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作助脱贫 携手发展奔小康 定宣两地扶贫协作结硕果

2020-07-10 08:3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黄婷 刘攀攀 通讯员 李留军 邵飞艇 孙素洁 裘晶晶 文/摄

  2018年起,我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启第一阶段为期三年的扶贫协作工作。两年来,两地聚焦精准帮扶、精准协作,结合宣汉县脱贫攻坚“整县摘帽”目标,全力推动扶贫协作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深入发展,2019年底宣汉县成功实现“摘帽”。一幅山海协作脱贫奔小康的特色画卷正在两地的深化合作下缓缓展开。

  宣汉青年海岛就业 职教交流显成效

  “这次你们考取的是中级工,接下来要努力考高级工、考技师”……在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宿舍,舟山技师学院教师张赛芬给曾经的学生送来了中级钳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要继续学习。这些青年曾是四川达州机械班的学员,去年底毕业后到该企业实习、工作。作为曾经的班主任,张赛芬坚持定期看望他们,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妈妈般的关怀和温暖。

  现年18岁的杨聪于今年4月与“鼎盛石化”签约,日常跟着师傅从事设备维护等工作。杨聪说,在这里上班,薪资和事业前景要比在家乡就业来得更好,他将不断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此次与我们企业签约的四川达州机械班学员共有12人。”“鼎盛石化”综合管理部经理裘平川说,这些青年比较吃苦耐劳,公司将努力培养他们。

  与初入职场的杨聪不同,同样来自宣汉的青年王俊国已在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工作了近一年半。这期间,王俊国凭着不断提高的技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实习生成长为单船涂装主管,负责船只涂装、涂装设备调动等多项管理事宜。“来定海学习使我的技术有较大提升,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出生大山,原本计划在家乡务农或打零工的王俊国说,在这里,他的工作生活十分充实,也让他坚定了扎根舟山的心。

  如杨聪、王俊国这样的宣汉青年,正是通过四川达州机械班的学习,用机械技术扎根舟山,逐梦海岛。

  在定海与宣汉开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两地探索出了“结对共建、职教交流、培训就业”扶贫新模式。其中,“东西部职教协作2+1”教学成了促进宣汉青年就业的有力抓手。自2018年起,我区与宣汉县积极促进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对接,创新开展“东西部职教协作2+1”教学。“2”指学生在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学习2年。“1”指最后1年到舟山技师学院读书。学生经过短期岗前培训后,由舟山技师学院安排到相应企业实习。实习期满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签订劳动协议。两年来,共有70名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赴舟山技师学院就读四川达州机械班,目前大部分已在舟山实现就业。

  此外,两地还推出了舟山—达州“海员班”。学员首先在宣汉县接受基础技能培训,在考取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合格证、高级消防培训合格证、急救培训合格证等证书后,赴舟山航海学校接受船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训练,为出海工作打下基础。待舟山航海学校培训合格后,学员与企业代表签订上船协议,开启为期6个月的海上实习生涯,实习结束后正式成为一名海员。

  “从整体来看,这些学员在学习过程当中非常刻苦。”舟山航海学校培训部主任徐显文说,舟山—达州“海员班”第一期开班以来招收的24名学员,目前多数已入职航运企业。“相对来说第二期学员更加趋向于年轻化一点。”徐显文说,第一期的良好反响也为第二期的优质生源打下了基础。“海员班”第二期在今年5月底开办,30名宣汉学员在舟山航海学校接受船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训练。今年,该校还抽调了优秀专业教师为这批学员授课。待学员们考核合格后,今年9月下旬便将与航运企业代表签订上船协议,开启海上实习生涯。

     常态化人才选派 合作共赢促提升

  人才选派、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在我区与宣汉县开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常态化人才交流、强化智力帮扶,让两地实现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惠共赢。

  “吸虫的灯在最顶上,电压是220V的,控制的区域是在下方……”日前,在东海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来自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植物检疫站的技术人员高粉站在高空昆虫控诱设备前,向“东海农场”的农户介绍该设备的性能。高粉作为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于今年5月初被选派到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开展交流学习。“这个设备之前我在宣汉时已经引进了,所以比较熟悉,主要用来防控玉米地里的草地贪夜蛾。”高粉说,她在宣汉的主要工作范畴就是玉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便与这里的农技专家一起下基层开展农业虫害防控等方面的调研、交流工作。

  高粉说,定海的农业情况与宣汉有相似点也有不同处,仅到定海2个多月,她已与我区农技专家多次开展交流学习和田间实践,无论是对她本身专业理论知识的累积还是专业技术的提升,都大有益处。“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定海的杨梅产业,我在想可不可以把这边的舟山晚稻杨梅品种引到四川,先试验,再进行大规模的种植。”高粉说,此前,她已多次与我区农技专家一起到舟山晚稻杨梅种植基地考察,对舟山晚稻杨梅有了更多的认识。她希望能多加探索,将定海的优质水果品种、种植经验带回宣汉。

  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发展科科长张真真说,像高粉这样的宣汉专业技术人才被选派至区农业农村局的,自2018年以来已有4人。他们与我区农业人才就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不仅实现了两地农业人才的互相学习取经,更为两地农业发展架起了可持续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计划做一个结对扶贫概念的舟山晚稻杨梅外包装竹筐,因为宣汉是产竹的县区,目前我们已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之前来这里交流的农业干部。一方面能解决宣汉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给舟山晚稻杨梅的外包装带来提升。”张真真说,我区持续与宣汉农业技术人员保持联系和合作交流,努力在两个县区间找共同提升的突破口。

  据统计,两年来,我区累计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宣汉开展对口扶贫,包括教师、医生、农业、行政管理等多领域人才,同时也不断接收宣汉方面向定海选派的党政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今年以来,宣汉县已选派党政干部1名、专技人才10名到我区交流学习。

  点对点消费扶贫开启“达菜入舟”新模式

  日前,舟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宣汉县观山乡多家养殖户签订鹅养殖的相关协议,这意味着经过孵化、养殖、检验检疫等相关环节后,将有约60000只“宣汉鹅”从1800公里外的宣汉运送至我区。预计今年11月至2021年农历新年期间,市民就能在餐桌上享用到来自宣汉的鹅肉,这也是继马铃薯、莴苣等蔬菜及宣汉黄牛肉后,又一个进入“达菜入舟”项目的宣汉农特产品。

  去年4月10日,舟山、达州两地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达菜入舟”项目协议,定海和宣汉两地积极引导舟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宣汉县小马种植家庭农场、七里乡刘勇蔬菜种植大户、长信家庭种植农场签订《精准扶贫“达菜入舟”订单种植收购合同》,将宣汉樊哙镇、七里乡、明月乡3个乡镇的1350亩土地列入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定宣两地还共同建设巴山大峡谷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确保“达菜入舟”蔬菜的数量和质量。“达菜入舟”项目的实施,不仅通过蔬菜种植基地为贫困户构建起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的长效增收机制,助力他们脱贫致富,还通过点对点消费扶贫,打开了宣汉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之路。

  去年7月,首批来自达州市的农产品抵达“万泰·三农汇”舟山三农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工作人员装卸、分拨后,配送至本岛各“菜篮子”供应店、农贸市场及其他订购单位的指定地点,进入本地市民的餐桌。去年9月起,产自巴山大峡谷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共计700余吨价值200余万元的马铃薯、包菜、白萝卜、四季豆等新鲜蔬菜相继出现在定海市民的餐桌上。去年11月初,在蔬菜运送的基础上,价值40余万元的21头宣汉本地土黄牛被运至定海,拓展了定宣两地的合作领域。今年3月,新一批宣汉黄牛入定,再次引爆销售热潮。

  “下一步,桃花米、牛肉干等宣汉农特产品也将陆续运往我区。”区发改局国民经济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说,点对点消费扶贫“达菜入舟”模式的开启,既让宣汉优质农副产品产得出、销得好,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又丰富了定海的“菜篮子”,为定海蔬菜供应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达菜入舟”项目预计带动宣汉3个乡镇、200余户贫困户、750余人脱贫增收。随着种植面积和采购范围的扩大,更多的贫困户将得到实惠。

  近年来,我区还通过建立线下产销平台、开设宣汉农特产品专柜、引导两地电商帮扶等综合措施,帮助销售宣汉蔬菜、脆李等农特产品1650吨近2000万元,带动脱贫人数近1000人。同时,积极筹备宣汉农特产品“进舟山、进平台、进专柜”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今年截至目前,我区已帮助宣汉县累计销售价值1260万元的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