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提质 以“新”赋能 浙江省科协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20-01-03 09:41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心意

zjrb2020010300010v01b002.jpg

  近日,浙江省科协助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培训班在缙云壶镇举行,数位业内“大咖”现场授课,80余位相关企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浙江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主任章妮感慨道:“这是一次接触新人才、新技术的机会,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技术知识,以及高效的生产管理理念。”

  “小县城里的企业与科协、与学会、与专家的距离更近了:我们的需求能被听见、被实现,企业也被引领着走向创新之路。”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兴坤在参加培训后表示很有启发和收获。

  2019年以来,这类由浙江省科协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进入基层和企业,举办研讨会、座谈会、专利培训等各类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点亮了浙江传统制造企业改造提升的路。

  以“智”提质 以“新”赋能

  浙江省科协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从厘清企业需求,到组建专家库、搭建专家服务企业的平台,在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中,省科协主动作为,结合对省委“三服务”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成功申报中国科协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启动助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专项行动,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智能网”。这张“智能网”以省科协为中枢,以智力资源为核心动力,以各级学会与基层科协为脉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协同创新模式,在企业与高端智力资源之间架起了桥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7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仅部分省级学会已累计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1项,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开展专家服务500余人次,对接企业200余家。

  建智库,搭平台

  网罗资源下沉企业

  高质量服务地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如何网罗专家力量,厘清企业需求,用好智力资源是基础。

  打通脉络,发挥核心力量。浙江省科协联合10多家传统制造业相关的省级学会,通过不断调研和沟通,遴选320余名副高以上的专家,涵盖10多个传统产业,成功组建助力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专家库;以省级学会,以及有关市、县科协为触手,重点围绕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6个重点领域、48个分行业省级试点单位中提出的科技需求,组织各级学会专家通过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大调研,征集梳理一批科技需求和共性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破解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

  将院士专家带到企业去。缙云县作为第三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省级试点,金属制品制造业是它的命脉之一。2019年10月,这个小县城迎来了由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等1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6家省级学会的3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这些专家携带着86项科研成果,赴缙云进行考察及成果推广,并与相关企业开展了产学研技术对接。为促成此次院士专家企业行,缙云县科协提前向企业收集技术需求上报给省科协,再由省科协安排学会匹配专家并对接相关联的科研成果。据悉,浙江冶金研究院、温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已分别与企业建立初步合作意向。更有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与浙江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创新驿站。几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创新驿站的建立,使企业能够更及时、更快捷、更精准地找到有关专家,后期也将依托专家资源展开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工作。

  让科研力量遍地开花。2019年10月,金华市首家学会企业联合体落户兰溪。该联合体立足产业链牵引,聚焦“倒三角”基层资源缺乏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致力于建起“四级+四方”的合作模式,将全国、省、市、县四级学会纵向联合,科协、学会、高校和企业四方无缝对接,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合的合作新机制、服务新载体、发展新模式。联合体科学布局国家级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兰溪纺织研究院、科技大市场、兰溪棉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等12个创新实体,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智力支撑、学术交流、人才引育、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助力工作,建设“跨界融合、协同开放”的创新大平台,促进学会群与企业群跨界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把更多的优质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引向兰溪纺织行业,形成以“绿色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两翼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据了解,省科协围绕传统制造业改造重点领域,近年来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成立“四级四方”学会企业联合体2个,国家级学会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4个,国家级(省级)学会服务站30余个,省级学会创新驿站20余个,对接院士专家500多人次。

  细把脉,详问诊

  精准对接推动提升

  传统制造业要改造要提升,科技创新是关键。但不少企业缺乏专业团队,缺乏科研力量,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难题,想要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点对点的服务,很是耗时耗力。

  针对企业这个转型升级中最大的“痛点”,省科协依托其组织网络优势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绿平台”找服务、找设备、找专家、找技术、找资金、找政策等“六找”功能,帮助有需要的企业能够及时请到专家“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浙江玉帛纺织有限公司曾面临着纺织产业中浆料和助剂存在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操作控制难等共性问题,希望在浆纱生产环节的环保、节能、降低成本等技术上寻求合作研发。通过兰溪纺织产业学会企业联合体这一平台,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上海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专家组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全淀粉上浆工艺。新工艺的应用可解决含PVA浆纱不环保的问题,简化浆料配方,为自动化调浆上浆提供了可实施性基础,还能大幅降低浆纱成本。在保证高织造效率的前提下,可低湿度织造,改善车间环境。玉帛纺织董事长黄少平表示:“未来玉帛将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争取浆料成本在目前基础上再下降20%。”

  台州市一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型农机装备技术开发方面,面临着研发能力跟不上、创新人才不足、技术开发试验能力不强等问题,生物质热风炉的生产就曾是该公司的“心病”,作为环保热风设备,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中却存在炉顶烧穿的风险。在省科协牵头下,省农业机械学会通过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后,在专家库中进行“精准匹配”,最终为一鸣公司选定了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李革教授。经过3个月的技术攻关和反复试验,李革教授团队找到了对症的“药方”。“我们在热风管道中设置了一张‘安全网’,从而防止烟灰中的火星进入烘干塔,实现阻燃目标。同时,我们还对炉子顶部材料进行改造,选用了耐热性能更好的材料。可以说,改造后的热风炉已不再有燃烧隐患。”李革说。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申报发明专利。据悉,升级后的热风炉一周的订货额就达100余万元,已经成为该公司的“明星产品”。

  据悉,仅2019年7月以来,浙江省科协通过了解、挖掘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技术需求、发展困境,统筹各级学会的院士、专家力量,已累计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1项。

  此外,省科协通过组织专题技术交流、学术研讨、技术培训、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搭建等举措,助力浙江省有色金属加工、泵阀轴承、服装、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已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开展专家服务500余人次、对接企业200余家。

  站在新经济的风口,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浙江正在加速奔向“智造”时代。浙江省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正成为浙江企业奔跑中的“加速器”,用一张四通八达的“智能网”,不断地整合高端智力资源,不断地将科技创新血液输入企业体内,让浙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提升、向创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