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创客的筑梦空间 ———“一路看小康”系列报道之五

2020-12-07 09:3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通讯员 范宇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刨不完的土和收不完的菜。”这是新型农民何可的微信签名。从IT工程师跨界成为农创客,他在新农村的沃土上耕耘着“诗和远方”。

  何可的怡然生态农场早有耳闻,“怡然”是他女儿的名字,那是他为女儿打造的绿色食品基地。当汽车驶进小沙街道大沙村,成片的连栋大棚跃然眼前。大门外,原生态风格的木排上,“欢迎”两字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组成一个别致而富有新意的农场迎宾牌。这个农场,貌似不一般!

  “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农场吧。”木制的大门缓缓打开,农场主何可迎面走来,热情地邀记者走进“怡然”。“75后”的何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眉宇间透着一股书生气,说话不急不躁,第一眼很难把他和传统印象里的农人联系到一起。

  火鸡、山羊、兔子、荷兰猪,杨桃、火龙果、香蕉、百香果,猴头菇、芦笋、四季豆、蜜薯……何可的“怡然”和传统农场确实不太一样,探访“怡然”俨然是一路“寻宝”,活蹦乱跳的动物、形形色色的热带水果和品种繁多的有机蔬菜,让走出城市的人们心生愉悦。

  “这是新引进的黄金百香果,比普通百香果的营养价值更高,口感也要更好一些,现在还是青的,12月初差不多就可以成熟了。那几株是四季芒、杨桃……”连栋大棚内,绿意盎然的果木间,何可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藏农场”。何可原是一名IT工程师,其父辈也没有和土地打过交道,或许是平淡的工作让他萌生了跨界的念头。2011年,随着女儿出生,他想让孩子吃上自己亲手栽培有机果蔬的念头愈发强烈,便将目光对准了有机种植。当时,适逢定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土地流转。乘着这股东风,何可承包了小沙街道大沙村的近20亩山林地,种下蓝莓、芦笋等一些家人爱吃的果蔬,就此成为一名新农人。

  年轻,有理念,有学习的能力。这是何可对新农人的定位,也是对他自己的要求。在种植方面,他没有遵循传统使用农药杀虫除草的种植方法,而是采用了有机种植。创业之初,何可几乎跑遍了浙江省周边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向同行请教,学习病虫害生物防治种植技术,最终通过物理除虫、生物诱虫、天敌捕虫等方式解决虫害,让果蔬品质有了保障,也让“怡然”成为全市首家以有机方式种植管理的果蔬农场。在销售方面,他充分发挥自身所长,打造互联网农场,建成农产品全程可溯系统,并通过线上预订,自主配送,推出了定海辖区内从“地头”到“餐桌”最快4小时、当日采摘当日送达的销售模式。

  “光会种不会卖不行,光会卖不会种也不行。多走多看,肯定会有收获。”为让自己从一知半解变成行家里手,何可常常到国内外参加各种展会,了解最前沿农产品情况及种植技术。在他看来,办农场种农产品就好比生产科技产品,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及时调整种植的品种和规模,以达到更高的品质。

  何可将全部心血和汗水付诸土地,妻子夏敏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主要负责农场的线上销售。在夏敏的眼中,“怡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开始我以为他是小打小闹玩玩,谁知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我们第二孩子出生,那时候发现他投在农场的钱快够买两套房了,不料,台风一来那两套房都搭进去了。”提及农场的发展,当年超强台风“灿鸿”对农场带来的创伤,夏敏仍记忆犹新,一旁的何可则打趣道:“那时候的惨状都上了央视,整个农场被夷为平地。”

  创业的成功必然和艰辛如影随形。遭到重创之后,夫妻俩的坚持和付出才换来了今日的风轻云淡。“创业有输有赢,不过是再来一次。”何可说,台风过后,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农场架起了更抗风更智能的连栋大棚,添置了监控探头、强排抽水设施、应急发电机,让看天吃饭的行业,尽可能经得起风雨的检验。

  从最初的近20亩,到目前的200余亩; 从家人吃什么种什么,到眼下的以销定产; 从零星的散客,到目前的千余名长期有效客户,日超百单销量……何可的有机农业梦想在这片沃土上照进现实,这些年,怡然生态农场先后获得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省级农村科技示范户、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户等荣誉,也正因为有了如何可一般的新农人,定海的现代农业步入创客时代,成为一支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