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三年看变化丨擦亮文明城市的“幸福底色”——我市民政系统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2020-09-11 10:21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记者 陈妤 通讯员 章国娜 陈晓华

  众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公益力量活跃在海岛每个角落,扶贫帮困蔚然成风,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向着全国文明城市冲刺的舟山,正将这座城市文明、温暖、幸福的底色擦得更亮。

  创城以来,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打好创城决战和建设“幸福舟山”中展现了民政力量。为海岛空巢老人全力打造“守护夕阳”品牌,采用“政府+慈善+社会力量”运营模式共建“幸福驿家”,为全市困境儿童组织开展“焕新乐园”“守护海娃”等关爱项目,全市280个行政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发动百家社会组织千人助力创城攻坚……一项项硬核举措,成了全市创城热潮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市社会组织“共创文明城市”活动启动

  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履行《村规民约》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关爱老人情暖夕阳 增添“幸福舟山”成色

  近期,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团长曹杏娣等志愿者乘船来到定海东岠岛,为当地留守老人送上理发及清凉服务。这是市民政局为海岛空巢老人全力打造的“守护夕阳”品牌,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偏远海岛老人送养老服务和关爱。

  志愿者们来到东岠岛码头边的候船室时,已有10多位老人早早排队等候他们来理发。“小岛上没有理发店,要理发得乘船到定海城区,但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不想出小岛。天热了,剪头发凉快一点。”年近八旬的赵翠花说,志愿者下小岛服务,真是太好了!东岠岛上没有粮油店,这次,“美之声”志愿者为前来理发的38位空巢、独居老人以及居住在家中的部分残疾老人,每人送上了一瓶食用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老年人口27.9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8.95%,老年人口比例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舟山偏远海岛深度老龄化现象突出,其中老龄化程度在80%以上的偏远海岛20个,部分岛屿老年人比例甚至达到100%。

  为解决离岛服务短缺问题,在“守护夕阳”品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国内首创海岛服务驿站,开启了偏远海岛便民新模式。政府社会多元参与共建“幸福驿家”,采用“政府+慈善+社会力量”运营模式,政府部门根据职能下沉和延伸服务,慈善组织利用慈善资金给予兜底保障,社会组织作为购买服务承接主体为居民提供服务。

  目前定海区长白岛、普陀区白沙岛、岱山县大长涂岛和嵊泗县绿华岛4个偏远离岛均已启动“幸福驿家”试点,为海岛居民提供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商品物流、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5+X”服务,打通离岛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科技支撑创新打造智能“e家”。由相关部门联合企业设计开发“幸福驿家”智慧平台,在PC、手机、自助机三端上实现供需对接、网上点单、线下服务和管理督考等功能;今后,海岛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热线电话和现场下单,享受便捷的居家养老、远程医疗等各类服务。

  通过立法规范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市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一大举措。 8月19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立法听证会,在市民政局大会议室内举行。 29位听证会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听证的方式,对《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这部条例,体现了政府对阿拉老年人的关心关爱。 ”86岁的听证代表胡彩琴动情地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大力实施“美丽群岛、幸福养老”工程,基本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城乡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养老服务设施的提升,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办福利院和敬老院,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项目,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4家,总床位11635张;共建成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262家,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建有老年食堂(配送餐中心)178家,助餐送餐服务覆盖216个社区。同时,我市还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乡镇(街道)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并积极探索推进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模式。

  同时,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建成了智慧养老综合性信息化体验中心,累计免费发放养老服务移动终端1.8万台,挺进5G+养老应用工程的实施。

  一组组数据,是我市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真实写照:2016年至2019年,全市共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近2.5亿元,其中养老机构建设与设施设备投入超过1.3亿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1000多万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营补助4000多万元。

  定海美之声演唱团为偏远海岛老人送去生活物品

  市民政局在临城街道甬金社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扶贫帮困蔚然成风 公益正能量在岛城蔓延

  这段时间,在位于定海文化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烧伤整形科,一家六口人因管道燃气事故被烧伤住院治疗的事,牵动了无数岛城市民的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民政、慈善部门畅通各类实体、互联网募捐渠道,截至9月8日,募集到的社会各界捐款已达208万余元,捐款者超6万人次。同时,各爱心单位也纷纷通过捐款、献血等方式帮助这一家人。

  一座文明城市,必然温暖有爱。近年来,在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扶贫帮困在舟山蔚然成风。

  针对困难老人和儿童,市民政局通过项目化运作实施精准帮扶。为关爱空巢老人,市民政局全力打造“银龄互助”“守护夕阳”等品牌,将“银龄互助”自助互助行为与“守护夕阳”他助行为结合起来,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难题。为关爱全市孤困、留守儿童,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焕新乐园”“守护海娃”等项目,对孤困和留守儿童给予亲情帮扶、生活帮扶、心理帮扶和学习帮扶。

  “焕新乐园”项目是市民政局于2018年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市慈善总会、社工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的项目,面向6—16周岁儿童的低保家庭进行家庭环境改造及成长陪伴。项目实施以来,受助儿童的自信心明显提高,孩子普遍学会了感恩,许多孩子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普陀区展茅社区11岁贫困女孩小何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通过市民政局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项目,志愿者结对帮扶,小何学习成绩比以往有较大提升,还常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该项目开展以来,多数儿童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受助儿童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90%以上的儿童能够主动帮助家人做简单的家务,自己整理书房,待人接物方面有礼貌。同时目标家庭综合发展能力也普遍提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进步为全家树立了信心。

  通过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市民政局还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今年民政公益创投总资金达461万元,比去年增加超过50%,共支助了110个项目,共涉及党建提升、民生服务、精准扶贫、抢险救灾、文明城市创建等10个领域,为我市打造幸福和谐文明风景线作出了贡献。

  公益力量,在全市的创城大潮中得以充分显现。在市民政局的动员号召下,今年截至目前,共调动300多家社会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创城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创城活动2600余次,参与志愿者近15000人次。全市共实施了18个创城公益创投项目,另有92个公益创投项目涉及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助残服务、济困服务等。民政部门的党员干部也深入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入户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参与志愿服务达600多人次。

  市民政局组织机关干部参与结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文明新风吹拂千岛大地

  以往,家中有人过世,亲属常在本岛主次干道出殡漫游、绕行,燃放烟花爆竹、抛撒纸钱。如今,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不见了。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进集中办丧、文明治丧、便民服务,创新祭扫服务并加强文明宣传,我市在推进丧葬礼俗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效。

  此前,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打造民生幸福新高地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助推新区协调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舟山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等文件,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市、区(功能区)、街道和社区实行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部署、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在2019年底本岛中心城区全面实现文明出殡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全力推动两区及新城、普朱区域所属的乡镇(街道)建成区和城市主次干道实现文明出殡。据统计,今年以来,本岛城区和朱家尖、普陀山共有1928户出殡,限定区域文明出殡率达100%。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节俭办丧,成为了广大市民的共识。

  我市还加快推进市殡仪馆集中治丧殡仪服务用房扩建项目等建设,谋划建设新城殡仪服务中心。目前,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殡仪服务中心全覆盖,舟山本岛城区集中办丧率高达83.2%。

  同时,我市积极搭建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通过统一受理、分工负责、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优化死亡证明出具、遗体火化、户口注销和待遇停发等事项办理流程,实现身后事“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平台累计提供服务5565人次。推出的“云祭扫”“代祭扫”“远程扫”“预约扫”“共祭扫”等创新文明祭扫新举措,逐渐深入人心。

  “村里大小事,决策要透明,有事好商量,五议两公开,民主共参与”“民主法治村,遵纪又守法”……在定海干石览镇龙潭村,“民主、公平、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村规民约中,朗朗上口的五字短句形式简单好记、以小见大。

  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全市280个行政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并结合今年的村社组织换届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还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大力宣传遵守村规民约的好人好事,全市村规民约的制定率、宣传教育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助力提升精细化管理 让城市更加文明有序

  近日,从河北保定赶到舟山的朱先生,接走了此前在朱家尖大青山附近流浪的哥哥朱某。朱某从老家保定开车到天津,随后弃车乘飞机来到舟山,被发现时身无分文,连手机也不见了,后由民警转送至市救助站,送医诊断其为间歇性精神疾病。“非常感谢舟山的救助部门和警方,帮我们找到人并送医治疗、给予照顾。 ”朱先生说,见到哥哥他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近日下午,市救助管理站的几名工作人员乘坐救助专用车,在勾山等地沿街搜寻流浪人员的踪影。工作人员仔细扫街巡查,并未发现流浪人员。“如果发现流浪人员,就马上联系我们。 ”他们沿途向创城一线环卫工人、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矿泉水并告知救助站地址及电话号码。

  今年夏季,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夏送清凉”救助巡查专项行动,每天派遣应急流动救助车及工作人员,分赴市区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菜场工地、城乡接合部等地段,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劝返。

  在创城决战中,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等的救助保护工作,成了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民政局按照“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理念,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了救助管理机构质量大提升行动,指导市救助站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79人次。其中,省内21人次,省外128人次,无法查明地址330人次;被救助对象中,精神病人、痴呆傻、危重病人、肢体残疾等达到388人次。同时,还开展了跨地护送等服务,将24名流浪乞讨人员护送至家人身边。

  市民政局还高度重视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全市路牌门楼牌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77.9万元,新增路牌148块,维护更换、清洗路牌414块,新设、更换门(楼)牌12914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