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花香遍地开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三

2021-12-22 07:08 来源: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黄婷 刘攀攀 通讯员 李慧慧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五年来,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地,一个个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一场场文化盛宴视听享受,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城市书房如灯光
  在“阅享·城南里”城市书房,舟山欢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琪浩立于书架前,望着书架上的书籍若有所思,并不时在记事本上作记录。“运营书店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时时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张琪浩解释说,自去年10月,该公司与环南街道联动运营该书房后,改变了之前传统书店的运营模式,除了设置有常规的图书展示空间外,张琪浩和他的运营团队在这近400平方米的空间中,划分了阅读、绘画、花艺、文创产品展示等休闲活动区块,满足各类人群的文化生活需求。如今,他还将“欢喜”书店带到了干览镇南洞艺谷景区,让书香气融入绿水青山。
  政府兜底,让更多像“阅享·城南里”城市书房这样和社会资本联动运营的实体书店不断出现在城市、乡村各处,如“岛上书店”、城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中大街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盐仓街道黄沙岙“非岛书局”等。市民庄东东是一位书迷,城市书房的出现为他提供了便利,闲暇时点上一杯饮料、甜点,窝在书房的沙发上阅读一整天。他说,现在无论是到定海的哪个方位,就近就能找到城市书房,甚至在乡村,也有特色书房,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选择与城市书房温暖的灯光为伴。
  近五年,我区建成城市书房9家、图书分馆11家,实现定海全域覆盖,拓展公共阅读点位达100余个,农家书屋实现各行政村点位和配送全覆盖。我区还顺应公共服务数字化时代趋势,汇集数字资源推出“云阅读”“云观展”“云培训”等云端“零接触”公共服务,并持续开展“书香定海”“唱响定海”等系列优质活动,以“种文化”的形式,通过城市优秀文艺团队结对农村文化礼堂,推动文化服务质量提升,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毛文化成品牌
  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一环。在小沙街道庙桥村,游客不仅能在“三毛书屋”品读三毛及其他文学家的作品,还能走进三毛祖居陈列馆了解三毛的一生,漫步三毛文化公园赏花赏景。记者见到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文兵时,他从“三毛文化村”看完现场回到办公室。“文化是内驱动力,庙桥和其他村区别的就在于三毛这一独特文化基因。”朱文兵说,得益于近年来街道充分挖掘三毛文化底蕴,初步形成一条可读、可看、可赏、可品的三毛文学之旅路线,文旅融合效应初步显现。当前,小沙街道上下正投入更大的力度对接更多的资源打造“三毛文化村”,朝着打造文艺范的乡村努力。
  留住乡愁、助力文化振兴、培育文明风尚。庙桥村是我区多地将文化作为内驱动力,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实现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在马岙街道,深厚的土墩文化赋予了其独有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该街道提升改造马岙博物馆,对楼门街、林氏祠堂等加以修缮与保护,将“千年稻香”概念植入街道景观带建设,同时又将“善治”理念注入乡村发展。如今,马岙街道与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南洞艺谷景区等一批文旅精品项目,基本形成了“小沙马岙白泉干览”为主轴的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
  近年来,我区以举办“三毛散文奖”为核心,系统构建和塑造三毛名人文化品牌,陆续开展了当代散文创作研究会、名家讲座、文艺采风、微电影创作等系列文化活动和“两岸四地话三毛”“行走三毛故里”等宣传活动,使得“三毛散文奖”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区还通过活化利用文物建筑、古宅故居等,建成了定海区非遗馆、蓝理纪念馆、古越昌国史跡馆等诸多文化展馆,留住文化底蕴,激活文化记忆。

  源头活水更真实
  一腔热情激活文化创造力,深埋于乡间土壤的文化种子在不断开花结果,由区文化馆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表演唱《数幸福》便是其中之一。《数幸福》是一首男女声表演唱,在创作上吸收了舟山民间说唱元素,展现了一群饭后休憩时相聚一起的农民,相互之间“晒”出好日子,数起一桩桩一件件的幸福事,展现了农民畅享“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鲜活场景。
  “我们去海岛采风,看到村口围坐在一起聊天的老人,那场景历历在目,便有了这个创作灵感。”区文化馆副馆长韩侃凯说,群众的真实生活才是文艺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他们通过不断的采风和细致观察,耗时5个多月,作品曲谱才有了雏形,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排练,不断打磨作品、力求精益求精。作品一经推出,便获得了2019浙江省第十八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金奖,被省音乐家协会授予2020年度浙江省十佳优秀歌曲称号,还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五年来,全区文艺工作者相继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催人奋进的文艺精品,其中表演唱《农庄小娘》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网“讲述小康故事 传递幸福声音”全国优秀原创歌曲展播,《世之奇女:三毛》列入浙江省作协优秀作品扶持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