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让生活更美好

2019-12-18 09:11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茂华 朱凯华 通讯员 李慧慧

C20191218-03B-63067.jpg

  冬日暖阳,微风拂煦,田野之下正蕴藏着新的生机。在定海乡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文化礼堂,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美丽风景。这些文化礼堂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同海洋文化、乡愁文化等相结合,充分挖掘了非遗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乡村文化、古建民居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资源,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定海农渔村的大地上,既精致又独特。

C20191218-03B-63072.jpg

  文化礼堂是公共文化服务最前沿的文化阵地。作为全省首批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区,2018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农渔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机制,着力在构筑美好精神家园、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构建科学长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竭力推进全区农渔村文化礼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渔村文化礼堂62家,成为当地村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美好精神家园。

230127_121759.jpg

  富脑袋 构筑美好精神家园

  “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信号,不仅能使道路有序畅通,还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近日,在马岙街道马岙村文化礼堂举行了一场“携手共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马岙人”主题宣讲活动,当地退休教师林惠兴用纯朴的乡音和有趣的事例,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创城课”。“林老师讲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听完后,我也会向亲戚朋友去宣传。”村民唐玲红说。

  今年以来,马岙街道马岙村、白泉镇皋泄村等多家文化礼堂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文化礼堂阵地载体作用,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开展理论实践、价值观实践、文化实践、新风尚实践、创城实践等文明实践行动,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使文化礼堂不单成为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成为改变农村人精神面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区以建成遍布乡村的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结合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群众文化活动,一年四季精彩纷呈,使之真正成为精神课堂、文化课堂和艺术殿堂。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注重内容提升,加强资源整合,搭建文化礼堂中心站,以镇(街道)为单位,探索组建区域性的文化礼堂联盟,开展联盟间的合作、交流、结对、走亲等活动,探索文化礼堂与社会治理“直通”,与德育教育“结对”,与健康素养“联姻”,因地制宜吸纳各界力量参与创建,真正做到以堂聚人、以艺悦人、以礼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农村精神文化的新地标。

  除了成为村民学习“充电”的场所,文化礼堂更成为打造移风易俗新式婚礼的场地。今年10月上旬的一天,小沙街道光华村文化礼堂内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一对新人正在这里举办终身大事。文化礼堂贴上喜字,摇身一变,成为新人举办婚宴、招待亲朋的场所。村民们也纷纷赶来,共同见证这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据介绍,该文化礼堂建成前,村民们办喜事,不是在家中搭棚,就是去酒店,产生的花费不小。文化礼堂建成后,这里成了村民们办喜事的第一选择。“这里的桌椅都是村里配备好的,新人只需提前预约,就可以免费使用,平均每个月都要举办一到两场。”光华村工作人员傅佩波告诉记者,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比文化、比家风,移风易俗新观念已在光华村深入人心。如今,在文化礼堂办一场简约不失庄重,节俭而有意义的婚礼,正在成为乡村的一种新风尚。

230127_121760.jpg

  富口袋 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热闹非凡的舟山锣鼓,声势浩大的舟山渔歌号子,风趣幽默的跳蚤舞……今年10月上旬,在干览镇新建村,一个个富有舟山民俗特色的非遗表演轮番上演。文化礼堂内,一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剪纸作品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这种将非遗文化融入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做法,正是源于新建村“南洞艺谷”礼堂文化品牌的打造。

  “新建村风景优美,但原先游客们过来只能走马观花,看个火车吃个饭就走了。”新建村党总支副书记芦海峰告诉记者,2013年该村在它山庙旧址上,围绕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主题建设文化礼堂,使其成为该村历史、民俗、非遗文化的展示中心,每到周末,这里都会举行舟山木偶戏等非遗演出。在打造“南洞艺谷”礼堂文化品牌的基础上,该村还统筹特色民宿建设,配套开展渔民画、剪纸非遗体验,举办南洞油菜花节,到村里旅游的游客多了起来,村民的就业、创业渠道也越来越广,腰包越来越鼓。

  新建村“南洞艺谷”礼堂文化品牌的建设只是我区打造文化礼堂富口袋的缩影。近年来,我区坚持高标准定位,有效创新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机制,立足海岛特色,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树立海岛文化品牌,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会客厅”,构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除新建村外,隐映在村居之中的金塘镇山潭村文化礼堂也在加紧装修中,即将完工。“这几年,随着李花节、李子节举办,来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但游客在这里看完李花尝完李子,却没地方吃饭休息,就只能另寻他处。”金塘镇山潭村党委书记马春智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借助文化礼堂打造,同步发展村内物业经济,在礼堂内设置旅游咨询平台和线上线下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同时考虑到旅游旺季的游客需求,预想利用礼堂现有场地,打造旅游团队的休息室,提供团餐接待服务。这一设想不仅可以盘活当地旅游资源,拓宽旅游市场,还能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除山潭村外,金塘镇还将各村文化礼堂打造与本土“李花节”品牌结合,相继推出“云裳羽衣”汉文化展演、“遇见李花”户外徒步、“巾帼赏花”甬舟互动联谊等活动,年均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此外,我区还积极推动文化礼堂建设与当地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业等资源共享共生,将文化礼堂的建设从“点上盆景”变为“线上风景”,如今,马岙的家风街景线、小沙的三毛文学体验线、双桥的“两黄”文化线等都已打造成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强机制 护航科学长效发展

  “学文之初,必先六书。日月象形,武信会意……”近日,在双桥街道浬溪村黄氏宗祠内,传来朗朗童声。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以“蒙学养正 知书尚礼”为主题的两黄学子开蒙礼活动。30余位学龄儿童身着传统服饰,有模有样地念着两黄先祖留下的童训。经过正衣冠、集体拜孔、朱砂开智等仪式后,孩子们拿起毛笔,一撇一捺,认真写下人生第一个字———人。

  如今,像这样的开蒙礼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已成为双桥街道文化礼堂特色品牌的内容之一。为了将该特色品牌办好、办响、办长久,双桥街道不断探索文化礼堂众筹新模式。“文化礼堂运作最短缺的就是资金和人才,一方面通过引入文化志愿者协助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当地村民或企业家以资金众筹的方式为村民带来精彩活动。”双桥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莹莹介绍说,前段时间他们就通过资金众筹的方式,筹集了1万余元,在多家文化礼堂举办了为期10天的翁洲走书表演,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

  搭建“文化众筹”平台是我区创新文化礼堂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持机制,在文化礼堂创建、管理、使用等环节中,广泛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向文化礼堂倾斜。在原有区财政支持、镇(街道)配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政府购买、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建设。去年,金塘镇7家文化礼堂作为舟山市首批试点,依托文化礼堂众筹平台“乡愁”APP,邀请热心企业和爱心群众通过公益众筹的形式购买礼堂服务,筹集活动资金8.4万元,有效解决文化礼堂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这种探索和实践“政府引导、民间出资、大众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了文化礼堂共享、礼堂文化共育、社会资源共赢的良好局面。

  着眼于文化礼堂的长远发展,我区全面实施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依据全省统一的星级文化礼堂评定体系,从硬件设施、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效能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评定农渔村文化礼堂星级。同时,补充建立文化礼堂星级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指标测量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实施礼堂间的分级奖补、督导警告、摘星惩戒等激励约束,形成礼堂晋位提升、你追我赶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区已建成的62家农渔村文化礼堂中,有五星级文化礼堂4家,四星级文化礼堂8家,三星级文化礼堂38家。

  “我们主要通过项目创作、网络传播和星级评定这种方式,来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在此基础上,以全区意识形态‘双学双比’活动为契机,促使基层文化礼堂拉高标杆、自加压力,并根据一镇(街道)一品这个目标来培育品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冯季红介绍,如今围绕理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家风家训等8大类特色工作,我区已培育优质礼堂品牌项目21个,预计到2022年,我区将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100%全覆盖。

  记者手记

  行走在乡村田野,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1家到62家,定海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活的转变,不仅成为村民承载乡愁,找回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也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径。

  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支撑,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才能让村民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文化礼堂的品质关乎文化礼堂的生命力,只有提升文化礼堂的品质,才能让群众心有所寄。只有在规划布局、内容建设、机制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并使之不断延续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竭力推进全区农渔村文化礼堂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地乡村的文化地标,成为致富增收的“新天地”,成为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