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财经丨废弃物源头减量 垃圾资源化利用——从生活垃圾处理看舟山“无废城市”建设

2020-11-11 10:03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记者 李伊娜

  核心提示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亦日趋完善,建立“无废城市”逐渐成为各地的终极目标。日前,我市发布“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倡导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促使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由电子垃圾联想到“城市矿产”

  “孩子的电动玩具太多了,坏了后就直接当垃圾扔了。其实也知道电子废弃物危害健康和环境,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家里的旧手机有好多个,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没办法就只能让它们‘躺’在抽屉里。 ”

  “旧电动车淘汰以后就一直停在地下车库,一直没时间处理,时间长了都忘了。 ”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几乎每位市民家里都有电子垃圾。很多曾为我们服务、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电子产品由于淘汰周期越来越短转眼就变成“电子垃圾”。如何处理它们早已成为一个难题。

  《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带电池或插头的废弃产品)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360万吨,仅仅5年内就增长了21%。2019年只有17.4%的电子废弃物被收集和回收。这意味着电子垃圾中含有的很多高价值、可回收的材料被倾倒或焚烧,而不是被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记者了解到,对待一些大的家电,市民一般会卖给回收废品的师傅,而一些小家电往往就是直接扔掉。可事实上,电子废弃物含有有毒添加剂或汞等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电子垃圾不是真的垃圾,它其实是有价值的。有专家说,一吨电子垃圾所含的黄金是一吨金矿的100倍。如果能对电子垃圾有效利用,就能将城市产生的这部分“废物”变成“矿产”、变成“宝贝”。

  无论如何,一个普通市民绝不会将“矿产”和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城市矿产”在不同国家的定义和界限略有不同,我国规定“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虽然一家一户中的一部旧手机或是废弃的某一类电子产品还不能被称为“城市矿产”,但将它们集结后进行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应用,就能产生新的价值并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应当具有电子垃圾的回收意识。

  前不久,我市发布“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大致目标为:至2022年底,市和县(区)均争取完成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舟山已将“无废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从源头减量到垃圾分类

  “无废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前沿理念,是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而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需从源头减量做起。

  如今,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因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便捷性而持续增长。一方面,生活水平提升必然导致生活垃圾产出量增加。例如,40年前一个衣橱就能装下一家人的衣服,而现在一个衣橱可能连女主人的衣服都放不下,且更新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家用电器、家具等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前两天搬新家,我都被自己吓到了。”市民林某说,“整理出五六包编织袋的垃圾,真是不可思议。 ”

  可见,生活垃圾产出量随着经济发展而持续增加的现实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生活便捷性的提高同样增加了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人们在享受技术发展、服务行业转型等带来的便捷生活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困境。

  今年初,舟山财富大酒店的客房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拖鞋、香皂、沐浴液、梳子等“六小件”,并在餐厅大力倡导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减量;舟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开始推广使用循环包装箱,推动实施垃圾源头减量。

  这些有益的举措都是对舟山“无废城市”建设的点滴助力,但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不仅仅是做到这些,还必须依靠我们每一个人。一些有环保意识的市民提出,我们必须要有“断舍离”的境界,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对物质的迷恋。例如适当改变生活必需品的配置方式,服装消费上尽量量少质优,避免过多丢弃造成的垃圾产出,进而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形式。

  除了源头减量,垃圾分类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去年底,我市在65个试点小区启动了“撤桶并点”,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至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

  今年8月,浙江海洋大学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定海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城东环卫所、杜家岭垃圾中转站及部分社区,针对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考察,并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对社区居民开展了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73%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还停留在只知道个大概的层面,仍有一部分人缺乏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和相关常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媒体,线下的科普宣传较少。“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位市民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据了解,今年10月15日起,撤桶并点小区和今年创建的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将率先严格按照“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实行分类投放,这标志着我市城镇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升级了。

  对垃圾严格细致的分类,可以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到这点需要每一个人主动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垃圾资源化利用是终极目标

  固体废弃物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有用的资源、宝贵的财富。提升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水平,是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生活垃圾是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类,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恰恰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垃圾处置终端团鸡山岛,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海岛样板”。

  曾经,定海南部的团鸡山岛只是个垃圾填埋点。去年底,团鸡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投入试运行,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1650吨,远超全市1500吨的垃圾日产生量。自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据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心运营管理和设施维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团鸡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每天有近1500吨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按照1吨垃圾可发电320千瓦时计算,焚烧发电厂日发电量可达48万千瓦时。

  除了发电,垃圾焚烧后还能“掘金”。炉渣中的可用金属能进一步回收,剩下的废渣通过破碎、清洗等工序后,可以作为生产建筑的原材料。统一收运的餐厨垃圾经过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一系列处理流程,分离出污水、油和残渣。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再次处理后,能够作为生产冷却水进行二次利用。油将用作生物柴油的原料,剩余的残渣则进行焚烧发电。

  除了团鸡山岛,位于定海区北蝉新港工业开发区的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还对“撤桶并点”试点小区里的废纸板、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泡沫、废家电、废衣物等进行回收。

  以废纸为例,工人们先将废纸分类,再装上废纸打包机进行全自动压缩、打包。每30吨发一车,主要运往杭州、嘉兴的纸厂,进行再造纸。

  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做不好可能会产生新的污染,尤其是对易腐垃圾的处理更容易产生废水、废气。为此,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并加强过程管理。

  垃圾能否做到资源化利用,前期的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据了解,为逐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定海区还探索引入专业的垃圾分类服务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数据传导及在线支付、积分换购等方式,方便居民随时处理家中的可回收物。

  据了解,我市还将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针对生活垃圾分类较为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单位和突出问题,重点查处未分类、乱投混投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执法保障,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效能。

  在垃圾治理方面,除采取强制性和经济措施外,居民、社区在共同的“零废弃”理念下,形成共识性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及其重要。

  微评:城市垃圾治理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实施垃圾分类,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资源循环利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可是想要做好它,真的很难。德国用了两代人的努力,日本也用了一代半人的努力才培养出今天的分类习惯。我们的垃圾分类才刚刚起步,可谓任重道远。

  如何实施垃圾分类当然是有一个准则的,但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前端分类应该以后端的处置模式为依据。只有后端能够对前端分出的垃圾有效处置,分类才有意义。归根结底,城市垃圾的治理逻辑应该是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

  自人类聚集伊始就面临着垃圾处理问题。它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却又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老子》中记载有“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种体现“物尽其用”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对垃圾循环利用的生动注解。

  对垃圾充分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今,“垃圾围城”的困境迫在眉睫,“无废城市”建设提上议程。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加快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产业链,不断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