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之上 踏浪渔歌——舟山加快建设海洋特别保护区纪实

2021-09-02 10:30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记者 陈逸麟 曹玲 通讯员 王垚

  蓝色,舟山的底色;大海,舟山的魂魄。舟山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占全域面积的90%以上。浩瀚东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舟山,因海而生、因海而美、因海而兴。

  围绕经略海洋这篇文章,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养海护渔,耕海牧渔,依法治海,不断加快建设海洋特别保护区,促进海洋与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人与海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泼墨而成,为海岛建设共同富裕提供“舟山样本”。

  生态修复 重构一片活力之海

  舟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占舟山海域总面积的11%以上,走在全国前列,拥有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一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分别为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以及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生态和渔业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

  7月1日,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下,540多万尾大黄鱼宝宝放归大海。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投放的大黄鱼苗堪称“训练有素”。

  “本次放流的大黄鱼平均体长达到了6.8厘米,最长的超过10厘米,还经过了专业野化训练,具备自主觅食能力,成活率将会有所提升。 ”现场工作人员说。

  大黄鱼,舟山渔场曾经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因长期过度捕捞而濒临绝迹,一度价比“黄金”。

  “要让子孙后代有鱼吃! ”困境之下,增殖放流,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早已成为我市各界的共识。

  近三十年来,我市开展了各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则始于21世纪初,效果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已陆续放流大黄鱼、黄姑鱼、条石鲷、乌贼、三疣梭子蟹等苗12亿余尾,越来越多曾经濒临绝迹的鱼类重回东海。

  养海护渔、耕海牧渔,我市打出组合拳。

  水泥架礁沉入海底,藻类、浮游动物便可以此为家,有了饵料和栖息地,鱼虾便会来此捕食,进而吸引众多恋礁性鱼类的集聚。

  在东极庙子湖—青浜一带,成群的鱼儿在人工礁体间畅游……一处处鱼类安居的海底家园近年来星罗棋布。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陆续建设了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近50万立方米规模人工鱼礁,最初是旧船和钢筋混凝土礁,现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新型钢架礁。

  恢复海洋生态就是保护海洋生产力,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就是发展海洋生产力。根据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持续跟踪调查,在我市部分海洋牧场区域,海洋生态的恢复带火了休闲海钓,进而带动了生态景观、海岛餐饮娱乐产业蓬勃发展。

  环境保护 还鱼儿一湾宜居之海

  这片活力之海上,海岛旅游蓬勃发展,繁忙的国际航路横穿而过,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保护好这片海,不让经济发展产生的垃圾破坏鱼类的宜居家园,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舟山一直在路上。

  7月,东极的旅游旺季。四海八方的游客来此追寻诗与远方,碧蓝的洋面就是迎客的脸面。天气晴好时,东极四个住人岛上附近海域就会出现清理海漂垃圾的打捞船。

  “四艘打捞船一天能捞起3到5吨海漂垃圾,基本可以做到海湾和海面上无明显漂浮物。 ”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岸后的垃圾还需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嵊泗县碧海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的无害化处理车间内,大批的海漂垃圾就在此“重获新生”。

  “去年公司共处理了1.3万多立方米废弃泡沫,分解后得到的原材料聚苯乙烯可以制成大多数塑料制品,如小家电的塑料原件,耐冲击的塑料外壳等,用途十分广泛。”碧海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广乐说。

  经过专业设备破碎、热熔、压缩等工序,这些由废弃泡沫、塑料重新加工成工业制品销往各地,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这是舟山共识,更是舟山作为。

  每年暑假,赴东极进行海洋保护是浙江海洋大学师生雷打不动的实践活动。“我大二时第一次参加海洋保护实践活动,7天的实践让我终生难忘,之后我每一年都会参加。”如今已经大四的徐钰坤说。

  20人左右的学生小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他们拿起工具走上礁石实施净滩、向游客宣传海洋保护知识、进行海洋生物调查。许多像徐钰坤一样的大学生在保护海洋的过程中探索人与自然的意义。

  鸟瞰嵊泗,海上牧场蔚为壮观,一串串贻贝整齐地排列在碧波之上,年产达几十万斤。繁荣之下,贻贝养殖使用的泡沫浮子长期损坏分解,对海洋的污染不容忽视。

  嵊泗县于2019年启动海水养殖泡沫浮球整治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原有300多万个泡沫浮子全部替换为环保塑料浮子。

  “我们养贻贝就是靠海吃饭,不把大海保护好怎么行,更换塑料浮子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贻贝养殖户叶定国说。叶定国主动更换了自家一万多个泡沫浮子。

  如今在他的贻贝养殖场里,曾经漂浮的塑料碎屑已经绝迹,水湛蓝、贝更鲜。

  制度护航 构建一方法治之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辽阔的大海上,船只如何行驶、渔业如何生产、海洋旅游如何发展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一条准绳。科学合理地开发好、保护好大海,更需要建成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构建一片法制治之海。

  早在2015年,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之后,就立即着眼实际,首要破题海洋保护法规,制定了舟山群岛新区首部地方实体法——《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这部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第一个创设海钓许可制及实行贝藻类捕捞许可的地方性法规。

  今年以来,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和海洋环境保护呈现出的新形势、新挑战,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开展《条例》(修订草案)起草工作,实地走访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从县区有关部门、保护区管理机构、乡镇政府和当地居民和游客口中了解《条例》的实施情况和意见建议,为原《条例》中的海钓、渔业资源保护等内容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可操作性的专业意见。

  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普陀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蔚蓝的洋面上,数艘渔船组成的方阵正在进行日常巡逻。自从“专群结合”保护区巡航执法检查行动开展以来,管理部门鼓励高素质渔民们加入巡护队伍,租用3艘渔船开展保护区定点“护渔”巡查,确保保护区每天(适航常态下)有船巡航检查,“护渔”船作为信息船,协助保护区开展管护工作。

  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贝藻类采捕人员也在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形成了民间巡查力量。走上无人海岛清理垃圾、收集违法采捕信息、进行自查自咎,逐步建立保护区的一条管理生态链。

  一年多来,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300余次,缴获违禁、违规网具(地笼网、蜈蚣网、流刺网、弹簧笼)2100多顶,劝阻有违规动向的行为数百起,通过夜间蹲守、巡航检查、举报突击等方式打击违法行为,查获各类案件20余起。

  今年是长江口禁捕管理区实行相关管理制度的第一年。我省会同上海市、江苏省等相关城市的渔政执法部门,通过3省市联合或轮值的方式开展长江口水域专项执法行动。由省总队牵头组织部署,舟山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和嵊泗中队配合,三方已多次在长江口海域联合开展大规模禁渔期执法行动,重点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以及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市海洋渔业资源生态修复保驾护航。

  舟山渔业一直是中国渔业的一面旗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我市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致富、渔区社会稳定,打造“蓝海先锋”党建品牌。在海洋保护区管理、渔业执法等8个领域建立联盟,联盟内创建“蓝海先锋”岗、“蓝海先锋”船、“蓝海先锋”号、“蓝海先锋”员四大类共17个先锋岗位,全市涉海涉渔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代表数千人投身其中。

  这支“敢打必胜”的舟山渔政铁军活跃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坚守和承担着保护海洋的使命和责任,为打造海上“绿水青山”发光发热,共同谱写绿色发展新华章!碧海踏浪,舟山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