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托起幸福生活

2021-03-25 13:00 来源:定海山 作者:郑英律

  3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调研了解当地医改惠民情况。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质朴亲切、温暖人心,这与他曾经强调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脉相通。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彰显领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民情怀,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福祉的高度重视。 

  用健康托起幸福生活,需要大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19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17%。而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水平任重道远。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必备的急救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这既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用健康托起幸福生活,需要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健康管理的链条来看,生病治愈属于最为末端的环节,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则要求我们更多进行健康的源头治理。这意味着,医疗卫生工作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密防护网,筑牢隔离墙,才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用健康托起幸福生活,需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保障全民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医疗卫生部门努力,也要靠全社会协同配合。如体育锻炼、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都属于大健康范围,有关部门要协同促进健康治理体系的建立。同时每个人也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只有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力,才能形成大健康的治理格局,减少危害健康因素,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面向未来,亿万人民众志成城、从我做起、持之以恒,一定能支撑起一个充满活力健康的中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