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盘峙,打造海岛独特的“田园牧歌”

2019-12-02 15:46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童丹

  这里被称为“舟山鼓浪屿”

  盘峙,打造海岛独特的“田园牧歌”

W020191202561498443879.jpg

  定海城区西南面,有一个海岛,它便是盘峙岛,和舟山岛最近点距离仅1.1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让它被冠上“舟山鼓浪屿”的称号。

  迎着冬日暖阳,何志芬骑着“小电驴”,从定海民间码头上到渡轮,7时50分的船,15分钟就到了对岸。

  有人说,这里山明水秀交通便利,一辈子在岛上钓鱼种菜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过。对像何志芬这样土生土长的盘峙岛人来说,城里生活,岛上工作,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W020191202561498444768.jpg

  海岛名片

  盘峙岛又名大盘峙,位于定海城区西南面,与舟山岛最近点距离1.1公里。陆地面积3.7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59米。岛呈南北走向,长3公里,宽1.2公里。曲折的地形造成了盘峙岛的海岸线长达10公里。全岛丘陵环抱,东北部低平,形状如盘,与定海形成对峙,故名盘峙。

  民国时与长峙、大猫等岛合建盘峙乡。解放后在1951年10月,与附近小盘峙、大王脚等岛合建为盘峙乡,2001年7月并入环南街道。全岛有行政村3个,有星罗棋布的小村落,大的村落十几户,小的村落三五户,它们散落在各个山坳里面,可以想象当年他们的祖辈撑着渔船在山坳小湾上岸后就近搭建房屋生活的场景。

  用一小时看一座岛

  船靠码头,写有“盘峙人民欢迎您”的牌楼展现眼前。一同下船的驴友情不自禁感叹:“有种进山寨的感觉啊。”何志芬莞尔一笑,每天进出岛的有千把人,这样的赞美之词他听得多了。

  穿过牌楼,美丽的海岛画卷缓缓展开。一条宽阔的农村公路从码头这头延伸至远方,两旁有池塘、绿化、公园,还有现代化的公共厕所。

  “这是我们今年新建的法治广场。”何志芬指向不远处,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赫然写着“法治广场”四个字。广场前是一面文化墙。墙后,一册巨大的金属书页展开,在阳光下显得尤为大气。

  沿着这条贯穿全岛的农村公路不断前行,道路两旁时而是田野风光,时而是开阔海景,极具海岛特色。新建的田头学堂,老人们坐着聊着天,沿途还有不少在建的小公园。

  经过多年建设,现在岛上已有健身小公园9个,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还配备了一批健身器材,完善了周边的绿化环境,新增各种绿化苗木。

  下了船,电动车“呼呼”地开起来,想去哪里都很顺溜。“这个岛不大,电动车20多分钟就能完成环岛,走路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作为村里的巡查员,这是何志芬每天要做的事。沿途,常能偶遇带着单车坐渡轮过来的骑行爱好者。如果喜欢乘公交车,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找到返程的车站,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不会迷路。

  十年前,何志芬和这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都想着往城里去,但老家的发展让他又回来,成了村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和以前相比,这里更干净了,环境也更美了。”

  打造海岛独有“田园牧歌”

  岛上居民以老人居多,截至今年9月底有总人口760户187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90人。商店、饭店很少,没有娱乐的地方,只有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农田、翠绿的树林、高高举着钳子的招潮蟹和一有动静就拼命钻进窝里的跳跳鱼……

  大南岙的一块山地上,10多公顷桃林每到丰收季,总能吸引一批游客从城里来,只为品尝这特有品种“夏香姬”的美味。

  说起这桃子,台州老师傅马百才不无得意,盘峙种的水蜜桃之所以好吃,和这里的沙地土质分不开。

  站在村委办公楼的院子里,放眼望去,面前的农田连着海面,一眼望不到头。田间种植的水稻已被收割,但各色蔬菜、金黄的橘子仍让人流连。

  这正是盘峙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刚的“心头肉”,“你看,这么大面积的农田在舟山比较少见。岛上有原生态的芦苇荡、滩涂,鸡鸭鹅闲庭信步,还能见到羊。”

  “山+村+田+海”的典型渔村为个性休闲的总体定位打下了良好基础。他心里早已绘就了一幅“蓝图”:把土地进行整片流转,打造海岛独特的“田园牧歌”。

  王志刚设想,利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小麦、果树等农作物,形成四季景观,打造海岛农田观光体验区,成为城市游客回归农耕自然的周末养心佳地。

  古井与“古茶”的“碰撞”

  不知不觉到午饭时间,杨家湾水库边上,71岁的吕好妹在家门前的水井里,提上一桶水回家开始洗菜做饭。“这里几乎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水井,冬暖夏凉,味道又甘甜,比自来水好。”吕好妹说。

  水系多是这个岛的另一特色。几乎每个岙,都是内有山塘外有池塘。在吕家、东山头、定海岙、长坑等岙,大大小小分布着20余座水井。最有特色的是长礁有一处清代留存下来的一口水井。

  这口古井,据专家定位,中心正是北纬30°0′0″,而岛上的茶叶又成为300年前英国早期茶文化的一部分。如此巧合,在千岛之城找不出第二个。

  “以前这里住的十多户人家,饮用水都靠这口水井。”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说,“这井也没什么名字,后来年代久了,都叫它长礁老井头。说起来,岛上人都知道。”

  据村里老人介绍,岛上也曾大批种植过茶树,然而在舟山都不甚出名的盘峙岛茶叶,竟然在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载入了英国的史册。“现在山上茶树还有不少,都是先人们种的。山上草木丛生,爬不上去,早就没人采茶了。 ”77岁高龄的村民应连绵说。

  用北纬30°0′0″的井水,沏一杯300年前传入英国的盘峙茶,近来这口老井和茶叶,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的游客。

  石屋文化,让小岛“亮”起来

  在岛上,时至今日还保留着不少原汁原味的海岛石屋。

  定海岙18号百年陈宅是两层结构,在周边现代房子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特别。听见有人来访,86岁的老人王双凤赶紧热情地迎了出来。说起这幢百年老屋,老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年轻时候。“这是我婆婆的爸爸手里建造的,后来被我婆婆买了下来,算下来有100多年了。”从道头嫁来岛上,一眨眼,老人已在这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房子内部,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木质结构经历了百年仍然很牢固。

  而长礁陈家老屋,是一幢传统的海岛渔民大屋。“屋脊和脊首是最有特色的。”一位村民介绍道,脊首很具想象力,像一只翘首回望的凤凰,这种造型的脊翼在江南民居中非常少见,只存在海岛农村民居建筑中,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下的飞鸟图腾崇拜。

  飞鸟崇拜恰恰是浙东地区河姆渡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图腾崇拜。可见浙东文化对舟山农耕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舟山文化就是浙东文化的迁移。

  盘峙岛是定海重要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它更是南部诸岛生态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很多房子基本是空着的。如何将这些‘沉睡’的资源唤醒,让这些石屋、瓦翁、素墙从历史中重新活过来?”王志刚设想,打造“游山观海卧石屋,风拂芦苇醉麦田”的田园逸养旅居海岛村落,“游客可以抚摸一下石瓦房,看风吹麦浪,用相机记录废弃的渔船和船坞,去海边钓盆小螃蟹,在礁石上捡碗芝麻螺,感受最纯正的‘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