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馆“馆长之选” 每一件都让人移不开目光

2020-09-15 10:02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沈爱群

“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天,热爱博物馆的人们,都可以在线“云参观”世界顶级博物馆的珍藏。

1.png

据介绍,此次在线接力活动以“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为主题,全球16家顶级博物馆积极参与。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斯洛文尼亚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南非迪宗博物馆联盟·国家文化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阿根廷国家美术馆等,已先后通过AR、动画等形式,大屏呈现文物细节,带给观众沉浸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之选”有5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本次活动的倡议方和全球接力的“第一棒”。9月6日晚,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现身直播现场,为全球观众讲述了5件馆藏珍品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5件宝贝,分别为陶鹰鼎、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

陶鹰鼎.png

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此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既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png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为西汉时期铜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吴乡豆马村。

此尊呈犀牛形,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工艺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伏羲女娲像立幅.png

伏羲女娲像立幅,唐代绢画像,纵144.3厘米,横101.7厘米,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此像画面中心绘有一男一女,头部躯干为人形,腰以下作蛇尾,身形匹配相对,伸手相拥,蛇尾互相缠绕,契合伏羲女娲的神话形象。

针灸铜人.png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和人体解剖模型,针灸铜人最早制成于宋朝。资料记载,宋天圣铜人于宋朝天圣五年(1027年)由宫廷医官、著名医学家王惟一主持铸造,当时共铸成针灸铜人两座,分别是天圣铜人和正统铜人。

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这件针灸铜人,据说就是明正统年间,严格忠实北宋天圣铜人原物,翻铸而成,是一个直立的青年男子形象,高213厘米。铜人的身体里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栩栩如生,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教学。

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png

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足径22.7厘米,为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海晏堂烧制的陈设品。

这件瓷尊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据专家介绍,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晏”谐音,整件器物蕴含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

在中国瓷器史上,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生产工艺达到了高峰,品种齐全,装饰技法丰富多样,绘画水平高超,器型制作精美。这件瓷尊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时代特点。

足不出户,遍览各大博物馆之美

有人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png

“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在线接力活动,让全世界疫情下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一起聆听全球16位“文明守望者”讲述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故事。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坐落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上,是俄罗斯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1872年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敕令而建。1921年,博物馆在藏品及结构上进行了调整。经过11年的漫长修复,博物馆最终恢复了其19世纪末的原始面貌,并于1997年重新对公众开放。

金杯.png

金杯

塔曼石棺.png

塔曼石棺

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劳斯莱斯轿车.png

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劳斯莱斯轿车

代表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出场的,是其馆长阿列克谢·列维金博士。博罗季诺兵器窖藏、金杯、塔曼石棺、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劳斯莱斯轿车,4件宝贝,在列维金博士的讲述中,我们得以一窥其历史面貌。

博罗季诺兵器窖藏.png

博罗季诺兵器窖藏

博罗季诺兵器窖藏,是最著名的窖藏之一,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1912年农户在土丘采石时偶然发现。这套窖藏包括两柄银矛头、一个矛骱、一把银匕首、一支金别针、四柄石斧、三个钉头锤锤头、三块斧头残片、两块陶瓷片和两块青铜片。形状精致、做工精细的石斧堪比海因里希·施利曼发掘传说中的特洛伊城时所发现的石斧。石斧所用的深绿色软玉采自萨彦山脉西部和东部,矿床与石斧发现地距离数千公里。人们至今仍惊叹,谁能制作出这些神奇的手工艺品?无论是镶金的装饰匕首,还是与克里特-迈锡尼战士神秘力量的符号高度相似的金色别针,它们看起来更像艺术品,而不是日常用品。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890年,由主馆、邮政博物馆、珍宝馆和农舍博物馆组成,共有五座建筑。其馆长雷诺·沃康摩尔博士在直播中说:“我们现在有了使用更多新媒体的可能,得益于此,我们才能继续紧密合作,更好地互学互鉴。多媒体新技术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和欣赏所有伟大的文明。”

古滕堡雕像群.png

古滕堡雕像群

古滕堡雕像群,是列支敦士登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享誉世界。该文物发现于1930年在巴尔泽斯附近的古腾堡(Gutenberg)遗址,是凯尔特时期的九个青铜小雕像,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

就这样,每个专场由馆长挑选文物向全球观众进行讲解展示,每件文物皆是各馆重量级的馆藏珍品。通过馆长们的跨国视频连线,文物珍品与人们的距离已不再遥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