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惠民绘就日新月异幸福城 ———定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工作综述之二

2020-09-21 09:12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思圆 陈炳群

W020200914323229929310.png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大变化,发展进步迅速,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日新月异”已然成为了定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的生动描绘。三年来,创城让文明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日新月异”中焕发新活力; 它也具化到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群众所盼、所想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通过创城得以一一实现。

s_235117_124627.jpg

  文明守护“菜篮子”群众购物更放心

  “小市场,大民生”。农贸市场是城市里充满烟火气的场所,是直接关系到群众“菜篮子”的民生工程。自创城以来,我区全力以赴守护群众“舌尖上的文明”。

  东门菜场位于定海环城东路东面。自创城以来,在各职能部门的群策群力下,东门菜场“改头换面”:菜场内设置了醒目的公益广告牌,市场显得美丽又文明;摊位前增加了不锈钢护栏,水产摊位前设置了污水挡板,有效解决地面湿滑问题……菜场内烟火气与文明美相映,展现一派忙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像东门菜场一样拥有完备配套设施、整洁干净环境的农贸市场,如今在定海比比皆是。不仅如此,有些农贸市场还人性化地在出入口设置了洗手台;市场内设置摊位电子显示屏、放心农贸触摸查询系统设备等,让智慧化购物融入市民生活;还有的提供母婴室、阅览室、儿童娱乐区等服务区域,让农贸市场更具城市温情。

  让文明“走进”农贸市场,是每个市民的期待,也是每个农贸市场的目标。市场服务台内,专人每日在岗,热情提供各项服务;翻开意见簿,每条意见都有答复,处理机制流畅高效; 每日快速定性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每日公示……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区将农贸市场文明提升作为创城工作的重点之一,着力提升硬件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严把食品质量、优化购物环境,细节入手、内外兼修,让群众在生活中切实感受身边的变化,感受创城带来的实惠。

  三年来,随着我区各大商场超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购物环境进一步优化,文明和谐的购物环境令市民身心愉悦。“虽是老超市,但‘华之友’的环境现在很不错,就算不买东西来逛逛也很惬意。”市民张女士说,现在超市调整了商品分区、设置了导购标识,各类商品摆放错落有致,宽敞亮堂的购物环境让人感觉十分舒适。同时,该超市也在潜移默化倡导文明:分类垃圾桶摆放出入口,每隔几米就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垃圾分类等公益广告;超市服务台、电梯口等处设置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点,为顾客提供失物招领、大件物品寄存等服务,让超市充满文明和谐的氛围。

  借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舟山一百城市奥莱从硬件服务方便市民入手,利用场地合理规划,打造立体停车场。随着停车位的增加,舟山一百城市奥莱周边车辆乱停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商场内新改造的母婴室里,设有婴儿床、婴儿整理台、椅子等设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孕期、哺乳期妇女及携带婴幼儿的顾客提供便利。

  定海凯虹广场将文明融入每项细节工作中。各个餐饮店里张贴着“公筷公勺”“珍惜粮食”等宣传标语;地下停车库增设了自助寻车设备,顾客只需在自助寻车终端按提示输入相关信息便可立即找到爱车所在位置;商场内还设置了灭火器、烟雾探测器、喷淋等消防设备,逃生导向标识清晰、规范,于细微之处展现创城给窗口商场超市带来的变化……

  文明照进“宜居梦”群众居住更安心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一砖一瓦不仅筑起了为群众遮风挡雨的房子,更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品质形象,凝聚了人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

  在定海城区环城南路和环城东路的交汇处往南,以前低矮破旧的老房子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穿着浅咖色“外衣”的崭新高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股清新时尚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今年交付的和平路安置小区。“我们住上了新房,以后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周边还有商业街区、海滨公园等配套区域,生活舒适便利。”该小区居民王先生说。带来这改变的,是我区建设的一批造福群众的精品工程。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定海记录了舟山城市的变迁,承载着市民们的记忆。然而连片的老房、脏乱的环境和闭塞的格局,使得老城区与定海现代化城市建设脱节,成为城市发展中一块扎眼的短板。城市更新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必要途径,只有千万个“小家”的焕然一新才能换来城市“大家”的万象更新,城中村(旧城)改造势在必行。

  三年来,定海力求城市形象大提升、群众生活大改善,深入推进城中村(旧城)改造。不论是从竹山门、念亩墩、小洋岙还是到白虎山路、工农路、海富村,定海始终坚持以安置推动征收,拆安并举,做到了安置、产业、平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城市的破与立间尽力维护社会和谐。

  改造区块如何做好规划建设?我区在规划上牢牢抓住城中村(旧城)改造时机补齐城市功能,实现城区公共配套设施布局优化,科学规划了一批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积极推行优质品牌代建模式,优化安置小区立面、结构及市政绿化设计,提高了安置小区品质。

  创城同样让定海的老旧小区纷纷“脱胎换骨”:居民楼外立面粉刷一新,看起来房龄年轻了不止“十岁”;推开家门,楼道敞亮了,碍眼的“牛皮癣”没了;楼下车棚车库不住人,清静了,也更安全了;各家各户停在楼道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有了集中充电的地方;卫生死角和违法建筑被清理了;小区里新改造施划了停车位,回家有地儿停车了;推窗见绿,小区绿化带芳草茵茵……开心的笑颜在居民的脸上绽放,美好的宜居梦得以一一实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三年来,定海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区环境,践行着对全区人民的承诺。

  创城以来,定海将资金花在刀刃上,以完善住宅小区功能、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因地制宜对外立面、防盗窗、绿化带、停车位等进行改造,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设施破旧、环境脏乱的旧面貌,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蓬莱新村、西园新村、东港浦新村……定海城区4个街道的609幢老旧小区居民楼改造提升,13000余户居民获益。

  创城,犹如一场“幸福风暴”,席卷全区各地,将和谐文明的居民小区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坚实底蕴、蓬勃生机,具化到每位市民的所见所感、一言一行,于气势磅礴间构筑起一座美丽、文明、幸福的文明之城。

  文明融入“主动脉”群众出行更舒心

  道路交通,串联着人们的生活,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也是创城工作的重点,对于定海古城来说,如何做好道路交通文明这篇文章,是个严峻的挑战。

  面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途上的新形势、新要求,定海一手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及信息化智能化“硬建设”,一手抓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行业治理能力“软实力”,“两只手”同步推进、互相促进。

  定海凯虹广场周边路况相对复杂,有超市、学校、居民小区等,人流、车流密集。2018年,我区在该处斑马线前设置申请式人行灯,进一步保障行人有序过斑马线和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下班高峰期,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周先生使用申请式人行灯,稳步通过该路口,不少市民与他同行,即使人流量不断,也未造成机动车滞缓情况的发生。

  创城以来,定海在全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成网的情况下,对路网进行协调管理,逐步实现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畅通道路“毛细血管”;市政设施查漏补缺,坑洼的路面被补平,马路两侧装上了隔离桩,路口竖起各种引导标志;繁华的城市街头,机非车道清晰分离,行人与车辆各行其道;智慧化的电子公交站点,乘客耐心等候、排队上车……三年来,一条条平坦宽阔、设施完善、充满人情味儿的道路串联起人们的生活,也成为通往群众心坎儿里的民心之路,依山及海、港城呼应的城市景观被浓墨重彩地描绘在岛城的画卷上。

  一条斑马线,承载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与规范,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文明进程中更深层次的内涵。当你站在车水马龙的道路旁,等待穿越斑马线时,突然发现一辆辆机动车齐刷刷地停下来等你先行,不知你内心会否感受到一丝暖意?礼让斑马线,“让”的不仅仅是几秒钟时间,更是“让”出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让”出了文明风气与城市魅力。

  近日,来自江苏的游客何晓晓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今天和家人来舟山定海玩,在走过斑马线时,居然两个车道的车都停下来给我们让路,不催不抢,让我看到了一个文明的舟山!”

  其实,感受到文明出行变化的何止是市外游客,生于斯长于斯的定海市民,对这种“斑马线礼遇”何尝不是交口称赞。市民张娜说,“还隔老远,车就停下让我过去,司机也没有按喇叭,而是耐心等我,真的很感动。”

  礼让斑马线,展示着文明出行的精神内涵,更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底蕴气质。为破解多年来形成的交通秩序“拥抢堵”的难题,创城以来,定海对交通秩序开展长效整治行动,启动“交通违法随手拍”,让“任性停车”无所遁形;下沉警力和志愿者到路面开展交通劝导,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严管重罚;加强“乱停车”“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等专项执法,提高交通文明指数……三年来,一个个散漫无序的交通痼疾被根治,一条条畅通快捷的城市道路建成,一项项提升城市品质的秩序规章实行,如今行于路上,定海的交通秩序已展现“日新月异”的风貌。

  放眼全区,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定海的天更蓝、路更畅、房更安,群众的生活更美好、幸福指数更高。文明的触角不断延伸,滋润了人民群众的心田,也让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