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绘就乡村振兴蓝图——“巴适,一起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2020-09-07 08:21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乐晨宇 孔琼洁 黄光亮

1783135670_19904385406_1594368219613_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定.png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下,对口帮扶宣汉是定海的光荣使命。三年来,定海区与宣汉县两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上,立足长远,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上有效衔接、持续发力,让宣汉这片红色热土焕发绿色生机。

  从宣汉城区前往大成玫瑰产业园,需要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近两个小时。接近该玫瑰产业园山顶时,记者一路颠簸的疲劳感立刻被眼前的景象一扫而空,放眼望去,只见绿植涌动、生机盎然,远处该产业园标志性建筑———520同心锁和1314玫瑰花赫然在目。“你们看,那儿就是玫瑰产业园,左侧这个玻璃房,是我们玫瑰花展示接待中心……”一进玫瑰产业园,前来相迎的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村委会主任孙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园区的各项设施。

  望着眼前的千亩玫瑰园,谁又能想到,这里在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以前,我们附近几个村子大多靠种地谋生,年纪轻的都出远门打工去了,剩下老人留守,哪有什么收入哦。”正在玫瑰产业园里除草的村民康丕淑告诉记者,现在这种情况不复存在,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以前一年就1000来块钱收入。玫瑰产业园建成后,我到这里干活,一天工钱就有50块钱,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一亩地200元,田300元,我有3亩多田,你算算,收入岂止翻一番哦。”康丕淑笑着说道。

  近年来,定海区与宣汉县的扶贫协作持续升温,打造了大成玫瑰产业园。目前,该园已投资1500余万元,其中浙川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900万元。这座现代观光生态农业园区采取“业主+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切实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目前以干花和玫瑰花露这两个产品为主,销售模式是以网上销售为主。”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杜芹仕告诉记者,2019年,该玫瑰产业园共吸引农户务工300余人,全面负责栽植、管护、采摘、加工等工作,有221户443名贫困人口获得分红。

  目前,玫瑰产业园已建成近3000亩,建设有硬化园区生产便道5公里、游客观光步道2公里、玫瑰加工厂1处、接待中心1处、景观设施20余处。该产业园的综合开发,为当地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了模板。“通过玫瑰产业,还带动了我们大成镇的全域旅游。”大成镇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胡炎告诉记者,今年开花季期间,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赏花,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2000余人次。

  宣汉县庙安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这里的农民大多以种植脆李为生,以前,脆李成熟上市的季节一旦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就会导致熟果开裂,卖不出去,果农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古人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如果把定海早已成熟的李子酒技术运用到宣汉脆李上,能否有奇效呢?

  在经过深入调研及“取经”后,总投资405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补助达250万元的李子酒厂在庙安乡建成,脆李能在这里进行深加工,免去农户和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李子倾倒在传输带上,经过清洗、打浆、再到发酵池发酵个7到10天,再到储藏罐储藏3个月以上,我们通过冷冻处理、澄清、过滤、调配、高温灭菌到无菌罐等一系列工序,最后,一瓶脆红李子酒就出来了。”庙安花果山李子酒厂生产负责人罗仁双告诉记者,目前厂里每年收购的脆李达数十吨,企业对果农实行均价2元的保底价收购,“丑女不愁嫁”,使得果农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李子酒厂规模不大,却让这个片区的果农尝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带来的香甜滋味。三年来,定海区结合宣汉县农业产业布局,共安排8000万元援助资金发展农业项目,目前,中部山区车厘子项目今年已成功试花挂果,普光、毛坝蓝莓基地已挂果销售,还发展了一批水产养殖、水果加工等特色产业。“一方面我们每年派工作人员去定海学习经验,回来后因地制宜,做一个推广和试验;另一方面学习定海先进的做法,专家过来宣汉,向我们实地传授,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宜居乡村股股长谭皓说。

  □记者手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找到乡村产业发展突破口,并将产业发展与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相结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三年来,定海区根据宣汉县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为“针”,串起乡村振兴“千条线”。如今,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宣汉从蓝图变成现实,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