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唤醒乡村沉睡资产 已盘活1100余套闲置农房

2019-12-15 17:17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朱丽媛 裘晶晶

  闲置农房美丽“蝶变”,沉睡资产“活”了

  全市已盘活1100余套闲置农房

  定海马岙街道马岙村的林家巷子里,两旁闲置多年的老房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对外营业的民宿,经常一房难求。 

  记者昨天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着手开展闲置农房激活工作,这些“沉睡”中的闲置农房正慢慢被唤醒。目前,全市已盘活闲置农房1100余套。

  濒临倒塌的农房“大变身”,一房难求

  白墙黑瓦、绿树红花、古朴的石头墙……坐落于林家巷子的“村回·庆和院”,正是一座在闲置农房基础上改造的四合院民宿。怀旧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四合院结构,石头外墙有着古朴的韵味,已成为当地的民宿代表。

  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民宿原先是4户当地村民家庭的闲置农房。“房子起码有八九十年了。刚开始进驻时,基本濒临倒塌,我们通过整体改造和内饰布置等,打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村回·庆和院”店长傅芝飞说,为了让民宿在舒适美观的同时,又不失古朴韵味,他们在装修设计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农房的原貌,包括石头墙、内部框架结构等,并对原先院内种植的近百年树龄的树木,及搭建的土灶等进行了保留或美化。

  “现在总共6间房,旺季经常是一房难求。二期的7间这几天马上也要对外营业了。”傅芝飞介绍。

  “这些闲置的农房出租后,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他们很乐意。 ”马岙街道马岙村工作人员介绍,越来越多的住客慕名而来,也激发出了当地村民办民宿的热情,这也给“养在深闺”的农房注入了蓬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百年鱼货行“变身”船模工作室

  像“村回·庆和院”这样有了“大变身”的,在全市不在少数。

  嵊泗县黄龙乡峙岙村的海口弄,黄龙船模工作室成了游客的打卡点。工作室陈列着诸多村民制作的船模,展示讲解各式渔船的制造技艺,体现着黄龙人入海捕捞的职业分工。

  这里原是蔡恒兴鱼货行,原有建筑主体为单层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民国初年建造,是当时黄龙岛渔民聚集的热闹之地。经过百年风雨洗礼,虽建筑形态完整,但外立面有些剥腐,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利用好这一闲置农房,当地乡政府和村集体结合本地特色,谋划设计,最终将其改造为船模工作室,兼具文化展示传承与旅游观光体验的功能。

  旅游旺季,这里是供游客观光休闲的场所;平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举办各种活动、保护非遗文化的场所。

  岱山衢山凉峙村的入口处,一座蓝白色的浪漫小屋坐落在此。民宿创始人谢兴波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元舍·素海”,就是期望这里能给游客最原始朴素的生活感受。

  谢兴波原是杭州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的合作人,在一次衢山岛旅行之后,被凉峙渔村的原始特色深深吸引,于是毅然辞去了杭州的高薪工作,来到这里创办民宿。

  多元激活,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沉睡”的农房变身美丽院落,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让乡村面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今年4月以来,定海区农业农村局对全区11个镇 (街道)的闲置农房进行了两次摸排,并统计其功能及利用状况,多次审核后,将符合激活条件的闲置农房资源列入可激活农房资源清单。

  据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已盘活闲置农房多用于发展渔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新型业态,发布到舟山市渔农村闲置农房信息发布平台上的已有近500套,供有意向的投资者参考。

  据介绍,目前各地结合农房状况、农房经营者和本地旅游资源等实际,主要以“国资+”“集体+”“社会资本+”“农创客+”四种主体模式,以出租、合营、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与渔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将全新设计理念、工商资本、现代经营方式带入渔农村。原先单一的民宿业态正逐步向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渔农事体验等多样化休闲业态扩展,实现了渔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有机融合和渔农户、渔农村集体、投资者的多方共赢。

  下一步,该局还将进一步促进更多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扩展渔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