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港:文明乡村绽放幸福之花

2020-05-27 15:37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记者 陆平 通讯员 单柳迎 黄玲君

  “两山”理念再深化 美丽乡村再出发

  告别定海的“西伯利亚”住进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夏阿素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没事儿看看电视,做做义工,坐上534路公交车去城区逛逛;

  从步行1个多小时到自家田地干活至天黑,到在自家院里侍弄花草蔬菜,陈苏叶没有想到美丽庭院成了城里人的打卡点;

  岑港是舟山跨海大桥、富翅门大桥的桥头堡,是东西快速路等重点交通要道的互通节点,便利的交通、新兴的工业、现代的农业,给这里的村庄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美丽创造幸福生活

  5月14日,岑港街道涨次村75号,古朴的木质大门敞开,偌大的院子,鲜花盛开,让这幢有着160年历史的黑瓦红墙的老宅,焕发生机。地面干净,墙角无杂物,五个老式大米缸,废物利用种上了红色的月季、紫色的三角梅、橘色的串串红,颇有韵味。

  一堵一米高的石墙,将院子隔开,另外一半种菜。菜园里,带豆,玉米、茄子、土豆、生菜、秋葵等一应俱全。“很多人来我家参观,拍照。”这个“美丽庭院”的主人是68岁的陈苏叶,她感慨:“以前步行1个多小时去农田干活,一待就是一天,太苦了,收入又不高,现在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养老金,吃穿不愁。”

  闲不下来的陈苏叶,到了饭点就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义工,打菜、端盘、刷碗。

  中午10时半,涨次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饭菜飘香,89岁的叶来裕走路来吃饭,他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地告诉记者:“这里的饭好吃,菜好吃,统统都好!”该中心主管丁海芳说,每天中午有6位老人来吃饭,还要给8户不方便出门的老人送饭。

  这个以老人为主的小村子,有颜值,有内涵,民风质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曾经沧海桑田,如今现代小区。陈苏叶家曾经的农田,在老塘山区块,就是如今的桃花苑。2012年桃花苑一期交付,安置了321户马目黄金湾水库生态移民整村搬迁的村民们。

  72岁的夏阿素穿着红马甲在桃花苑小区门口做义工,她原是韭菜塘村人。她说,那里是定海的“西伯利亚”,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如今住进了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生活,居住环境变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小区里就有公园、健身器材,家门口就有公交车站,我这岁数坐公交车还不要钱。”夏阿素说。

  岑港街道是大桥连着大陆的交通枢纽和桥头堡。自去年以来,该街道着重进行国道沿线景观打造,重点建设美丽村口、美丽庭院、美丽风光三个功能区块,完善配套设施、景观小品打造,以点带面,打造美丽风景线,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廉洁带动文明乡风

  “村容整洁”是乡村的外表,“乡风文明”则是乡村的灵魂。岑港街道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注重家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弘扬清廉文化,努力形成崇廉向善的社会风尚,厚植“美丽乡村”文化土壤。

  出租红白喜事碗桌收入3690元,购入消毒柜一台支出860元,付路灯电费支出2186.63元……近日,在岑港街道涨次村文化礼堂,村财务戴燕君在首场唱账会上,将今年第一季度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大声念了出来,50余名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干部现场聆听、监督。

  “这种形式挺好的,现在村里的账目收支我们一清二楚,对村干部办事也更加放心了。”村民倪信胎说,这样公开账目不仅能强化清廉村居建设,还能有力推动基层治理。

  一池清水润乡风。唱账机制是岑港街道让清廉村居“活起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岑港街道以“清廉村居”建设为载体,打造“干净涨次”,通过“一约两制”即村规民约、信用积分制和唱账机制,挖掘村民自治潜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对有违规行为的村民,取消当年度有线电视费补贴、医保补贴等,大大提高了村民自觉性。”岑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制定信用积分奖惩制度,将街巷整洁不堆物、垃圾杂物不下抛、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认真履行村规民约赚取积分,全面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如此一来,村里的环境、风气也大变样。

  为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该村还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系列、垃圾分类等评比工作,组建“小巷管家”村民巡访团、“小红帽”志愿服务队,使得越来越多热心人士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环境治理。

  如今,一处处清风廉景映入眼帘,使得“清廉村居”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乡风文明等元素深入融合,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清廉之风”、纯朴民情。岑港街道还把涨次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其他社区(村),让美丽乡村从盆景发展为风景。

  生态推动美丽经济

  位于岑港烟墩的华晟牧场,是国家农业部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全省首个数字畜牧类项目,我省第二批美丽生态牧场。没有异味,只闻花香,难以想像这是个生猪养殖场。

  花园式庭院里,种上了樱花、樟树,木屋里,管理人员24小时通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视频、后台数据实时监控各个猪舍的湿度、温度。几幢彩绘墙体的独立多层楼,分别是种猪、配种、育肥等区域。在猪舍内部,从环境控制、精准饲喂、无害化粪污处理、智能饮水、高压冲洗消毒等环节,全部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从事养殖近20年的孙汉东脑子灵,他瞄准生态养殖概念,将传统养殖厂转型为生态养殖。产能完全释放,年出栏生猪可达5万头,为我市规模最大的牧场。

  “牧场边我们还流转了133333多平方米土地,打算建一个种养结合的小示范基地。”孙汉东说,种上景观作物、温室大棚经济作物,牧场还将推出农旅生态游,实现“美丽升级”。

  这是岑港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全市首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里钓山建设全市首个农业“物联网”基地、册子三产融合推进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宜居村落群”……近年来,岑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旅结合模式,开展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休闲农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本版图片由岑港街道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