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即吾乡 聚力助脱贫——“巴适,一起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一

2020-08-31 08:43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乐晨宇 孔琼洁 黄光亮

1783135670_19904385406_1594368219613_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定.png

【编者按】

  为全面聚焦三年来定海区和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丰硕成果,进一步加深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本报记者近日跨越1800余公里,奔赴宣汉采访报道两地在扶贫协作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成果,推出“巴适,一起奔小康”(“巴适”是四川方言,意为很好、舒服)系列报道,全面讴歌两地人民携手奔小康的故事。

       产业扶贫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三年来,多个由定海区支持打造和扩建的现代农业园区、脱贫攻坚引领区在宣汉县落地,并建立“公司+专合社+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1.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在宣汉县普光镇大田村的蓝莓产业示范基地,年过六旬的当地村民胡开梅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生活。“过去,一家人守着田地,靠养猪养牛,维持日常生活。”胡开梅说,现如今,她把土地租给了蓝莓基地,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成了股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现在日子好咯,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巴适得很哟。”胡开梅笑着说。

  普光镇的蓝莓在当地很有名气,为了实现脱贫致富,早在2015年,该镇引进相关公司投入资金发展蓝莓产业园。2018年,定海区对口帮扶宣汉县以来,产业扶贫成了扶贫协作的重中之重。“有了定海的帮扶资金,我们又增加了650亩的蓝莓种植区,现在我们吸纳了周边两个村的80多名工人,在采摘期,另有300多位村民在基地里务工,一年的劳务支出加土地流转金接近300万元。”该蓝莓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赵勇说。

  “去年,在扶贫协作项目帮扶下,当地贫困户共分红9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采访中,大田村相关负责人符必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定海的450万元资金投在基地里。除了通过土地流转金、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租种蓝莓自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外,基地每年一次性给贫困户分红,贫困户人均月增收1500元;同时,每年按照群众入股总资本金的一次性给村集体分红。

  在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塔河蜀宣花牛示范养殖场,记者看到了宣汉县特色农产品蜀宣花牛,“宣牛入舟”供应的就是此类牛。“目前我们是省里建得较为标准的一个牛场,目前养殖蜀宣花牛100多头。”牛场负责人李俊于告诉记者,项目刚启动时资金压力大,是浙川帮扶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期定海区援助干部还帮助牛场对接来自定海的订单,拓展了销路。

  蜀宣花牛养殖是一项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增值空间大的产业,对村民来说,更是增加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李俊于说,定海帮扶资金总共投入300万元,牛场每年按的比例给当地村民分红,再加上雇佣村民到牛场务工,月工资3000元左右。

  “这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务工机会,还引导本地散养模式变为规模化养殖模式,带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宣汉县塔河镇副镇长谢磊说,当地群众还可以通过种植饲料,卖给牛场增加收入。

  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宣汉县成功“摘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考核为“好”。“定海三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120万元,发展了以大成玫瑰园为中心的14个千亩产业园,通过就地务工和土地流转互补的方式,带动了17个乡镇,31个村、社区,5000余个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切实带动了群众脱贫增收。”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与园区建设股工作人员向键说。三年来,定海区共完成13家省外企业在宣汉累计投资15亿元,并聚焦助农增收,实施消费扶贫行动,大力实施“宣菜入舟”,采购宣汉蔬菜和黄牛肉,销售宣汉农特产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发动各级工会采购宣汉农产品。

  ■记者手记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牵挂叫山海情深。3年的时间虽短暂,但其中饱含了定海精准扶贫的情深义重。这几年,宣汉贫困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离不开定宣两地的扶贫协作,离不开一群群远亲的倾情帮扶。美好生活未来可期,美好的背后必有艰辛付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地人民将携手朝着美丽、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