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0-10-12 10:1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琪儿 通讯员 俞赛红


1 拷贝.jpg

  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一直以来,我区各校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以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教育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传统文化进校园润童心



2 拷贝.jpg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造型各异的木偶、独特的唱腔……周二下午,在双桥中心小学的木偶戏活动室内,木偶戏传人侯雅飞及其团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惟妙惟肖的木偶戏表演。随后,侯雅飞将木偶交到学生们手中,耐心地将指法及“念词唱腔”的经验技能悉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零距离领略木偶戏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木偶戏是双桥街道紫微村的传统民间文化瑰宝,它与跳蚤舞、舟山锣鼓、民间马灯舞等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面对优越的本土文化资源,双桥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传承木偶戏这一特色传统文化,邀请当地老艺人定期来校授课,组织学生调查木偶戏发展史,并创建具有区域传承文化的特色项目,让木偶戏走进校园。

  从《七侠五义》《薛刚反唐》等经典曲目到简单的符合学生表演的改编剧目,木偶戏传承人侯雅飞为木偶戏课程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变化。近年来,通过木偶戏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从不知摆弄到现在能灵活操作木偶进行鞠躬、翻滚、打斗,变成了像模像样的小艺人。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非遗文化的乐趣。“我之前对木偶戏不太了解,但通过学习我觉得木偶戏非常有魅力,想把它学好。”双桥中心小学一学生说。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艺术,我们学校有幸能够传承木偶戏,是一种重大使命,全校师生都应该为之努力。”据该校校长傅军介绍,在接触木偶戏教学后,原生态木偶戏唱腔繁冗、歌词脱离时代特色,学生对传承木偶戏的热情持续度不够。而如何在保持原有非遗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当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非遗传承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这成了学校探究的命题之一。

  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不能停留于过去的遗产维度,保持静止,而应将其融入当代生活,成为可使用、可欣赏、可体验、可感悟、有共鸣的非遗,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富有新生活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本着这一理念,双桥中心小学自本学期始,成立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致力于“非遗新旅”,开发与实施少儿木偶戏特色课程,并邀请“侯家班”第四代传人侯夏玲到校指导教学。大家都期待着“少儿木偶戏”能完成新时代的“非遗新旅”使命,让木偶戏传承与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除双桥中心小学的“少儿木偶戏”外,目前全区各中小学100%开设书法课、戏曲课,经常性开展古诗文考级、传统体育进校园、“诵读中国”经典诵读等活动。全区还计划于11月开展“传承之旅”主题月活动,届时,各校将广泛开展名家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三进”活动,通过“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文体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乡村少年宫托起“多彩梦”



3 拷贝.jpg


  拿起五彩画笔,绘出一幅幅斑斓的画卷;聚精会神下笔,书写出一张张工整有力的书法;伴着音乐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 手中剪刀飞舞,纸上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精美花样……行走在白泉中心小学“泉水·叮咚”乡村学校少年宫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这里是孩子们兴趣培养的中心、社会实践的舞台,更是他们的“快乐大本营”。

  白泉中心小学“泉水·叮咚”乡村学校少年宫成立于2011年,是我市首家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泉水·叮咚”命名,喻意该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泉文化”下轻巧灵动的学生文化的践行载体。该少年宫由基础俱乐部、精品俱乐部、自主俱乐部组成,免费为学生提供文化服务、道德培训、兴趣爱好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活动课程,设有民俗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科技类、手工类六大项目39个小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周一至周四下午3:00—4:00,学生们可以到“泉水·叮咚”乡村学校少年宫不同俱乐部参加活动。

  “在打造好‘校内艺能实践家园’这个主阵地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协调学校所在辖区的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村(社区)场地资源在假期同步开设了‘社区假日活动家园’。”该少年宫副主任张玉峥告诉记者,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学生教育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联结点。为此,该乡村学校少年宫在金山村建立“民俗畅乐园”,购置了设备并聘请当地艺人为学生开展舞龙舞狮、舟山锣鼓、跳蚤舞的技艺培训,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为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打开了一扇窗;在柯梅村开设“怀旧经典游戏园”,组织周边学生在学余之际进行踩高跷、滚铁环、跳格子等游戏、比赛,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游戏的乐趣,形成健康的体魄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皋泄村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向学生讲解皋泄香柚、舟山晚稻杨梅的种植、采摘等农作物相关知识,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在“社区假日活动家园”的实践中,该乡村学校少年宫还发挥党组织优势,让党员们参与进来,增加了“党团员先锋义教家园”,义务为少年宫的学生服务。通过将“社区假日活动家园”和“党团员先锋义教家园”有机整合,采取“先学习再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业务优势,利用寒暑假进入社区开展义教,以学科指导为主,帮助无法通过家长得到学习管理的学生及时规范地完成各类家庭作业,并开展各项学科补差或扶优。此外,有其他技能的教师还有序开展了乒乓球、写作、小研究等指导培训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外延,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更大的作用。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丰富我区农渔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孩子们搭建多彩的梦想桥梁,区教育局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阵地,强化举措、大力推进,建成了白泉中心小学、大丰中心小学、干览中心学校等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培育时代新人搭建了最美舞台,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红色基因根植学生心中


4 拷贝.jpg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淬炼锻造形成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我区各校通过多种举措将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血液,孕育和滋养时代新人,成为其内心坚守和行动自觉的法则并传承和发扬光大。

  走进舟嵊小学,“大德至诚”的校训映入眼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公益宣传随处可见,橱窗里也贴满了“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文明宣传资料,西北面的一墙面被设计成书籍的模样,上面镌刻的弟子规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校训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而教育首先要培养人格品质,使其成为文明向上的人。”舟嵊小学副教导主任张朝华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能长期浸润在浓郁的文明气息中,学校精心布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是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等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中。

  在该校近期举行的“走向红领巾”少先队队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红色故事我来传活动上,学校特别邀请南下干部葛望春为即将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年级学生讲述了当年解放舟山的历史。葛望春为学生们介绍了自己胸前奖章背后的故事,还告诫大家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应该忆苦思甜,牢记使命。仪式上,少先队员代表还为葛望春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向为舟山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南下干部致敬。

  除了舟嵊小学外,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昌东校区也同样在积极培育学生的红色基因。“校史,是学校德育资源的一座宝库,拥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据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昌东校区副教导主任鲁旭婷介绍,该校一百多年的办学史就是传承红色精神、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奋斗史,它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承载着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红色符号。为此,学校深入挖掘校内蕴藏的丰富红色校史资源,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实施“校园名人资源与学校新德育课程的构建”这一省级规划课题,保护、整理学校的红色校史资源,赋予学校德育工作新形式、新内涵,以塑造红色———环境建设篇、追忆红色———校史诵读篇、叙述红色———精彩故事篇、实践红色———实践活动篇、亮闪红色———校荣我荣篇五个篇章串起德育特色工作。

  此外,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昌东校区还在显眼处设置红色宣传牌,通过“红色的声音”“红色的文字”,使学生耳濡目染。近三年来,该校高扬红色旗帜,以“红色定小,快乐海莲”为教育主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全国首批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20余人次的教师获全国、省、市先进个人,30余人次的学生获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各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庆祝“七一”建党节、红歌演唱等活动30余场次,参与18000余人次。15000余人次学生参加清明献语(网上祭奠)活动,纪念烈士英雄。此外,各校计划在10月开展“红色之旅”主题月活动,抓住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建队节等契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朴素感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