮,“热门书店”也于2001年加盟了席殊书屋。但随着亚马逊等网络书店的崛起,实体书店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刘晓娜的书店也受到了冲击。是继续坚守还是趁早关闭,成了刘晓娜的两难选择。

  “你说要多少钱,去开支票,我来出钱!”书友董先生如此表态。

  “为了支持书店,我就多买几本。”书友林先生用实际行动支持她。

  有一天,书店门口突然来了10余位军人,是从一座偏远小岛过来。进店前,他们列队、敬礼、稍息,然后每人至少买了一本书。

  ……

  越来越多支持的声音在刘晓娜耳边萦绕,也支撑着她咬牙坚持下去。“总有那么一批定海书友,经常来书店光顾,这一直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刘晓娜说,她逐渐有了一种使命感,这家小小的书店就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一颗螺丝钉。守得云开见月明,2014年11月,“热门书店”喜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两年后,市、区文化部门决定开办城市书房,“热门书店”被纳入其中,书店迁址到了现在的地址,面积扩大到近200平方米,并更名为“岛上书店”。

  现年84岁的崔翔鹤是“岛上书店”的拥趸。他一有空就进店看书,渐渐地和刘晓娜成了忘年之交。事实上,像崔翔鹤这样的铁杆书迷还有不少。刘晓娜说,现在在定海来实体店看书的人不断增多,像暑假期间,学生们不光是纯粹追求在这里完成学校布置的文化功课,也常常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一座城市文化品质的体现,也是一种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精神力量。

  目前,“岛上书店”的会员超万人,常备销售品种在5000种以上,约计3万册。该店还荣膺改革开放40年全国民营书业40佳零售企业、首届浙江省最美书店等称号。举办“运一车书去墨脱”活动,书香定海“张抗抗的南方与北方”散文集分享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张炜新书《文学:八个关键词》 分享会……近年来,“岛上书店”逐渐成了定海的网红书店,这离不开刘晓娜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为了学习优秀的经营理念,她跑遍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甚至到日本参观学习,为海岛的书友们创造了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有了更多与名家大咖接触对话的机会。

  在不断更新经营理念的同时,刘晓娜还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去年,刘晓娜成立全市首家企业书吧,为新居民送去书籍,进一步浓厚企业的文化氛围。今年5月,小沙街道三毛书屋开业,她积极参与书屋管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前几天,有几个来自内蒙古的女孩子到小沙旅游,走进三毛书屋,在里面静静地待了大半天。”刘晓娜说,她将不断创新更多形式的文学体验活动,助力撒播阅读之美,以精神富有促共同富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