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同心墙 共画同心圆

2019-11-01 16:45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胡思佳 通讯员 朱专洁

  夯实同心墙 共画同心圆

  唱响定海新时代统一战线“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近年来,我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无我”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共画同心圆,唱响定海新时代统一战线“最强音”。记者日前走近他们,了解部分统战人立足个人岗位、服务社会的故事。

  竹晓岚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王阿姨,您今天气色不错,这衣服配的也好看……”在区中心医院中医科,身着白大褂、面带笑容的竹晓岚正在诊室为患者把脉。竹晓岚是农工党党员,也是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因为医术精湛且耐心热情,她早已名声在外,每天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在竹晓岚的诊室里,患者不像是来看病,更像是来与“老朋友”聊家常。她们聊着病况,互相问候。竹晓岚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用严肃的态度询问患者的病情,容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反而无法对症下药。金女士是竹晓岚的“老患者”,只要身体一有不适,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竹晓岚。三年前,她因颈椎不适,导致夜晚睡眠不佳,白天精神萎靡。竹晓岚通过把脉、观察气色、询问饮食起居情况等,给金女士做了心理开导及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金女士的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

  “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巷生良医、杏林仁者”……在诊室的墙面上,挂有不少锦旗,每一面的背后都有一段竹晓岚妙手仁心的故事。市民陈女士成婚后多年未孕,夫妻俩四处遍求良医且连续两次通过试管婴儿受孕,均以失败告终。倍感失望的他们,听说竹晓岚在诊治不孕不育方面独树一帜,便抱着试试的心态前来就诊。“不要太过紧张,放松心态,同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好孕会来的。”竹晓岚一边耐心开导陈女士,一边安排陈女士做相关检查,并对症下药。没想到,经过三个月的调理,陈女士传来了喜讯。

  竹晓岚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创立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绍兴竹氏女科第八代传人,在浓厚的家庭氛围下,她从小立志当一名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人。竹晓岚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跟着爸爸和爷爷学习中医。当同龄的孩子在嬉戏玩耍时,她已熟读《黄帝内经》。大学毕业后,竹晓岚还在家传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中医内科、妇科复杂病、疑难杂症潜心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今,她已在临床一线工作了18年,在中医内科诊治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药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还不忘学习国内学科新进展,通过外出学习、到上级医院进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成了竹晓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及政协委员,她时刻牢记参政议政、依法履职的职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针对中医药行业展开了大量的专题调研。在一次调研中她发现,舟山的中医药文化发展与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市中医药文化普及的建议》,提出净化和规范中医药文化市场、多渠道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等五方面建议。希望扩大中医药影响,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让中医药的健康服务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这让竹晓岚倍感欣慰。而她依旧坚守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热忱的品格,治愈、帮助着患者。

  邱立军 踏实干事 勤勉为农

  “枇杷树长大后,树与树的间距变小,该怎么修枝才不影响枇杷生长?”日前,干览镇一农户到区农业农村局,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邱立军请教枇杷树种植问题。“之前也请教了其他农户,但还是问完邱老师的意见更放心。”此类寻求帮助的情况,邱立军已习以为常。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户解答,建议农户对枇杷树进行矮化与整形,同时将枇杷树日常防虫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户。

  邱立军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并非一蹴而就。1993年,邱立军从农业专业院校毕业后,留在金塘与农民打起了交道。起初有一名农户种植柑橘遇到了瓶颈向他求助,但初出茅庐的他在这方面没有丰富的实操经验。为帮助农户,他拿自家的农田做试验,多方查找资料,观察树木变化,终于掌握了栽培优质柑橘的技术。邱立军常说,“农民的儿子,就应该更多地为农民考虑。”除指导农户种植水果外,他对农户打来的每一通咨询电话、带来的一份病虫样品,都会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并做到实时回访。每到台风来临时,他还会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户防台,减少损失。

  多年来,邱立军还不忘将科技创新融入农业发展领域,引导农户加强种植技术的改革与提升。2000年,他提出杨梅树体矮化栽培法,帮助农户采摘更容易、管理更方便。他深入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开展果园杂草生态化管理及种草研究,为我区城郊观光农业中果园景观与生产管理的平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还试制了“定海山”芽茶,并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工作,为促进定海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邱立军敏锐地认识到,传统的技术推广会已不适应农业从数量向质量型转变的服务需求。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微信群,为广大农户交流经验、答疑解难提供平台。2017年初,他又创办了“悠果农艺”微信公众号,以产品宣传推广为切入点,服务、推广优质农产品。此外,他还连续两年组织了悠果年会,以及定海区优质农产品展示推广活动,有效推广了我区优质农产品及果园观光线路等。

  2006年,邱立军成为九三学社的社员,站在民主党派这一全新平台,他倍感责任重大。他时刻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定海茶产业和品牌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积极履职为农,多年来共提交了人大建议、议案19件,其中涉及农业方面的多达11件。他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还得到了落实,有效助推了定海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定海山”的打造。

  夏增富 匠心铸就品质 品质铸造品牌

  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生产销售全硬螺杆的企业、中国最早生产销售无卤螺杆的企业、中国生产精密螺杆和机筒最大的专业制造商之一……位于金塘镇的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多项中国之最称号。作为国内最大的精密螺杆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比例,成为螺杆行业里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的创始人———夏增富。

  1987年,20岁的夏增富凭借在一家企业跑供销时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以5000元开办了一家家庭作坊式小螺杆厂。“创业初期,我只是个门外汉,仅仅看中了当时的螺杆行业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大。”夏增富说,当时,许多企业把眼光放在了宁波、上海市场,他便独辟蹊径,到广州开拓市场。当时广州在螺杆销售方面有很多空白,产品价格也比上海、宁波等地高出30%左右。经过一番打拼,夏增富在广州掘到了第一桶金。

  与此同时,夏增富发现金塘的螺杆生产走的都是低端路线,多数企业技术上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打的也都是价格战。如何才能在行业中突围?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质量和创新方面下功夫。之后,夏增富走进学校报读塑料机械专业,弥补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还前往国内外各地考察塑料机械制作工艺。此外,时刻关注行业内最新科技发展动态,花重金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国际同行,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打响品牌。“我们现在每个产品从生产到出厂共有16道检查工序,并可以扫描二维码实时了解进程。”夏增富说,在产品质量保障上,企业采取前道为后道负责、后道对前道进行检验的方法,加上专业检验员把关,实现了高品质的产品输出,螺杆品质可达100%合格率。

  做大不做精,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这更加坚定了夏增富持续走创新之路的决心。夏增富每年会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走差异化路线。“要想与国外同行竞争,除要有价格竞争优势,还需通过工艺改进控制内部成本。”如今走进“华业”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达70%以上,确保了产品生产加工的高标准、高品质、高稳定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夏增富发现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弊端。为此,“华业”新厂房落成时,专门引入了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专业团队,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系统、管理架构等。“原来的螺杆车间,设备按相同工艺摆放,每完成一道工序,就装运到下一道工序区,费时费力费成本不说,有时还会产生磕碰,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夏增富说,如今厂区内的产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摆放,节约了人力和成本。企业还不断在企业管理上实现创新,计划打造智能制造模式,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更好地发展。

  作为区工商联主席,尽管企业管理工作繁忙,但夏增富仍坚持开展调研,积极参政议政。若同行在发展中遇到瓶颈,他总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为我区螺杆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虞海舟 创新求突破 奋发出实绩

  在新生代企业家中,有白手起家艰辛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子承父业的“创二代”。这批年轻人充满创新与活力,逐步担当重任,正成为推动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虞海舟是舟山市汇邦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区工商联副主席、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初见虞海舟时,一袭正装的他展现出了“80”后同龄人所不及的成熟与老练。难以想象,在他的掌管下,“汇邦建材”的产品已占据舟山本地市场近七成的份额。

  2003年,大学毕业后的虞海舟远赴英国攻读研究生,主修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由于从小受到父亲从商的影响,学成归国后他便走上了创业之路。在与同学的一次聊天中,他发现2000年起国家大力推广预拌混凝土,催生了能增强混凝土流体性、延缓硬化时间的混凝土外加剂辅助产品。而当时舟山预拌混凝土市场的外加剂几乎被外地企业垄断。“嗅”到商机的虞海舟,于2005年创办了“汇邦建材”,将混凝土外加剂作为企业的主推产品。

  创业的开局并非一帆风顺。当时虞海舟只有25岁,很多客户对于年轻人不信任,进而对“汇邦建材”生产的产品持怀疑的态度。与此同时,外来企业恶意低价倾销,让“汇邦建材”在发展的路上举步维艰。如何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虞海舟将目光瞄向了产品的服务上,通过一家家地拜访客户,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看法。“混凝土外加剂受到气温的影响,以往外地厂家发货后,因本地气温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产品效果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虞海舟说,对此,他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及环境因素等调节产品,并实时关注客户原材料使用,通过提前介入,生产更适用于不同客户的产品。一年后,“汇邦建材”的产品不仅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还稳坐舟山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的头把交椅。

  此后,虞海舟不断在环保及新产品研发上寻求突破。将矿粉变废为宝,代替部分水泥运用到混凝土,与本地水泥公司合作,筹建年产5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成为企业新的赢利点; 建设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的干拌砂浆生产线,使企业成为全市以干拌砂浆为主的五大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实用新型专利4项,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等。这几年,虞海舟还注重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流程,解决原先传统手工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交流更畅通。

  作为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虞海舟还积极关注我区新生代企业家的发展问题。他发现,当下不少新生代企业家年龄较小,因阅历不足,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把握不准,部分人性格独立,习惯“单打独斗”。为此,他经常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开展交流会,分享企业发展经验,了解他们创业中存在的困惑及诉求,通过相互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去年,他还通过提案建议等形式,提出新生代企业家的发展问题,并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加强新生代企业家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快速成长,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