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开了24年公交车,车子越换越好

2020-07-17 16:53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周康法 口述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李益 整理

  开了24年公交车,车子越换越好

  每一次换车,都不由感叹:新车是真好!

  我是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村人,今年60岁了,再过3个月就退休了。

  我从1996年开始开公交车,一直是53路,但换新车换了很多次,车子越换越好。

  儿时,每隔一两个小时一班

  小的时候,进定海城关就要坐公共汽车,算是公交车最早的形式。

  那个时候,公共汽车每隔一两个小时一趟,只经过镇上,乘坐先要步行半小时到干石览镇。

  车少人多,车子很拥挤。车子来了,候车人群一拥而上,甚至要爬窗户。

  当时的票价是每人0.25元,赶得上父母在生产队半天的工钱,所以很少乘坐。记得我第一次乘坐是小学组织到舟山烈士陵园扫墓,我们非常兴奋,还特地向父母讨了几毛钱买东西。

  1996年,夫妻档运营公交车

  1996年,我们夫妻俩开始运营53路公交车。

  营运证是汽运公司的,管理也是公司统一管理。我们东拼西凑凑够10万多元买了一辆19座小巴车,承包西码头客运站—定海东门车站这条路线。和我们一同承包这条路线的还有10多辆车子,都是各种颜色的小巴车。

  妻子负责售票、报站,我负责开车,我们俩每天天不亮就开工,农村的小商贩要到定海老客运站对面水果市场批发水果,用扁担挑到乡下来卖,去晚了水果就没了,所以要起早。傍晚,城里打工的回家,又有一拨高峰。

  我们夫妻俩运营这条路线,365天一天也不休息。

  那时的车型,发动机在前面,开车时座位也是热的,到了夏天,坐车的人热,开车的人也热。开久了,汽车发动机会有黑色气体飘出来,吐口痰也是黑色的。有时候,车子还会在半路上抛锚,小的问题,我自己修。二三十分钟的等待,乘客们也能接受。

  2000年开始,车子一点点变化

  2000年,我新换了车子,是一辆浅蓝色的“华西车”。跟以前的巴士车相比,座位包装好一些。2004年,我“连人带车”一起并入公交公司,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司机,还是开53路。

  2009年,公司换了一批新车,我开的车子也是新配的。新车有34个座位,车门可以自动开合,车子上有空调,夏天、冬天都会开放,乘客舒服了,我也舒服了,开一整天后背都是干爽的。

  2013年,BRT投运,我去坐了一次,那个车是真好,车厢宽敞舒适。我是司机,格外关注驾驶座。BRT车子都是自动挡了,不用像我们那样不停换挡,车子好开,希望以后所有公交车都能换成自动挡。

  2013年前后,我们普通公交车也换了一批新车。这个车子很宽敞,还能自动报站。不用加油,是加气的,加油车力气是大,但加气车舒服,没有噪声。 53路路途颠簸,时间长,所以公交车内的座位配置跟城区的不一样,我们的车子是软垫,拉杆很少,座位多。每次到站后起步前,我要先看一眼车厢,确保人人落座,超载坚决不行。

  退休后,我想偶尔会乘车赏景

  现在公交车都很好,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座位舒服,还有无障碍设施,老年人还能优惠或免费乘坐。

  农村老年人喜欢约着一起乘公交车去看戏,哪里有唱戏的节目,就打电话你叫我我叫他,人多的时候只过两个公交站台车上人就坐满了。也有一些老人结队一早坐上公交车,边聊边赏景。很多大洋岙、小洋岙、三官堂的老人喜欢乘公交车到白泉农贸市场买菜。

  老人上车,我尽量照顾,该扶扶一把,等老人坐稳后再开车。

  还有3个月,我也正式退休了。不过,以后我也会偶尔乘上公交车,赏赏沿途风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