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破解“养老之困”

2019-09-04 08:0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黄婷 陈炳群 通讯员 金灵平 赵展锋 丁嘉慧


定海区华康颐养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体系。“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成为我国养老的一大难点。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让“医”和“养”无缝对接,无疑是破解这道题的“金钥匙”。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7711人,老龄化比例达27.76%,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3645人,占老年人口比重15.56%。面对老年人与日俱增的医疗、护理、康复需求,近年来,我区精心打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医疗资源为依托、机构医养为补充”的综合立体式社会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新路径,打造温暖“夕阳红”。

集健身康复、生活照料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定海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服务中心

  社会力量参与

  养老领域初“尝鲜”


  沉稳庄重的中式装潢、精致美观的庭院、宽敞平坦的户外活动场地……走进位于白泉镇白泉村的定海区华康颐养园,感觉像来到了家庭式别院。颐养园内,不少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探访颐养园的功能。
  于今年8月中旬投入试运营的华康颐养园由舟山顾氏骨伤医院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设置床位209张。“颐养园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功能区的设置和护理的类型上做了划分。”园长谢立新介绍说,颐养园分全护理区、半护理区和颐养区,分别针对失去自理能力及半失智、半失能和健康老人入住,并提供相应的餐食和护理服务。园内还设有阅览室、娱乐室等各类老年人活动区域,能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此外,该园还充分依托舟山顾氏骨伤医院的医疗条件,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医疗、康复、颐养等需求。
  “现在住养老院,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养老院里有医院,这样住着安心,看医生会方便很多,但在舟山,这样的选择余地很小。”在采访中,很多老年人向记者袒露了此类心声。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衔接不够紧密,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等医养问题普遍存在。对此,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与医疗需求,华康颐养园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是我区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的重大举措。
  除华康颐养园外,由定海广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办的广华颐养院,也为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作了生动示范。作为我市首家大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其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设有床位400余张,其中护理型床位达275张,除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硬件设施,以及就餐、娱乐等服务外,还依托定海广华医院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保障问题。该颐养院还于2015年被命名为“省级养医结合示范点”。“医疗资源提升了颐养院的‘含金量',颐养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业务量,两者可以说相辅相成。”广华颐养院院长陈飞舟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该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定海广华医院支持参与养老服务的方法途径,已基本实现医养设施、人员、制度的结合,在推进两院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种方式并举

  公办机构创新招


  位于白泉镇的区第三社会福利院,是全省首家为精神疾病康复患者提供集中照料的福利机构,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有床位550张。今年,该福利院健康楼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上海福寿康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收住失智失能老年人。借助该公司的专业照护团队,以及完整的培训和监控体系,福利院致力于打造舟山首家Group home(家庭照护团队)模式的“失智+失能”老年照护中心。
  在我区,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实现医养结合,区第三社会福利院并非首次。2017年,位于金塘镇的区第五福利院投用。该福利院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设置床位342张,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乡镇级养老机构。当年9月,该院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与定海广华医院签订运营协议,由定海广华医院高水平的养老、医疗团队入驻管理,借助该院自配专业医务室,提供三甲医院陪诊导医、健康指导24小时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照护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此外,区社会福利院和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各镇(街道)敬老院主要承担辖区内“五保”老人寄养及60周岁以上自费老人的休养工作。除公建民营模式外,这些福利院和敬老院还根据各自实际,购买医疗服务或签订医养结合协议。2016年起,区社会福利院和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向定海广华医院购买了医疗服务,由定海广华医院派医护人员长驻福利院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区社会福利院还与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住养老人提供上门诊疗及开药服务,解决他们外出配药不便的问题。2017年,该项工作在全区公办养老机构复制推广,11个镇(街道)敬老院就近与卫生院签订服务协议,由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住养老人测量健康指标、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保健宣传等,使他们能够就近享受医养服务,安享晚年。
  去年,我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安宁疗护省级试点区,创新推出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区中心医院和金塘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安宁疗护试点医疗机构,为确诊的安宁疗护对象开展相应服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临终对象提供家庭病床,为患者提供输氧、更换导尿管及清洗伤口等特殊服务。同时,建立由医生、护士、护工组成的“三对一”志愿者服务团队,陆续开展各类培训,一年多来成效初显。医疗救治、康复理疗、护工照料等“多合一”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惠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升级传统服务

  居家养老有保障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了养老的需求。除机构养老外,更多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然而,单纯的居家养老存在一定弊端: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分离,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发展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显得愈发重要。
  位于城区颜家蛟路19号的定海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是全市首家且规模最大的“医、养、护”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设有照料室、老年食堂、健身室、康复室等功能室,集餐食配送、生活照料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凭借完善的设施设备和周到的服务,该服务中心自开业以来就获得了不少老年人的青睐。
  在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实现健康养老的同时,该服务中心也引入“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该服务中心设有独立的医务楼,楼内设置中西医诊所,聘请各类专家定时为老年人检查身体。同时,配备9名专业护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该中心还与舟山顾氏骨伤医院建立急救、转诊等合作机制,开通预约、就诊等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不仅是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我区不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也将“医”与“养”做了一定结合。目前,东园、桔北等10余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均设置了医疗工作室,内设身高、体重及血压自动测量机器,还经常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老年居民量血压及提供问诊咨询服务等。
  同时,我区不断加强社区医养资源融合,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软、硬件服务水平。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照料中心签订协议的形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定期到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升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

  【记者手记】

  医养结合关键在“合”


  目前,我区建有养老机构21家,其中区属福利院3家、镇(街道)敬老院11家、公建民营机构3家、民办机构2家、托老中心2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12个,其中城区40个、农渔村72个。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区养老服务工作正逐步覆盖全区范围,成效初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现阶段而言,医养结合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其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医养基础薄弱、扶持力度不高、人才缺少等,仍是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拦路虎”。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养老服务的能力不足;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投资效益却不高,加之无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落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民营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的积极性不高。
  我区仍处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和起步阶段,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让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有限的资源不再割裂,从而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是今后要重点把握的方向。
  医养结合关键在“合”。这就需要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各方面的合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促进医养结合的深度发展。依托大中专院校,培养一批科班出身、专业持证人才,同时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的培养力度,为打造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以及专业运作的机制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养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