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2020-01-15 09:04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陆小俊 尹倩倩 郑震 陈炳群 通讯员 裘晶晶 文/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定海的广大农渔村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批批农渔村工作指导员沐风栉雨,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仆仆奔走。

  自2003年我市首创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以来,每年我区选派多名中青年机关干部奔赴农渔村一线指导工作。目前,我区共有农渔村工作指导员78名,他们中有深深扎根一线奉献青春年华的“老指导”,也有初到基层、为乡村注入发展新活力的80、90后年轻干部,他们在岗在位,为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着一个个推动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素材5.jpg

  富民强村 记挂心间     

  “黄沙岙海防路沥青浇筑完成,这项工程总算有了新进度……”派驻盐仓街道新螺头村的农渔村工作指导员赵越,蹬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地赶往村民委员会。一进门,顾不上喝口水,赵越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与同事们分享。

  黄沙岙海防路原本是一条狭窄的村道,路面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通行困难,这条村道也因为走的人越来越少,渐渐被杂草覆盖。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村里提出要建设黄沙岙海防路项目,赵越连续奔走了几个月,才最终向区口岸与海防管理办公室争取到建设资金150万元,将项目建设提上议程。这条道路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周边村民出行难问题,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黄沙民宿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盐仓街道新螺头村由跃进、双联、海新和螺头4个自然村组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渔业捕捞、农业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收入大不如前。2018年4月,区财政局财政国资监督局副局长赵越被派驻到这里时,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不足400万元。“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需要多一份倾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和温度去做工作,才能做得通。”赵越说。

  在驻村期间,赵越始终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记在心头,积极了解村建设发展情况,尽心尽力帮助新螺头村谋划发展。同时,上下协调,多方联动,想方设法筹集扶贫资金,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当好富民强村好助手。他与街道、各派出单位积极协调,向上级争取省级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董家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村级道路500米;向省级财政争取“一事一议”资金800万元用于新螺头村黄沙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

  千方百计为农村某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像赵越这样的农渔村工作指导员为农村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9年4月以来,全区78名农渔村工作指导员累计走访农渔户3258人次、困难户1034人次,落实扶贫资金226.45万元,帮助低收入农渔户落实增收项目14个,帮助农户销售各种农产品25630公斤,帮助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9个,帮助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564.5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素材6.jpg

  担当有为 群众信任

  去年,舟山市金塘方轶家庭农场种植的早熟李长势良好,农场主方国忠乐得合不拢嘴:“王指导员好足嘞,阿拉全靠他帮忙。”方国忠口中的王指导员就是派驻金塘镇新丰村的农渔村工作指导员王国华。去年,一直从事果酒产业的方国忠想要改良金塘李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但因资金和技术欠缺,一直未能实现。王国华得知后,四处奔波,多次到街道、部门对接了解情况,最终为其争取到5万元帮扶资金,并联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种植专家帮其解决种植难题。

  金塘李是浙江省十大传统名果之一,也是金塘岛的一张水果“金名片”。驻村期间,王国华实地调研发现,金塘李的栽培技术和果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性,产量不稳定,果农大多只能“靠老天爷吃饭”。为此,他帮助联系专家商讨、研究、改进金塘李栽培技术。同时,他还协同金塘镇农科站、林科站、成教办等相关农科技术部门,组织举办“金塘李生产技术现场会”“首届金塘李优质果品擂台赛”等实用易懂的活动,将成熟的种植技术向广大果农推广,带领村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面对果农担心的李子增产上市后出现销售难问题,他多渠道进行推销,帮助解决销售难题,让果农获得更多实惠。

  用真情服务“三农”只是王国华驻村期间办的众多实事之一。“工作中,我始终把指导重心放在摸清群众情况,了解群众困难上。”王国华说,刚到这里时,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一周时间走遍了整个村子,摸清了村集体收入、人口组成等基本情况,并先后多次走访困难家庭,了解困难群体所需。在西丰区域的一次入户走访中,王国华了解到一低保户的房屋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生活苦不堪言。王国华多方筹集资金,为其妥善修缮房屋,改善居住条件,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被群众信任是一种幸福。”靠着一份执着和一颗诚心,哪里有村民,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王国华也因此成了群众眼里的“熟面孔”,口中的“贴心人”。他连续3次被当地村民写请愿书挽留,担任驻新丰村农渔村工作指导员。

  王国华“踏破铁鞋”的工作精神正是我区众多农渔村工作指导员的真实写照。为更好摸清了解驻点农渔村实际情况,我区农渔村工作指导员在社情民意调研中重点做到困难户必访、残疾人必访、孤寡独居人员必访、80岁以上老人必访、发生大病住院等重大变故的村民家庭必访、邻里纠纷矛盾突出的家庭必访、外出务工户必访、种养殖大户必访、村老干部和党员代表必访、党员红白喜事必访,力争做到户户到访。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20起,发现、上报重大安全隐患1起,发现并反映重要民情8起,避免、劝阻集体上访或群体事件13起,促进了农渔村的和谐稳定。

素材7.jpg

  干在实处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白泉镇柯梅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一侧,绿化树迎风挺立,水渠清澈见底,房屋错落有致,呈现出一幅质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自从吴指导员到我们村里后,对环境问题特别关注,整治卫生、清理河道、修剪树枝,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柯梅村村民口中的吴指导员就是去年到岗的农渔村工作指导员吴雷。吴雷对村里的环境卫生面貌尤为关注,驻村期间,他主动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在全村开展各类环境卫生整治,清理环境卫生死角,开展创城入户宣传,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并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使整个村的环境面貌和精神文明风貌得到极大改善。

  去年台风“米娜”影响期间,柯梅村多处污水管网被冲毁,污水顺着地势一路而下,臭味难忍,村民们对此怨言颇多。“被冲毁的污水管网较多,加之村里的多处管网老旧现象严重,村里也想统一进行改造,但无奈维修成本高,资金无处解决。”白泉镇柯梅村党委书记王富强说,吴雷了解情况后,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农村污水管道安装工程经费,经过多次沟通、跑腿,终于争取到专项资金1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建设阶段,完工后将解决柯梅村255户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为村民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吴指导员几乎每天都会到村里指导工作。”柯梅村工作人员王亦成回忆道,在驻村的第一周,吴雷就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柯梅村的自然资源、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等状况,并逐户走访了“华丰船厂”等重点企业,指导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帮助企业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辖区船厂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吴雷不定期到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加快推进“绿色修造船”进程,协助企业转型升级。

  “我区农渔村工作指导员还积极参与到农渔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帮助解决各类政策问题、帮助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协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广泛凝聚基层组织力量,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全区78名农渔村工作指导已组织农渔民教育、培训等授课活动67次,组织开展进社区(村)各类为民服务活动105次,召开各种座谈会273次,协助社区(村)制定各类建设规划、方案46项,帮助基层开展环境整治908次。

  【记者手记】

  2003年,一个响亮的名字—农渔村工作指导员在岛城叫响。16年来,一批批有志于服务农渔村建设的干部从机关下到村口、田头、农舍,担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生产帮扶员,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产业振兴,都要通过人来落实,只有仅仅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乡村振兴才能顺利推进。今年,是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更加需要大力输送敢担当、懂政策、有活力的高素质农渔村工作指导员。因此,在谋划指导员选派工作时,应重点面向有农渔村工作经验、涉农涉渔专业背景的技术干部等类型干部,进一步激发服务潜能,充实镇(街道)骨干力量。此外,为严防挂名不干事、镀金混基层经历等不良现象出现,应制定出台专项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农渔村工作指导员履行职责、日常教育等事项,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