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交通”为城市赋能

2021-01-12 09:09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胜 胡思佳

  去年,我区通过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道路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不断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进一步打通道路“瓶颈”,将便民之路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综合交通大会战

  半个多月来,出租车司机王重文送乘客往返于定海城区和定海三江客运中心时,忍不住为良好的路况点赞。“老定马公路只有双向两车道,道路通行条件没有现在理想。”已经从事近30年出租车营运工作的王重文说,如今,嵊泗至定海公路马岙至定海疏港公路工程(文化路至虹桥互通段)迎来试通车,该段道路从原先的双向两车道拓宽至双向四车道,机非隔离,在沿线绿化的点缀下,道路通行安全、顺畅,路域环境美观。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去年,我区立足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努力打通集疏运体系末端瓶颈,积极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其中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等一批市级在定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舟岱跨海大桥目前已累计完成形象进度的88%,南非通航孔桥70米箱梁与主通航孔南边跨实现合龙,即将实现主线贯通。

  此外,去年我区投入建设资金2.3亿元,实施16个综合交通项目,涉及区域干线公路提升改造、岛际民生客运码头、“四好农村路”建设、隧道亮化工程、公交候车亭改造等。

  道路通到家门口

  “之前,出门得走小区东侧的东皋路,现在不用再绕远路了。”家门口的“断头路”通了,这让家住昌国街道东湾新村的胡亚飞开心不已。如今,她会选择走新建成的海院北路,和朋友一起到义桥综合大楼买菜购物。

  海院北路是去年我区贯通的4条“断头路”“瓶颈路”之一。去年,我区加快推进海洋学院北侧道路二期(续建)工程,该工程西起学林雅苑北侧道路一期项目,东至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北侧出入口,全长300余米,可容纳两车对向通行,同时两侧还划设了人行道。通车后,东至东皋岭方向、西至文化路的车辆、行人都可以选择从此路通行,进一步缓解了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

  乐家帮是土生土长的小沙街道青岙村人。他告诉记者,经过改建,青岙大庙至杜家路段的村道变成了崭新的柏油路,让村里200余户村民的出行大为受益。去年,我区投资800余万元,按四级公路标准对小沙街道青岙大庙至杜家等12条道路实施通村联网公路改造建设,共计里程9.1公里,涉及全区8个镇(街道),道路路基宽度基本达到5.5米,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我们主要对路况相对较差、周边群众急盼提升的村道实施改造建设。”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拟定通村联网公路建设计划前,该局提前与项目所在镇(街道)工作人员反复推敲、实地勘察、充分调研,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并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合理布局、调整路线。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新格局,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最多一小时”改革

  “平石岭隧道内有水管冻裂,出现路面积水,麻烦前来处理……”1月9日12时05分,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工作群内收到了一条来自定海交警大队白泉中队民警的路面情况反映,正在值班的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费海龙随即联系区公路养护部门前往处理。几分钟后,就近的公路养护站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在确认出现积水原因是该处阀门损坏后,随即展开维修,同时对周边湿滑路面铺撒工业盐,防止寒潮导致路面结冰给群众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去年以来,我区不断探索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机制,并在全省首推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我们日常问题处理,除了中心内电子大屏各监控探头实时了解、发现各交通点位情况外,还包括各镇(街道)转办件、群众投诉、日常巡查及‘12345’‘110’等平台反馈的各类道路交通问题。”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张玲华说。

  为及时处理各类道路交通“急症”,提升道路综合服务效能,我区还综合分析以往交通处置案例,针对各类道路交通问题,选取30种现场情形确定“最多一小时”办结、到位、响应三级清单。其中,对轻微或一般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清理等8类情形,要求“最多一小时”办结;对发生致1人以上死亡道路交通事故等11类情形,做到“最多一小时”到位;对严重交通事故现场应急等11类情形,做到“最多一小时”响应。

  截至去年底,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已累计受理各类交通问题1259件,各类事件处置效率较以往提高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