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海岛养老“服务网”让“空巢”变“暖巢”

2019-10-11 09:0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毛武瑛 陈炳群 通讯员 金灵平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定海大部分青壮人口向本岛集聚,全区有1100余名老年人留守偏远海岛,个别岛屿常驻人口100%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针对海岛深度老龄化现象,在“三服务”活动中,区民政局如何为海岛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享受同城优质养老服务?

  考 题

  ●胡先生最近很烦恼,家里的一位老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盘峙岛到定海城区居住。盘峙岛属于悬水小岛,进出岛须乘坐水上交通工具,他没办法随时在老人身边照顾。一家人只得轮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劝说老人离开小岛,与他们一起住到城区方便照顾。“老人家在岛上独自生活,饮食、医疗服务是否有保障?”胡先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不少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出海打渔,进入暮年后,依旧想与大海为伴,留守海岛。如何让这些海岛留守老人住的舒心,让城里的家人放心?

  干部答卷

  我区民政部门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关键要事,注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适度普惠和因地制宜相结合,通过首创“百善惠”微公益服务,深耕“守护夕阳”养老服务等举措,全力打造偏远海岛养老服务的“定海样板”。

  暖胃又暖心

  构筑“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临近正午,金塘老来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窗口前排起了长队,老人们依次刷卡领取热气腾腾的午餐。这家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的服务中心每天接待百余位老人就餐,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进门、打卡、出票,74岁的邓国贤熟练地完成操作,粉条鱼块、土豆丝、番茄炒蛋外加一份白米饭,只需付6元钱。“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个午饭没着落的老头子沾了光。”邓国贤退休在家,子女上班白天无法照顾他,他就把这里当成了午餐食堂,“这儿环境好,卫生干净,供应的饭菜很适合老年人口味。”

  今年5月,金塘老来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该中心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形式,为当地老年人提供食堂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这也是金塘首个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们每天的菜都是根据老人们的需要烹制的营养餐,荤素搭配合理。考虑到老年人牙口不好,我们特意延长了部分菜品的烹饪时间,将菜炖得软些。”该中心负责人王能平说。记者观察到,食堂的厨房宽敞明亮,划分为洗菜区、配菜区、制作区、打菜区等,功能分区合理,烹饪器材也十分干净。为了让老人们能每天了解菜品,食堂的墙上还悬挂了一块告示牌,公示当日午餐与晚餐的菜名。每餐共有5道菜,老人们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荤一素一汤,收费为每人每餐6元。记者了解到,凡是岛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凭老年卡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就餐登记、办理就餐卡。目前,已有80余位老年人办理就餐卡。

  除食堂外,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能为老年人提供自主选餐、送餐上门服务,只需另外加收1元配送费。截至目前,金塘柳行、大丰一带已有近200位老年人报名送餐上门服务,这些老人以孤寡、独居老人为主。“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我们的送餐车会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出发,到达社区后,由专门的送餐员挨家挨户配送上门。饭菜都装在保温箱内,保证送到时还是热乎的。”王能平告诉记者,送餐上门服务受到了当地老人的一致好评。目前,金塘老来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在5个社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下步将扩大送餐覆盖范围,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上门服务,让金塘老年人享受优质、便捷、幸福的老年生活。

  据统计,目前全区正逐步培育扶持“老来福”“广济养老”等较大规模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其中,养老服务补贴对象都已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服务。“接下来,我们还将根据更偏远海岛的实际情况,扩大送餐服务范围,让每个小岛上的老年人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舒身又舒心

  “守护夕阳”提供个性化服务

  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近日,环南街道东岠岛北岙村敬老院,来了一群志愿者,他们逐一为老人测量血压,并叮嘱他们注意事项。市为老服务总队“暖夕阳”小分队的修脚师傅拿起修脚工具为老人服务,这些贴心的服务让村里的30余名老人开心极了。

  此外,敬老院里还上演了一台小型中秋演出。定海美之声演唱团的青年志愿者,为老人带来了汉服舞蹈、小品等演出。演出间隙,志愿者们还为老人送上自己制作的月饼,老人们边吃月饼边看演出,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我区不断融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做法。2017年5月,我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定海美之声演唱团、暖夕阳为老服务队、百叶为老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为西蟹峙、刺山、东岠、西岠、摘箬山共5个偏远小岛及大猫托老所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困难帮扶、文化娱乐等基本养老服务,提升偏远海岛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依托社工服务站,为辖区偏远海岛的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为老服务项目;依托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服务队,组织300余名为老服务志愿者为空巢、高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文艺演出、医疗义诊等志愿服务;深化“银龄互助”活动,依托老年人协会(分会),组织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人,开展“邻里守望”精神关爱等结对上门服务。仅去年,这些服务团队就开展海岛帮扶28000人次,缓解了海岛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龄、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使他们得到心理慰藉。

  “我们还将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内容,提供精神慰藉、代购物品等服务,并对接相关部门推出公益创投项目,解决偏远海岛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福利科副科长李黎说,我区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区域,加强志愿者业务能力培训,切实解决偏远海岛老人的养老问题,让偏远海岛老人生活困难有人帮,基本养老服务有保障,让“美丽海岛 幸福养老”照进每位老年人的现实,让“空巢”变成“暖巢”。

  精细又精心

  “互联网+”构建海岛就医新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他们对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偏远海岛老人,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医、医得及时?我区采取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构建偏远海岛就医新模式。

  9月20日,环南街道盘峙岛村民张亚芳得知母亲的中风病情稳定后,忍不住夸起了社区责任医护人员。她说,母亲年纪大了,而自己在定海城区工作,不可能每个月陪母亲做检查,自从有了社区责任医护人员,他们会定期上门给母亲做检查,自己不用担心。傅庆红是盘峙岛的责任医生,陈燕芬是责任护士。他们承担着岛上村民的基本医疗任务,每个月都会开展巡回服务,并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常用药品。和盘峙岛一样,目前我区已有16个悬水小岛与偏远村庄配备了联(驻)岛(村)医生,纳入一体化管理的16家村卫生室还实行24小时服务制。

  虽然实体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但偏远地区群众的急难病症仍不能快速诊治。针对这一难题,区民政部门联合区卫生健康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共享上级医疗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偏远小岛农渔民的就医需求。2011年8月,我区启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投资20万元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目前,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并与市级医院建立了双向协作机制。金塘、长白、册子等地居民,在遭遇恶劣天气或危急病情时,也能及时享受上级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今年,我区着手开展“互联网+”助力海岛留守老人精神慰藉关爱行动,联合公益创投项目,通过科技手段,协调海岛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偏远海岛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如完成“智慧养老服务频道”测试版上线,选择4家偏远悬水海岛养老机构作为频道开播试点,为小岛留守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养生咨询等服务。这类似互联网电视,电视终端既提供电视节目,也可以呼叫管家、远程在线就医,还提供养老黄页、电视通话、养老商城等视听类节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海岛老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便捷养老。

  此外,我区还努力破解医疗服务难问题,将海岛留守老人列入重点签约人群,为签约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特需服务。在尚未设立医疗机构的海岛,设立一只药箱,培训一名联络员,开通一条服务电话,配备一名责任医生,定期开展巡回医疗,设置“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为留守老人做好医疗卫生服务。

  群众评卷

  多元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近年来,随着我区养老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发展。送餐服务、个性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元化养老服务不仅提升了偏远海岛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让这些老人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快乐。而当前,一对夫妇供养四位老人的“421”家庭结构占比较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孤寡、空巢、特困老人,他们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任重道远。

  养老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不同的家庭、老人有不同的实际需求,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区正在加快建设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欲让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养老服务更有品质,没有社会力量的投入并不行。只有激发社会力量,融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管理机制,鼓励公办民营和改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才能打造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资金投入,在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时充分考虑到海岛地区开展服务的难度,整合有效的服务资源,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相信在民政、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协调配合下,我区海岛养老服务会越来越多元,不断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