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 精密指控防境外输入 调整湖北来浙人员健康码赋码规则

2020-03-23 16:31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记者 严粒粒 郑文

  3月23日,浙江举行第三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二级调整为三级。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负责人介绍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建立防境外输入精密智控体系,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夯实基础。境外输入是我省疫情防控的最大风险点。今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强调,把防控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进一步守牢防线、打好硬仗。近一个阶段,我省根据新形势新挑战,加速完善精密智控机制,形成以“一库一码一平台一指数”为核心的防境外输入精密智控体系。

  “一库”即境外来浙人员数据库。通过广泛动员侨社、商会、侨眷等力量,提前摸排我省海外侨胞、浙籍在外人员情况,对近期有意愿入境返乡的信息进行汇总,逐一落实联系人。同时,结合境外疫情风险等级分类,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重点对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来浙人员加强对接,形成全省一站式数据库和跟踪服务机制,避免因人员无序流动导致疫情传播。

  “一码”即健康码(国际版)。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推行健康码申领和广泛应用,有针对性调整赋码规则,实行橙、黄、绿三色分类。以健康码(国际版)为载体,将通过“个人信息申报+后台大数据比对”,运用数字化手段对个人境外涉疫风险进行精准标识,为我省防境外输入提供技术赋能。从3月13日上线以来,截至3月23日12时,全省已累计发放国际版健康码6.3万张。

  “一平台”即浙江省入境信息预申报平台。凡目的地为浙江的拟入境人员,无论从国内哪一个城市口岸入境,都应提前在该平台上填报行程、健康等信息。在这里,也提请入境人员如实履行健康申报、行程史填报等信息报告责任。凡有故意隐瞒情况的,将作为失信记录纳入个人信用数据库,并有可能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各地要切实注重隐私保护,相关信息只能严格用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3.0版。精密智控指数是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挥棒”。从2月16日首次评价到今天,短短一个多月,指数不断迭代。从1.0版的管控指数、畅通指数到2.0版的管控指数、恢复指数,到3.0版的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社会秩序恢复“三板块”评价,反映了我省疫情防控主要着力点的转换。虽然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的总基调一以贯之、螺旋上升。

  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对各地精密智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看到,境外疫情对我省“倒灌”的压力仍在加大,所以丝毫不能松懈。针对当前国际疫情快速蔓延态势,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人员绕道入境,潜伏较大的隐患。我省经过综合评估,决定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均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集中隔离措施将对我国公民和外籍人员一视同仁,对海外侨胞、留学生、境外旅居人员一视同仁,对境外直接来浙或其他城市中转来浙人员一视同仁。集中医学观察费用及相关食宿等费用自理,长途转运费用自理。对于检测和医疗费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的,按相关规定核报或理赔;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自理;对特殊困难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救助。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妥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方便其与外界保持畅通联系。

  二、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为加快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注入动力。自3月2日以来,我省疫情“五色图”已连续22天都是绿色低风险“一色图”,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顺应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省委、省政府决定,取消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将由各设区市根据本地疫情风险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更好实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

  针对疫情对广大企业造成的严重冲击,我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成立工作专班,精准高效做好稳企业防风险工作。推动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优势产品竞争力培育,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强化减支减租减息联动,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推动平台企业减免小微企业租金,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企业实施阶段性减息。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扩大企业融资受益面,防范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妥善解决资金链、担保链问题。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安全问题,切实提升我省产业链竞争力。

  为加强复工复产复市用工保障,我省大力开展“十省百市千县”省际劳务合作,积极打通健康互认、员工对接、交通组织等返岗堵点。尤其是针对湖北省的特殊情况,研究落实“点对点、一站式”集中精准对接等措施。自3月18日起,我省已调整湖北来浙人员健康码赋码规则。除武汉市以外,对其他16个设区市一律从“红码”名单中移除。也就是说,只要拥有当地健康标识、申领了浙江省绿码的湖北省人员都能顺利来浙,除用人单位内部要求外,不再有任何强制性隔离的区域性规定。同时,统筹安排我省滞留在鄂人员安全有序返乡。对所有来自或即将来自湖北的员工,我省真诚欢迎和期待!让我们在浙江大地携手共克时艰,奋力恢复经济、开创未来。

  从当前监测情况看,我省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稳步恢复,但在不同领域还不平衡。要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加快推进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建筑业的产能恢复。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特别是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专项帮扶机制,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早日全面恢复。

  问:我省原先是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健康医学观察,在二级响应下调为三级响应的情况下,为何要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实行集中隔离措施?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陈广胜:

  应急响应降级,是我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所作的应时调整,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确保“两手硬、两战赢”的信心和定力。但在具体每一个关键环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底线思维。当前,我省正处于防境外输入的紧要关头,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是充分评估、审慎决策的结果。

  首先,目前对疫情严重国家的界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于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已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有6个国家确诊病例已经突破万人大关,还有不少国家每天新增病例都在三位数甚至四位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相对稳定地划分哪些国家和地区属于高风险或较高风险等级,我们必须隔几天就要动态调整。

  其次,也是更难防范的是,许多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人员通过低风险国家或地区中转入境。这极大地增加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从我省的境外输入病例中看,多起是由第三国入境的。

  第三,基于对近期入境来浙人员结构的分析,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即高风险、较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比例已占80%左右。所以,将相关措施作适当扩展,在实施层面总体上属于平稳过渡,也便于政策透明和具体操作。此外,集中隔离较居家健康观察,也有利于减少漏洞。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省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措施作了适当调整和完善。集中隔离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是针对病毒传播的风险,而不是针对返乡的侨胞和回家的留学生,也不是针对入浙的外籍人士。从公共安全角度,接受健康观察14天是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应一视同仁履行的义务,也是前期我省对本地和国内涉疫情重点人员所采取的一项公共政策。但隔离不隔感情,在实施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关切。

  新冠肺炎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疫情反弹。因此,在三级应急响应的情况下,仍然要用最严格措施防控境外疫情“倒灌”,这也是我省精密智控机制的题中之义。隔离终究会给人带来一些不便,但大家从海外回浙江、来浙江,一定都希望浙江这片土地有可靠的健康的安全保障。

  问:据了解,我省在清明期间,将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等集体性活动,请问各地将提供什么样的便民服务来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呢?

  省民政厅副厅长 李洁: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清明节是我省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今年清明节恰逢疫情期间,根据去年清明期间我省祭扫情况(祭扫群众达1700万余人次,祭扫车流量达350万多台次,其中杭州南山陵园、安贤园单日最高群众祭扫人数都达到14万人次),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分析,清明期间人员聚集和流动的增加,将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类指导”的要求,我们决定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集体共祭、骨灰撒海、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为尊重传统、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服务机构将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三种便民祭扫服务。一是网络祭扫。全省76家殡仪馆、202个经营性公墓、5000余个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客服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二是代为祭扫。部分地区的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了代为祭扫服务,由工作人员通过敬献鲜花等方式代为祭扫。三是预约祭扫。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在安全防范措施有保障的情况下,开通了预约祭扫服务。大家可以关注各地市防控指挥机构和民政部门的通告,了解当地在清明期间提供的便民祭扫服务种类和基本情况,提早做好今年的祭扫安排。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我们必须慎终如始。希望大家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携起手来,共同行动,选择居家追思、文明祭扫。只要有真心真情,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表达对逝去先人的缅怀和思念。此外,我们也告请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念不在深浅,情不分远近。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你们体谅理解,在疫情解除前,暂缓远行、暂缓回乡祭扫,减少感染风险。

  问:浙江在外华侨有200多万人,许多都分布在疫情严重国家。尤其是意大利,目前在海外累计确诊病例最多,浙江籍侨胞也有30多万。能否介绍一下省里的援侨、助侨措施?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陈广胜:

  海外侨胞是与我们同根相连的一家人。在国内疫情暴发的时候,浙江籍侨胞万里驰援,跨越山海为我们捐款捐物。家乡人民心怀感激。现在,由于境外疫情蔓延,不少侨胞遭遇了一定困难,我们当然要全力予以支援。

  首先,我们是加强医疗防护物资援助。像口罩、洗手液、预防性中药等,都是侨胞迫切需要的。从3月11日,我们首次包机寄送防护物品,到3月18日再次运送应急物资。我们将累计有35.4吨的医疗防护物资发往意大利,以解侨胞燃眉之急。我省还将继续动员各界力量,计划对浙籍侨胞较多的国家展开援侨工作。

  第二,我们向意大利派出医疗专家组。我们派出的专家组有12人组成,已于3月19日抵达意大利米兰。专家组除了与意方开展防疫和诊疗经验的交流外,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当地侨胞和留学生等提供医疗卫生专业指导和帮助。

  第三,我们加强健康指导。我省搭建了浙籍海外侨胞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就医问诊、心理疏导、政策咨询、信息告知等服务。我们还建立了2000多个微信群,覆盖40多国侨胞,我省有7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微信群。有侨胞表示:讲温州话的医生一开口,我的心就安定下来了。

  同时,鉴于我省在意大利侨胞众多,为便于确需回国的侨胞和留学生出行,民航开通了从意大利米兰至温州的临时航班。这也是利侨惠侨举措,为确需回国的侨胞开通一条返乡的路。相比原先多方中转、绕道回国,也有利于减少因无序流动导致的隐患。当然,远途旅行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按照世卫组织的专业建议,倡导就地防护,保护好自身健康。我省将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和侨团的沟通联系,尽力做好对浙籍侨胞的服务和援助。总之,虽然远隔万里、远隔重洋,家乡人民的心与浙籍侨胞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问:您刚才讲到省里已经取消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请问这基于怎样的考虑?是否意味着影剧院、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等都能开放营业了?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

  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是我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之所以称为负面清单,意味着非禁即许可。不断缩小直至取消负面清单,是坚持“两手抓”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省复工复产复市的广度和深度正加速拓展。

  随着三级应急响应的实行,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已没有必要保留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各地精密智控网也不断健全,完全由各市决策哪些公共场所应该开放开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取消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是我省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信号。你刚才说的像影剧院、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等,确实都可以有序开放营业。当然,具体由各地统筹把握。

  但必须强调,取消负面清单不等于取消疫情防控的警报。尤其当前我省防境外输入压力非常大,所有开放开业的公共场所,必须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将“小门”管牢管好。无论是加强通风换气,还是对场所内人员密度的合理控制,以及经营单位卫生防疫的各项内部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继续盯紧。健康码管理机制也仍然要继续运用。对个人来说,到人员密集场所仍需保持必要的防护意识。各级政府更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总之,要以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又以稳健的步调将这盘大棋切实下好。

  问:疫情期间,我省居民产生了废弃口罩垃圾,各医疗机构和隔离点也产生了大量医疗废物,有群众担心这些垃圾对生态环境安全是否有影响。请问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单锦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您关注的问题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自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我们印发了相关文件,就疫情医疗废物、废水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操作,以及应急处置设施储备和运行要求作出了周密部署,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按规范做好医疗废物、废水处置工作。

  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我们全力做好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工作。1月20日以来,全省每日医疗废物产生量在140吨—260吨之间,平均日产生量约205吨(其中普通医疗废物约145吨/日,涉疫医疗废物27吨/日,隔离点生活垃圾及废弃口罩约33吨/日)。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2919吨,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平均负荷率为60.22%。同时,组织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全面接收处置当地隔离点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全省10家处置单位共接收处置754个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其余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已按照住建部门要求,专箱收集、专车运输,通过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安全处置。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充裕,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均达到100%,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应处。

  在医疗废水处置方面,我们重点督促诊治定点医院做好污水消毒管理,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实施每日调度。全省100家定点医院均配备了污水预处理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8万余吨/天,能满足处理要求。此外,我们加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全省11个设区市都加强了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安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保障各地医疗废物、废水安全无害化处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贡献。谢谢!

  问: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困难群众由于抗风险能力最弱,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大,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随着疫情态势的好转,这些保障政策会发生调整吗?

  省民政厅副厅长 李洁: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事情。疫情发生后,我们开辟绿色通道,一线救助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及时做好救助审批。引导困难群众通过“浙里救”掌上申请救助,利用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开展收入、财产比对核查,通过电话、微信等非接触方式代替入户调查,及时审批,确保应保尽保。据统计,疫情以来,全省新增低保对象8695人、低保边缘对象2875人、特困人员362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6057人次(非本省籍89人),救助资金及物资发放1971万元。二是及时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进一步优化发放流程,补贴标准由1.5—2倍统一调整为2倍。根据价格指数涨幅情况,及时启动1、2月份补贴发放工作,1月份发放8211万元,人均补贴89.5元,2月份补贴预计本月底发放到位。三是加强困难群众帮扶。全省救助对象确诊新冠肺炎3人,均已治愈出院,当地民政部门向每人发放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同时,各地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口罩约221万个,个别地方还发放了米、油、蔬菜等生活品。

  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是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我们将继续协调统筹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坚决把党委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一是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范围,足额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确保救助对象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鼓励动员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二是帮困解困。继续加大困难群众探访摸排,加大支出型等贫困家庭的认定和救助,对因交通管制滞留、或暂时无法找到工作的外来人员,及时提供帮扶和临时救助。三是探访关爱。扎实做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加强被隔离人员和监护缺失人员的探视照料,统筹做好敬老院等福利机构封闭管理和有序返院等工作。

编辑: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