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变形记”

2019-08-28 08:5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王思圆 陈炳群 通讯员 邵佳盈 周瑾 陈璐 冯惠明 李凌吉

正在改造中的西园新村

  近年来,城市发展飞速,高楼大厦和新小区林立而起,城市面貌不断更新。而与此同时,老旧小区依旧存在,环境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管理相对落后。

  老旧小区恰如城市发展进程中日益衰老的“细胞”,他们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才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不弃微小,乃成善政。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面上的光亮,更需要里子的精彩。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彰显了政府服务民生的理念,成为了近年来我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作和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目前,一个个从脏、乱、差逐步变身美、净、靓的老旧小区“变形记”在城区多地上演。

  基础薄弱 问题多样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居民小区的形象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定海城区共有188个居民小区,其中1995年前建造的老旧小区72个,涉及居民24674户,主要分布在城东、环南、昌国3个街道。虽然部分老旧小区的面貌通过近些年的改造得到了改善,但老旧小区总体基数大、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居民文明意识薄弱等问题依旧凸显,要在短时间内摆脱脏、乱、差的标签仍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成为阻碍城市文明发展和品质提高的短板。
  “要是下班晚了,在小区找个停车位真的非常难。部分车主只能在沿路、消防安全通道等地停车,这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出行,埋下安全隐患。”在城东街道檀香新村,居民茅娟娟无奈地向记者透露了她的心声。她告诉记者,小区大部分居民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仅房屋老旧,而且道路狭窄。此外,小区以前未规划停车位,虽然近年来缩减绿化带增设停车位,但小区住户多,且近几年私家车数量增加,小区提供的车位依然远远不够。
  在环南街道西园新村、城东街道桔园南区等老旧小区,部分居民楼外墙和窗口旁等区域,有不同程度的外砖脱落现象,甚至用手就能轻易剥下,既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曾经有一次我刚从楼下方走过,就听到身后‘啪’的一声,原来是居民楼一整块外墙掉了,吓我一跳!”西园新村居民张女士说,每到刮风下雨天,居民从这些老楼下经过就提心吊胆的,生怕上面有东西掉下来砸到头。
  此外,老旧小区不乏防盗窗,它们最初安装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业主的财物安全,但随着小区治安的不断改善,防盗窗的功能慢慢减弱,甚至成为了安全隐患。由于常年受日晒雨淋,不少居民楼的防盗窗出现严重破损,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发生火灾时,阳台上安装的封闭式防盗窗,给救援增加了较大困难;年久的防盗窗老旧生锈,经雨水冲刷后,锈水顺流而下,导致居民楼外立面锈迹斑斑……
  由于老旧小区一般都是早期开发的商品房、公租房等,原有规划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全,导致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也让小区环境“大打折扣”。记者走访我区多个老旧小区发现,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周边不整洁或未实现分类等情况较为严重。此外,老旧小区里因部分居民文明意识薄弱或老旧生活习惯导致的各类问题十分突出,乱晾晒、非机动车乱停放等现象较为普遍,还存在损坏绿化设施、楼道堆积物品、乱贴小广告等情况,这些陋习和管理难题让老旧小区的环境“雪上加霜”。

  全面改造 迎来“逆生长”

  面对当前存在的短板,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不断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如今,违法搭建、车棚经营、照明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不少老旧小区的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城东街道紫竹公寓就是尝到改造甜头的老旧小区之一。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又没有物业管理,该小区基础设施破旧老化,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后,小区的环境面貌发生着悄然改变。如今走进小区,目之所及是平坦洁净的道路、粉刷雪白的墙面、摆放规范的垃圾桶、郁郁葱葱的绿化等,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大幅提升。“虽然我们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但是改造后并不逊色于新建的小区,房子都修缮一新了,环境也整洁了,住这里不要太舒服哦!”紫竹公寓居民徐素珍笑着说。
  老旧小区要告别“旧”面貌,迎来“新”发展,还需政府和居民的重视和保护。为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品质,营造干净、安全的人居环境,今年我区启动城东、环南和昌国三个街道共16个区块、189幢老旧住宅楼的改造工作,主要涉及绿化、停车位、市政设施等,改造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700余户。
  位于环南街道的顾家桥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小区基础设施差、建筑外立面破旧、防盗窗锈迹斑斑、各类管网老化等系列问题凸显,小区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记者近日来到该小区时,只见列入改造的4幢居民楼搭着脚手架,经过喷涂粉刷,原本表面老旧、沾染污渍的黄色外墙变成了“简约白”色系的墙面。同时,一个个锈迹斑斑的防盗窗被拆除,外立面还原出干净模样。
  今年6月,顾家桥新村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为了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答疑解惑,向居民展示改造后的效果图,让居民更有直观的感受。看到效果图上功能实用、外立面美观的房子,不少居民放宽了心。“据说最快今年9月底,我们就能住上面貌一新的房子,我心里真是越想越高兴。”居民郑女士笑着说。
  在昌国街道,一系列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样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记者了解到,昌国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居民楼38幢、居民1091户。目前,北园新村涉及改造的24幢楼已经完成7幢楼的外立面改造,13幢楼的脚手架搭建,完成总工程量的50%;下白虎新村涉及改造6幢楼,其中3幢楼已经完成外墙批灰,另外3幢楼完成楼道粉刷,正在搭建脚手架,完成总工程量的55%; 昌国路沿线涉及改造8幢楼,已经搭建6幢楼的脚手架,施工单位正对外墙进行大面积修补,目前完成总工程量45%……
  在改造中,政府部门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助力改造工作顺利推进。针对施工中影响居民的粉尘问题,多家施工单位专门购买了吸尘打磨机,在外墙打磨时吸收粉尘,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部分社区在改造期间,针对防盗窗拆除、已搭建脚手架的居民楼,聘请保安在各点位夜间值班,确保居民财产不受损失……人性化的举措助推着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长效管护 留住“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我区还将按照《三部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和《舟山市定海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完善住宅小区功能、提高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为重点,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改造提升只是手段,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居民自治才是实现老旧小区长葆‘新颜’的最终目标。”在采访中,不少街道相关负责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想法。近几年,部分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因地制宜推出了成效良好的管护举措,保持小区环境长效洁净、治安良好。
  位于昌国街道的香园新村建于1996年,刚建成时是一个较高档的物业小区,后因物业管理不到位,居民意见大,物业被迫撤出,小区环境及治安问题一落千丈。“那时,小区内偷盗案件多发,环境卫生也不乐观,居民怨声颇大。”香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香园社区启动准物业管理,实行“社区引导+居民自治+有偿服务”的管理模式,在不断改造升级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做好“软服务”。一方面,通过物业管理与义务服务相结合,降低管理维护成本。聘请物业管理员提供门卫、保洁、日常维修等服务,又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管理的服务热情,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同时,凝聚居民力量,以兼合式党组织为引领,发挥老年协会、军民融合小组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民星墙”等方式,激发全体居民自我管理的热情。如今的香园新村,不仅环境干净整洁,设施管护到位,出入管理也严谨,居民们的幸福指数有了大幅提高。
  如何让老旧小区保持洁净、焕发新颜?昌国街道东管庙社区提出的治理秘方是党建+居民楼道“微自治”。东管庙社区位于芙蓉洲路商业区,有住户1392户,具有老年人多、商铺多等特点。社区在每幢居民楼组建一支由“楼道党员+居民骨干+业主”组成的“红钥匙”自治服务管理团队,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领头雁”作用,有效推进社区自治。在他们的管理下,社区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绿化维护等有了明显改善。“楼道的灯坏了有人修,乱停乱放的车有专人摆放整齐,遇上问题随时有‘小区管家'帮忙……”对于小区的喜人变化,东管庙社区居民连连夸赞。
  “老旧小区环境改善了,不仅能让居民住得舒心,还能唤起他们共建家园的热情。”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居民共建管理是老旧小区改造能顺利推进的“内生力量”,要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对于规模较大的小区,可通过招投标选聘物业,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而面积小或物业管理困难的小区则可实行居民自治等管理方式,确保老旧小区不但要改好、更要管好。

  【记者手记】

  老旧小区改造要“内外兼修”

  老旧小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也呈现了城市的生活气息。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不仅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在我区,部分老旧小区已经实施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有效优化,脏、乱、差逐步变身美、净、靓,小区的焕然一新让原本觉得“凑合过日子”的居民生活更舒心。然而,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临的问题也很现实,那就是如何长效保持,这是检验我区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记者看来,老旧小区改造要“内外兼修”,不但要优化“面子”,还要抓牢“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的是居民,决不能“一改了之”,必须共建共治共享。老旧小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加上住户多、诉求复杂,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阻力,过好“民意关”十分重要。改造前多一点意见征询、科学论证,多一分民主自治、集思广益,就能够得到广大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于此而言,小区居民不仅要积极为改造建言献策,更应把全民参与、全力监督工程推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切实珍惜改造成果,通过自我规范约束、规章制度管束,多一些“举手之劳”,少一点“随意之举”,共同维护美好家园的清洁优美。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不断创新小区管理体制,努力由过去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有条件的小区,还可以在引进物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区业委会体系,形成“业委+业管”共同管理小区的和谐架构。同时,加快业委会的组建步伐和规范建设,延伸党建“触角”,充分发挥老党员、退休教师、志愿者团队的作用,深化居民自治管理,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东园新村外立面改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