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疫情防控指南请查收

2021-01-29 08:39 来源:人民网 中国医药报 浙江发布 舟山发布 作者:记者 吴芸

  农村(社区)防控“十须知”

  一、网格人员不缺位。实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基层医务人员、民警、网格员等“五包一”责任制,加强值班值守。严格做好人员摸排登记、健康监测、异常状况处置等工作,督促辖区内单位、个人落实主体责任。

  二、摸排登记务必全。掌握属地外出人员返乡情况,提前核对登记,防止中高风险地区和行业返乡人员漏查漏报、漏管失控;掌握返乡后人员健康状况,对不同风险程度返乡人员实施精准化管理;掌握游客、流动商贩、走亲访友等人员情况,租住人员纳入房东户内管理。返乡人员必须持有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4天居家健康监测。每日报送“三掌握一必须”摸排信息。

  三、消毒灭源无死角。广泛发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公厕、垃圾投放点等疫情易传播点每天消毒1-2次;分类收集、处置普通村民(居民)、居家隔离人员用过的口罩等废弃物,做到“日投日清”;对村(社区)内企业、餐馆、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开展预防性消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四、重点环节严管控。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一律戴口罩、一律测温、一-律亮码、环境一律定期消杀;冷链食品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冷链食品溯源码不得上市;返乡、人境、农贸市场工作、接触进口物品、近期参加过集聚活动的重点人群,进口或来自风险地区等重点物品,超市、药店、农贸市场、餐馆、民宿等重点场所,核酸检测必须加强。

  五、聚集活动少开展。非必要不外出,提倡网络拜年、工作地过年;非必要不举办,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家庭聚会聚餐不超10人,集体娱乐、扎堆聊天要避免;必办活动要报批,严控庙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暂停宗教场所、聚集性宗教活动。

  六、三色预警要落实。红色区域严格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必要时设卡封闭管理; 黄色区域监测重点人群,分类落实相应健康管理措施;蓝色区域落实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七、疫情信息快报告。发现疫情立即上报,配合精准划定最小管控单元,规范进村(社区)检疫点,落实测温、询问、登记、扫码及物品消毒等措施,协助患者转到定点医院。积极配合病例接触史、暴露史及活动轨迹调查,有序组织开展核酸检测筛查。

  八、隔离帮扶多关爱。村(社区)包干联系居家隔离人员,跟踪做好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工作,督促落实单人单间隔离,及时报告异常情况。组建爱心服务队,主动问询、及时协调解决隔离人员困难。

  九、生产生活有保障。村(社区)储备适量防护、消毒等防疫物资。积极协调粮食、猪肉、饲料等生活生产物资供应。组织农民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

  十、宣传教育全覆盖。防疫知识全覆盖、全告知、全知晓,倡导返乡人员留在工作地过年或错峰返乡,尽量驾乘私家车等方式出行,不携带工作地冷冻类产品返乡,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倡导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用公筷,保持一米安全线。

  村民(居民)防护“十须知”

  一、要主动登记。返乡前提供返乡时间、个人健康等信息;返乡时第一时间如实向居住地所在村(社区)报告返乡;返乡后主动配合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二、要亮码测温。出入公共场所主动出示“健康码”,主动配合测温、登记等管理。

  三、要及时报告。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就诊,不拖延、不隐瞒。

  四、要自我防护。非必要,不远行,外出尽量私家车;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距离保持一米线,适当储备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五、要减少聚集。倡导不串门、不打牌、不聚集、少外出。不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家庭聚会聚餐10人内。

  六、要慎带物品。携带物品要看是否来自风险区域,不带工作地冷冻类产品返乡。

  七、要通风消毒。家里家外常消毒、勤通风,家用餐具常煮沸、常高温消毒。

  八、要租住同责。出租房东必须摸清租住人员情况,及时向村(社区)报告,租住人员纳入房东户内管理。

  九、要垃圾分类。废弃口罩等防疫用品必须分类投放,普通村民废弃口罩密封装袋后投入其他垃圾或专用收集容器; 居家隔离人员废弃口罩及生活垃圾需密封袋装后,由专人收集投入专用容器。

  十、要严守规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摒弃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外出就餐如何防护?

  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在“勤洗手、戴口罩”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就餐、科学饮食。安全的就餐环境可以降低感染风险,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增强抵抗力。

  在低风险地区,倡导在家就餐,尽量减少外出聚餐。必须外出就餐时,要佩戴口罩。排队时,减少语言交流,与相邻顾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队时如若打喷嚏,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采用肘部遮挡等。点餐时,优先选择无接触电子菜单和扫码点餐。取餐时,应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付款时,尽量选择二维码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支付方式,减少使用现金结算。就餐前,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且靠近门窗等通风较好的位置就坐,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聚集,避开通风不良座位,比如无窗户的包间。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相互交流,建议就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如果餐厅就餐人员较多,可选择打包带走的方式。就餐结束后,应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

  在中高风险地区,除上述各项措施外,还应符合属地疫情防控相关管理规定。

  此外,市民还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合理膳食。建议市民充分利用当地物产资源,尽可能多吃果蔬,保证适量的肉、禽、鱼、蛋、奶等优质蛋白质摄入;做到饮食荤素搭配,谷豆混吃,蛋奶兼并,果蔬充足,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基础疾病。

  备年货需注意什么?

  牛肉、巴沙鱼、车厘子……自疫情发生以来,陆续有媒体曝出食品及其外包装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消息。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市民陆续开始备年货,而车厘子、海鲜等冷链食品是年货中的“热门选手”,市民在备货时应提高防控意识。

  市民应去正规超市、市场购买冷冻食品。正规超市对售卖食品有更严格的管理要求,日常对销售场所的消毒更全面,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更严格,能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

  采购时带上消毒纸巾和干净购物袋。超市的推车和购物篮被很多人触摸,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源,使用前可以用消毒纸巾或消毒液对把手和扶手进行消毒。

  购买海鲜、肉类等生鲜冷冻冷藏食品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或将一次性购物袋套在手上再进行挑选,不要直接用手触碰冷链食品。此外,要关注冷链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

  购买冷链食品回家后,可以使用75%的酒精消毒外包装。储存此类产品时,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与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开包装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在处理食物之前、期间及之后,都要注意洗手。如接触冷链食品后,要注意用肥皂洗手,避免没有洗手就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买回家的冷冻海鲜、冷冻肉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可将生肉放到盆中清洗,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容器等,都要生熟分开。家里最好准备2—3个菜板,分别专门用来切生食和切可以直接生吃的食物,不要混用。切冷冻食品和熟食的刀,也要注意分开使用。

  烹调冷冻冰鲜食品时应烧熟煮透,海鲜食品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食物尽量充分加热熟透后再吃,可以有效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