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亩公益林郁郁葱葱 宁波种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2020-01-03 09:4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飞峰 朱军备 朱宁溪

zjrb2020010300012v01b004.jpg

  江南的冬天,像极秋的延长。这个时节,余姚四明湖水库边的池杉林,正迎来它绝美的季节限定色,红似砖,黄如金,那一树一树金黄到砖红的过渡,犹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这是一片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大园自然村的公益林。

  公益林建设,正在成为浙江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农最广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

  从2004年起,宁波市将分布于重点区域、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生态安全的森林区划为公益林,并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设。

  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共有公益林400万亩,占陆域总面积27.16%,森林面积60.3%,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3.75万亩,省级公益林185.43万亩,市级公益林128.38万亩,县级公益林52.67万亩。

  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在宁波大地上肆意地生长着、壮大着。宁波公益林面积由小到大,补偿标准由低到高,生态保护措施不断创新,为公益林管理提供了“宁波模式”。

  封山育林

  保障“水缸”安全

  “这里的水很甜!” 站在大坝上,白溪水库管理站副站长潘佐华说。

  白溪水库,宁波最大水库,总库容1.684亿立方米,是宁波市民的“大水缸”。宁波城区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喝的是白溪水库的水。

  根据相关监测站权威发布,白溪水库水质属于国家地表一类水,这是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

  白溪水库的水这么好,全靠库区近20万亩公益林的涵养。

  据潘佐华介绍,白溪水库地处天台山脉,涉及宁波市宁海县的岔路、黄坛、前童共计18.1万亩山林。为了保护水质,早在2004年,水库管理者就封山育林,给上游6.2万亩山林发放生态补偿金,每年每亩10元。到2012年又以水库涵养林的名义将补偿范围扩大到13万亩。

  水源地保护关系饮水安全,是宁波市民的命脉。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于2007年、2012年、2015年三次将水源涵养林保护列入当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宁波全市共有公益林400万亩,其中水源涵养林140万亩,占到公益林的35%,并将最高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150元。

  目前,宁波的水库水源涵养林全面覆盖了宁海县白溪、西溪水库,奉化区横山、亭下湖水库和海曙区皎口、周公宅水库等27座大中型饮用水库水源地,重点保障全市水源地生态安全。

  从宁海岔路镇行山路经黄坛镇,到达深甽镇的马岙村,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站在村后盘龙山茶园的观景台上,放眼四望,群山连绵,层林尽染,溪水淙淙。溪水向下流至黄坛水库、西溪水库。而西溪水库是几十万宁海县城人的“大水缸”。

  地处于三地四县交会之处的马岙村,有1020户、2800余人,现有公益林28399亩。村党支部书记俞一才说,以前这里都是些“癞头山”,上世纪50年代全村人义务植树,手提肩挑,将水土送到山上,种下一棵棵松树,荒山披绿装。60多年过去了,大树成林,山环水绕,这里成了桃源胜地,来马岙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林木、植被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年台风季,当地再没有发生山洪。

  优化树种

  提升森林质量

  宁波,依山傍海,拥有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陆域格局。公益林建设,使宁波市陆域近30%的生态空间、60%的林地得到全面管护,生态自然恢复得以实现,森林资源提升明显。

  近年来,宁波继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步伐,以森林彩化美化、生态修复为重点,在优化森林面积布局结构,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上下功夫。

  四明山,是宁波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为了保护好这块生态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地,2015年,宁波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着重以保生态、保水源、保民生为基点要求,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同时大力开展以封山育林、退花还林为重点的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目前,四明山区域公益林面积已达122万亩,占到区域森林面积138.8万亩的88%。

  从奉化溪口走盘山公路,进入余姚四明山镇。红枫、樱花、松树、竹林,绿的底色中是满山红叶。

  通过引进珍贵树种,四明山区域森林质量完成提升面积2100亩。不仅设立了100亩的林场珍贵彩色树种示范林,还在东岗林区和大坪林区开展珍贵树种补植工作,种植银杏、赤皮青冈、红豆杉、香榧等近2.12万株,织造出一片彩色森林。

  仅余姚一地,新植珍贵树种就达到18.3万株,改造和新建绿化面积4106亩。宁波全市森林林种结构大为改善。

  宁波市林场自2002年停止经营性采伐以来,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近5年来,还完成公益林林相提升,造林3000余亩,主要是增加了金钱松、扁柏、鹅掌楸等树种,公益林抚育6000余亩;同时引种200多种樱花良种。

  绿化面积的扩大,还伴随着250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得到全面更新。整个宁波全市阔叶林比例提升到67%,乔木林单位蓄积从10年前的每亩2.23立方米增加到4.03立方米,增加80.7%,年均增长率6.1%,森林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绿水青山,公益林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清晰可见的生态效益。年吸收二氧化碳465万吨,释放氧气340万吨,涵养水源20.88亿立方米,基本等于2018年全市20.76亿立方米总用水量。全市森林每年植被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贡献值达360亿元。

  分类补偿 共享生态红利

  在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生态保护者理应获得相应合理的补偿。为弥补因公益林封育限制采伐给林农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宁波市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分类补偿制度。

  据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资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全市已建立以一般区域、大中型水库水源地、中心城区供水水库水源地、四明山区域等为分类标准,实行生态效益差别化补偿制度。即一般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40元,27座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补偿标准为每亩45元,部分供水的西溪水库水源涵养林每亩为95元,四明山区域内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140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150元。宁波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为全省最高。

  水库边上的村民,有了补偿金,就不再砍树,起到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列入一级水源保护的冠峰村,全村1085人,山林1.1万亩。村党支部书记娄荣官说,村集体每年可获得补偿金30万元左右,村庄环境经过整治,大为提升。

  西溪水库边的马岙村,同样得益于公益林的补偿政策,该村集体年收入170万元中有120万元来自公益林补偿。

  同时,为加强补偿资金监管,实施了公益林“阳光工程”,确保资金发放公开透明。根据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要求,宁波市全面建立补偿资金直补到户管理体系。公益林区划、补助清册编制、补偿专用银行账户开设、补偿资金发放等,严格按照规定制度和程序办理,全面做到村级有公示、权利人有账户,通过银行发补助,建立了透明、高效的阳光运作模式。

  据统计,宁波全市已开设各类公益林补助资金发放银行账户221614户,其中国有单位32户,村集体账户1743户,个人账户219839户。2018年发放补偿资金2.7亿元,其中村集体1.16亿元,农户个人1.41亿元,山区群众和村集体明显受益。

  公益林优质优价补偿,让林权所有者享有更多的生态保护红利。四明山区域公益林补偿标准全部提高到每亩140元以上后,每年投入的补偿资金近1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现如今,山林与村庄唇齿相依的观念深入人心,村民对树木倍感珍惜。

  退花还林 寻找致富良策

  “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山林百姓,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四明山镇,曾是著名的“花木之乡”,种植了不少红枫、樱花。靠山吃山的林农,以前靠挖坡种花木、出售花苗为生,但是挖种花木会带走泥球,造成山体水土流失。

  2012年,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四明山区域内科学划定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产业提升区三类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内有3.4万亩花木地,需要逐年退花还林。

  不能砍树,不能挖山种花木,当地经济如何发展,林农的创收从何而来?四明山镇政府开动脑筋,寻找良策。

  四明山镇副镇长丁东青分管当地农业,据他介绍,香榧的经济效益较高,红豆杉含有较高的紫杉醇,是制造治癌药品的重要原材料。四明山镇在梨洲、茶培、北溪、大山等地建立了总面积近500亩的5个香榧示范基地;在梨洲、唐田、北溪建立了“南峰一号”红豆杉基地,带动农民栽种。目前,全镇共种下香榧8000亩,约15万株。同时,与宁波市林场、无锡一家医药公司合作,建立了红豆杉研究开发中心。

  此外,该镇还尝试“香榧+”模式,在香榧林下试种百合、贡菊、皇菊等药材,鼓励部分农户在林地套种黄精。

  “农民比较喜欢种香榧和红豆杉,特别是香榧,因为它既是常绿树种,又是经济林木。”该镇梨洲村村干部老杨说,唐田有一户农民因为种得早,今年已开始少量采摘香榧了,每公斤干果能卖200元。

  老杨在自己的承包山上已种下14亩香榧。“这几年花木价格断崖式下跌,今年四明山镇申请种香榧的农民特别多,报上来的面积已达3000亩。”四明山镇农办主任苗国丽说。

  从砍树致穷到看树致富的转变,靠的是生态公益林。

  宁波北仑的柴桥河头村拥有3221亩市县级生态公益林,村集体年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1.6万元。多年的公益林保护建设为河头村森林休闲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河头村的云雩山,海拔180米,山林基本保持了自然风貌,一条全长12公里的森林游步道,与被誉为“浙东西双版纳”的瑞岩景区相连,为宁波市级徒步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在这里,景区的建设遵循了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初衷,又依托生态公益林实现了“卖生态”。公益林建设带来的生态旅游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