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支”短情长路漫漫

2020-11-04 08:5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琪儿 通讯员 俞赛红 文/摄

31.jpg

  浙江定海与四川宣汉、新疆阿克苏相距几千公里,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三地气候、人文、习俗各不相同,却因一次次支教而日益紧密。自2005年起,定海陆续有20余名教师参与援川、援疆支教,通过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携手为实现教育“脱贫”的共同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千里征程送教不止步

  凌晨2时,检查完机房电脑、帮当地教师制定班级管理细则后,与往常一样,俞含盛开始备课,房间的灯一直亮着,久久未灭。因为时差影响,常常凌晨1时才能入睡,每天只睡6个小时。此时,距离俞含盛到新疆阿克苏支教已有半年,回忆过往,与新疆的缘分仿佛一场梦。去年年底,刚结束四川宣汉支教的定海二中教务处副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俞含盛回到定海,得知区教育局要组织教师去新疆支教,任务光荣,却也艰巨,条件更是艰苦,俞含盛却又一次站了出来。“我想为西部教育出点力,我想去!”就这样,今年4月,她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行。

  西北边陲的环境和东海之滨有着天壤之别。阿克苏气候干燥,湿度不到20%,春夏时节常常黄沙漫天,室内就算关了窗也会积上厚厚一层沙。初到阿克苏,干燥的气候就给了俞含盛一个“下马威”,皮肤瘙痒难耐,她形容这种感觉是“五爪挠心”,同时,她还要克服时差影响。“困难都是暂时的,这只是个开始,我一定要尽早克服,尽快适应。”俞含盛默默给自己打气。

  教龄近30年的她负责给当地一所高中上信息技术课。该校于2018年9月整体搬迁过来,但机房里的电脑老旧,都是2009年至2013年之间添置的,用的还是XP系统,不支持很多常用的小程序,还经常出现各种故障,俞含盛便逐一维护,使学生能够正常使用电脑。同时,她还自费给自己添置了一台微型投影仪,让学生可以跟着投影操作,学习效果更好。

  俞含盛所在的这所高中,是一所刚刚从维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转为汉语教学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汉语基础薄弱、表达能力差,给她的教学之路设置了不少“拦路虎”。“我就尽量放慢语速,一句一句地表达,并通过肢体语言等进行讲课。”俞含盛说。

  支教虽然辛苦,俞含盛却甘之如饴。她的微信朋友圈记录着支教的日常点滴,在这里她还结交了不少朋友,感受到了满满的爱与正能量。

  帮助受挫的学生重树信心,给遭遇家庭变故的学生送去温暖……谈起支教的收获,俞含盛感慨万千,既让她看到了西北边陲和沿海小城之间的差距,也从当地教师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支教不会增加生命的长度,但会增加生命的厚度。”俞含盛感慨道。

32.jpg

  ◆爱心支教携手共进促提升

  “陈老师,您那儿有没有最新的道德与法制相关资料啊?可否发我一份?”“李老师,我这儿正好有一份最新的资料,内容也比较全,这就给您发过去。”……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陈红芬近日收到了来自四川宣汉当地教师的微信求助,她一刻都没耽搁,便将资料通过网络传送了过去。

  陈红芬与四川宣汉教师的缘分还要从去年10月说起。抱着想体验下不同地区教育状况的心态,陈红芬告别家乡,前往四川宣汉进行为期2个月的支教。“我是个平凡人,逐梦而来,踏实而行,希望在平凡之中奉献真情真意真力量。”陈红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2014年起,陈红芬便负责定海区教师培训工作。身在这个岗位,她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培训工作看似培训的只是一批教师,但这些教师能影响的却是一大批学生。”为了能够帮助四川宣汉年轻教师成长,陈红芬几乎放弃了节假日,每天都奔波于宣汉各个学校之间,听课、检查、培训、评教、下乡送课……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有时一天要去2所学校,四川宣汉交通不便,学校与学校之间基本需要2个小时的路程,汽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前行,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长途跋涉让人身心疲惫,但陈红芬没有一句怨言。

  在定海时,陈红芬便兼任定海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研员,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注重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性、实践性。支教期间,正好遇到当地学校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评比,就顺理成章地给当地学校做了评委,帮教师们一起磨课。一位教师要上课的主题是《好山好水好风光》,但一上来就从课本引入,介绍的是其他地方的景点,且立意拔得较高。“这些离学生生活太远了,能不能从学生更有体会的点引入?”听完课后,陈红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帮助该教师进行了多次修改,选择学生们都熟悉的当地景点———巴山大峡谷作为课程的引入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交流先进的教育理念,陈红芬还积极关注当地学生的生活状况,主动与当地一所学校的两个贫困家庭孩子结对。周末时,陈红芬会带他们去买新衣服、吃好吃的,还会帮他们辅导功课,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渐渐的,孩子们也和这位“定海妈妈”熟络起来。“你们在这里要好好学习,快乐长大,学习有进步了我就带你们去舟山玩。”分别之前,陈红芬与孩子们做了约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回到定海后,陈红芬时刻关注着这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旦有教师去宣汉支教,陈红芬也总拜托他们代自己去看看那两个孩子。

  “虽然已经回到了定海,但我会继续做好定海与宣汉之间的桥梁。”陈红芬告诉记者,回来前她加了不少当地教师的微信,直到现在还与他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为两地教育部门牵线对接,举办两地教研活动与教师、校长交流大会,互通有无,携手共进,共同促进当地教学水平提升。

33.jpg

  ◆爱洒宣汉尽显教育初心

  “我深知,支教既是初心和荣耀,更是责任和担当。既有付出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生活的孤单,又有超越自我的幸福。”正在四川宣汉支教的教师金娜如是说。

  金娜是海山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今年4月到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百节溪小学支教,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校学生超过3000人,仅一年级就有11个班,平均每个班有60余名学生,她担任一(4)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辅导员。刚到四川宣汉时,面对水土不服、教学教材不同等诸多问题,金娜丝毫没有退缩。由于两地使用了不同版本教材,金娜还未正式进课堂,先把教材从头到尾研究一遍; 还没跟学生见面,她就多渠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当地饮食偏辛辣,她就用白开水涮过了再吃……

  在教学中,金娜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时刻提醒自己,支教老师代表着定海,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放法教给学生。当地一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生在知识点的消化上有些吃力,有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分两节课来完成。金娜便积极寻求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狠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教学常规管理,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示范课上。同时,通过设计预习单、小组讨论完成“问题生成单”、课后检测及时讲解巩固等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看到学生从沉默到勤学好问,从陌生到信赖,一路走来虽然疲惫,但非常有成就感。”金娜说。在今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中,她所在的班级数学成绩从上学期的年级段中等偏下水平上升到了中等偏上水平。

  “数学中有求函数最大值的概念,我希望支教的这段经历可以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在有限的时间里,金娜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都教给当地的学生,同时她还帮助当地教师快速成长。为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金娜在班级里推出了积分卡制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做得好都有奖励分,并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设定积分量,只要达到相应积分数量,就可以兑换小礼物。没过多久,便有学生攒到了规定的积分,金娜就自费给他们送了书或本子作奖励。积分卡制度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看到效果后本地教师也开始纷纷效仿。“金老师的点子真实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能得到提升,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本地教师们对金娜竖起了大拇指。

  “支教是另一种教育人生的体验,能为四川宣汉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给学生们带去一点关爱,我感到很荣幸。”金娜说,这段经历将是她一辈子的财富,也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