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茶文化诗两首

2021-02-24 09:0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孙峰 陈炳群 摄

  定海自古产茶,定海山芽茶历史悠久。据说乾隆皇帝喜欢定海山云雾芽茶的淡雅清香,曾下旨钦定为御茶,赐名“定海山茶”。《浙江通志》引康熙《定海县志·茶》云:“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古往今来,定海茶既是赠礼佳品,也是定海人招待宾客的上好饮品,自古也留下不少诗坛佳话,为定海古城的茶文化增色不少。

  明代屠本畯的《舟山茶》诗

  明代的时候,舟山茶就已经成为当时的送礼佳品。明代文人屠本畯曾经写过一首《舟山茶》的诗,诗歌里的舟山茶,是当时舟山参将张可大所赠送的。

  屠本畯,字田叔,明代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诗文家。曾任福建盐运司同知、湖南辰州知府等职,晚年自号憨先生。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而博学善文,到老仍勤学不辍。屠本畯一生著作很多,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隐》《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瓶史月表》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农学、园艺等广阔领域。

  屠本畯喜欢饮茶,并编有《茗笈》一书。该书摘录陆羽《茶经》、蔡襄《茶录》和10余种书的文字编成,这是一本类似茶书资料分类汇编的典籍。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夏,七十七岁高龄的屠本畯应时任舟山参将张可大的邀请,作舟山一游,并准备前往普陀山礼佛。张可大是一位明代儒将,他比屠本畯年轻将近四十岁,在舟山城,他殷勤接待屠本畯这位文坛老前辈,两人互有唱和,品茶吟诗,留下不少酬唱诗篇。

  临别之际,张可大送四样礼物给老同志,分别是南田泥螺、五岳镜、鹗羽扇、舟山茶,件件都是佳品,而唯以舟山茶是定海地方特产。喜欢饮茶的屠本畯,对这份礼物欣喜万分,回去以后写下了这首《舟山茶》,表达对张可大的感谢。诗曰:灵荈元戎惠,殷勤置一罂。自爽斗山溜沦,当令可儿烹。啜罢增神爽,宾来着意评。滃州新制好,隽永得诗成。

  灵荈,是屠本畯对茶叶的一种雅称。他在《茗笈》一书中引用《茶经》里的话说:“烨烨灵荈。托根高冈;吸风饮露,负阴向阳。”诗的第一句,屠本畯感谢“元戎”(即张可大将军)的深情厚谊,罂,是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酒器,张可大是用“罂”这一古器来包装舟山茶这件珍贵礼品的。

  那么用什么来烹茶呢?好水烹好茶,烹制舟山茶应该选用天然的山泉水。山岩间缓缓流动的溪泉,含有丰富的天然矿物质,为水中之上品。茶香淡淡而悠,清泉缓缓而流,两者都孕育于青山秀谷,都是远离俗尘的灵物,茶性高洁,泉性纯净,这也是历代文人雅士们孜孜以求的品性。

  好茶,就要让朋友们一起分享。饮罢舟山茶的屠本畯,精神气爽,而来宾们细细品味,也都赞不绝口说确实是好茶啊。这是滃洲新出产的春茶,茶香醇厚,意味深长,因此一定得写首诗歌来表达对舟山茶的热爱。

  这首诗,是目前发现的较早描写定海茶叶的古诗。研读诗的内容,反映出明代“舟山茶”就已经作为定海地方特产,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而文中对茶叶的贮藏、烹制也作了说明,也反映明代文人以茶会友的习俗。诗末的“滃州新制好”,则对舟山茶作了总结性的评价。袁可炳《游普慈寺》中的茶饮待客

  定海古城多寺院。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定海古城内就有普慈寺、祖印寺等著名寺院。其中最早的寺院是普慈寺,旧称观音院,相传东晋时代就有韶高僧隐居于此。普慈寺原址在定海龙峰山南麓,即今海山公园。旧时饮茶之风遍及大小寺庙。僧人们多利用寺院优越的自然环境,种植茶叶,供僧人饮用,也供施主和香客品尝。笔者最近发现一首叙述普慈寺僧人以茶待客的诗篇《游普慈寺》,诗云:兰若荒凉腊月天,也无香火也无烟。老僧深解游人渴,掬取清泉手自煎。晨钟暮鼓绝尘埃,乍起松风扑面来。休道山僧浑不觉,沧桑阅尽识荣哀。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民国定海籍文人袁可炳。

  袁可炳,字麟黼,“乐琴书,耽吟咏”,善琴艺诗书,被称为风雅之士。袁氏家族也是晚清时期定海古城的望族,其父亲袁之京,是晚清学者俞曲园的学生,历署安吉县教谕、建德县教谕、太平县训导等职,其祖父为定海举人袁行泰。袁可炳曾经将其祖父、父亲及自己的诗篇合编成《饮源集》出版付印。

  袁可炳长期旅居杭州,他曾于1914年冬回家乡定海祭祖,同时走亲访友,遍历定海名胜古迹,一路吟咏,留下不少诗篇。这首诗歌就是其游普慈寺时所作。

  兰若,就是寺院的意思。冬天的普慈古寺,一片萧条冷寂,游人稀少。但是寺院里的老僧,却是古道热肠,殷勤接访。老僧掬取龙峰山上清泉,亲手煮茗接待这位来访的客人。深山古寺有高僧,饮茶闲聊间,山僧谈吐不凡,袁可炳不由发出“休道山僧浑不觉,沧桑阅尽识荣哀”的感慨。

  茶,为参禅之辅,礼佛之备。定海古城也向有此俗,由此可见定海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