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现有35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数据库,启动建设率百分百

2020-03-23 15:59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方丹妮

  全市现有35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数据库,启动建设率百分百

  又有2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

  定海小沙街道长白岛北部的后岸村,石头砌筑的房屋,一色瓦顶、双翘屋脊,形成了独特的民居风格;位于岱山县最西端的双合村,数百年来打造出50余处奇异的石景。

  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第八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中,我市这两个村名列其中。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有11个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已建成6个。

  打造特色,发挥古村魅力

  走在后岸村幽静淡雅的古村落小道上,两旁是利用大缸和捣臼等老物件打造的盆景,一侧的立体墙面上,整齐地堆砌着酒坛子,在村落古朴的“气质”上又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趣意。

  “这些都是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把闲置的老物件利用起来,更能增添村子的历史感。”介绍起村里的变化,后岸村党支部 如数家珍。

  石阶、碎石路、发白的木门、镂空的木格窗……置身其间,时光仿佛倒流了几百年。

  白马庙和北林院,是村中的两座历史文化建筑,其中白马庙主体建筑建于清嘉庆年间,1998年5月被公布为定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还有建于20世纪初期的石头房、老宅子20余处。

  “农村博物馆”里收集了犁、钉耙、锄头等各类农具,还有箸枕、老式风箱等生活器具。“这些大部分是居民捐赠的,通过这些点滴的记忆,留住乡愁。”卢文昌说,后岸村特色古村落打造工作从2017年10月开始,目前已投资90余万元。

  而双合村,始于明朝晚期,主打“石文化”。数百年来,经当地居民世世代代艰辛取石开凿,打造出石景旧迹50多处:雄伟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色彩缤纷的石幔、曲径通幽的石廊、清泓见底的石潭……村内石头建筑、石板街弄,也完好地展现着渔家的古朴原始风貌。

  最高补助700万元,已建成重点村6个

  据了解,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将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重点实施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项目。

  “按照总体要求,今年我们将做好入选村的规划,制定3年打造计划,第一年实现30%的项目启动,第二年完成度达80%,第三年迎接省市的验收。”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余海芳介绍。

  根据《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将获得财政补助,其中一类县市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补助标准为每村700万元,二类县市补助标准为500万元;一般村则给予30万元到50万元左右的补助。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个村入选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数据库,启动建设率100%,其中重点村11个,一般村24个;已建成重点村6个,即定海区马岙村和柳行村,岱山县东沙村,嵊泗县花鸟村和峙岙村,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莲花村,一般村22个。

  一村一品,实现保护和致富“双赢”

  近年来,我市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作为美丽海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各县(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充分结合新渔农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委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各个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规划或方案;根据村庄创建主题,对历史文化村落如何打造进行导引,明确村落的功能、规模、特色、发展方向,以及对建筑、立面、小品、村道、产业、综合体等进行定位,为历史文化村落在保护利用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同时按照“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思路,逐步逐年推进项目建设,在保留古村历史韵味的同时,也能够为未来旅游、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我们也会邀请一些舟山的乡土专家、教授,帮助村落进行原有历史文化的挖掘,提升其神韵、品味,增值村庄的厚度。”余海芳表示。

  目前,我市已有部分古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特别是嵊泗县灯塔村和峙岙村、定海马岙村,接待游客量逐年上升,实现了古村落保护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