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降价,不应只是权宜之计

2020-08-05 15:00 来源:定海新闻网 作者:郑立行

  最近,在跨省团体旅游恢复之后,各地为了吸引游客,纷纷出台景区门票降价政策。有报道称,目前,山东、陕西、甘肃、贵州、河南等地均发布了景区免票降价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实施优惠措施的景区已超过500家。

  比如,陕西西安宣布,从8月1日开始,全市80%以上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云南省印发通知,称旅游团队可通过“一部手机管旅游”平台预约,享受全省景区有关优惠;山东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81家国有景区从8月1日起至年底,将大幅降低门票价格……

  疫情发生后,旅游业遭受较大冲击。20天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低风险地区恢复“跨省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一时间引发携程平台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个板块搜索量迅速攀升;一周前,我省首个跨省旅游团即组队飞抵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如今,多地数百家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对于游客来讲又是个好消息,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复苏。

  抱“门票经济”不放一直是国内很多景区的经营之道。为此,民众要求降低景区门票的呼声强烈,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也曾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不想在疫情重压下,一些景区主动放下身段、降低门票价格,以求走出困境、重获生机。从近期一些景区的数据来看,门票降低的确在短时期内吸引了人气,直接推动了市场恢复,不失为一个理性、明智之举。但这不能只当是权宜之计,从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看,降低景区门票,在旅游综合消费上发力,应该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样说?景区高企的门票,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景区的收入,但也将大量普通民众挡在了景区之外,抑制了他们的消费热情,实则是弊多利少。而给门票做减法,就是在给景区人气做加法,更是给旅游产业做乘法。虽然直接门票收入减少了,但吸引来更多人流在食宿、交通、购物、演艺、旅游品等方面消费产生的综合效益,远大于门票收益。例如,西湖景区自2002年免费开放,赚足了用钱买不到的好名声和高人气,就是业内公认的成功实践。

  疫情下景区门票降价不应只是权宜之计,将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这要求景区从业者开发品质化、差异化的产品,满足游客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及深度游乐体验转变的需求,创造二次消费,丰富盈利手段、盈利模式。也要求政府部门把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服务质量监管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全域旅游,努力构建兼顾地方政府、景区、当地创业群众利益的分配机制,这样才能实现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