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鱿钓30年,逐梦新时代

2019-10-23 15:51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陈斌

  全球鱿钓看中国,中国鱿钓看舟山

  舟山鱿钓30年,逐梦新时代

图片由市远洋渔业协会提供

  “鱿钓”是我国远洋渔业从过洋性渔业走向大洋性渔业的一次重要探索,从零起步,逐梦深蓝,搏击风浪,记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近日,中国远洋鱿钓30周年总结大会暨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会上全面总结了我国远洋鱿钓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为继续推进我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占据了中国远洋鱿钓90%份额的舟山远洋鱿钓人,在这30年风云激荡中,不仅一路见证中国远洋鱿钓业发展的跌宕起伏,也记录下中国因远洋鱿钓成为全球最大的远洋鱿鱼捕捞生产国和市场消费国的成长史……

  一条软软“鱼”改变的发展命运

  今年是远洋鱿钓渔业发展30周年。在老一辈远洋渔业人看来,正是这条软软的鱿鱼改变了舟山远洋渔业,乃至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命运。

  1989年7月25日,上海海洋大学首次派出浦苓号科研调查船,赴日本海开展光诱鱿鱼试钓作业,开掘了远洋渔业的最初希望。

  随后,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远洋渔业公司加入探捕队伍,派船队赴日本海开展商业捕捞。从此,我国远洋鱿钓生产拉开序幕。舟山也成为全国远洋鱿钓的发祥地之一。

  1995年,李科平、方央南等舟山渔民“投身”到北太鱿钓生产,成为全国首批群众远洋鱿钓人。

  仅一年时间,我国在北太作业的远洋鱿钓船迅速达到369艘,年产量更是上升到8.3万吨。而舟山,无论是船只还是产量,均占全国近一半。

  2001年,舟渔公司原党委书记陈利恩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民营远洋鱿钓企业——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随后,随着一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群众民营远洋鱿钓企业渐露锋芒,成为我国远洋鱿钓的主力军。

  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其中70%左右是鱿鱼。

  伴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由近海向大洋进发”的结构性调整,舟山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大洋性远洋渔业的“主角”。

  “绝产”后的一次市场“洗礼”

  但发展并不一帆风顺。

  北太鱿钓,是舟山鱿钓作业“起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因国际渔业形势的发展和国内政策措施的调整,北太鱿钓渔业受到严峻挑战。到2003年,全市北太鱿钓船比上一年减少81艘,且年平均投产渔船比高峰期减少约100艘。

  渔场的单一,迫使我国加快开拓稳定、高产作业渔场的脚步。截至目前,我国远洋鱿钓作业渔场已由当初的日本海扩展到现有三大洋四大海域,并形成以大洋公海作业为主,以入渔作业为补充的相对安全可控的产业格局。

  从此,舟山渔民开始在海外渔场打造属于舟山的深海自捕鱿鱼品牌。

  “作业成本降了,产量提升了,企业与渔民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市远洋渔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在2004年时,西南大西洋渔场却出现了鱿鱼产量锐减,鱼况“绝产”现象。

  “当时全市在该渔场投产的25艘渔船,平均单产跌至51.28吨/艘,产值51.36万元/艘,给很多鱿钓企业或船东造成了巨额亏损。”一名因亏损而最终公司破产的远洋鱿钓人坦言,因这轮“绝产”致使全国很多鱿钓企业都像他的公司一样,无奈退出远洋鱿钓行业。

  这轮打击的直接后果是,在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后,我市远洋鱿钓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最后由当初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转变为今天民营企业唱主角,国有、集体、民营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存的灵活可变的经营模式。

  “远洋鱿钓渔业第一市”地位确立

  在远洋鱿钓“低落”两三年后,公海鱿鱼资源的开始连续见好,北太、阿根廷渔场的鱿钓产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但这份喜悦却止在船回港之后。

  很多远洋鱿钓人都记得,连续两年的远洋鱿鱼皆是丰产不丰收,鱿鱼价格一路下跌,令人欲哭无泪。那份惨淡,堪比2004年的“绝产”。

  随着鱿鱼脱酸加工技术的提高,原本因含酸高而“廉价”的秘鲁鱿鱼获得“翻身”机会,价格逐年上涨,不仅“救”了正在“挣扎”的鱿钓企业,也盘活了整个鱿鱼行业。

  2010年,舟山远洋渔民抓住机遇,率先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远洋鱿钓造船热潮。特别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中央资金造船补助政策,又使我国远洋鱿鱼钓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同一年,我市再次开启远洋鱿鱼国内市场推介征程,筹资1000万元协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先后在成都、西安、南宁、新疆、哈尔滨、沈阳等多地举行大型推介活动,在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鱿鱼销售比例从2012年的20%扩大到2018年80%。

  2015年,农业部批复舟山建设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一支远洋渔业海上运输力量,同时成为全国最大的自捕鱿鱼生产和输入口岸,远洋自捕鱿鱼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目前,舟山远洋鱿钓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共拥有鱿钓捕捞船只370余艘,产量约36万吨,约占全国的60%。舟山是全国最大的远洋鱿鱼捕捞生产基地、自捕鱿鱼输入口岸和全国鱿鱼的主要加工出口地区之一。

  “远洋鱿钓渔业第一市”,舟山实至名归。

  逐梦未来,科技兴渔助推远洋鱿钓再发展

  在我市鱿钓企业的辉煌路上,“科技兴渔”是我市鱿钓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

  包括舟山宁泰远洋渔业公司在内的多家鱿钓企业均与以陈新军教授为主的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有合作。合作内容包括渔场探捕、渔场信息汇总,以及相关“科研装置”的技术支持等。

  鱿钓企业逐渐尝到高科技带来的精准捕捞和高产的诸多“福利”后,更坚定了科技兴渔的信念。

  市远洋渔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为加快现代远洋渔业转型升级速度,尤其是在渔捞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需要有更多创新,不断实现零突破。很多企业也纷纷将各种“涉渔”的高科技产品积极运用到远洋鱿钓船上。

  比如钓机,从一般的单机电控型向多机电脑集控型发展;比如钓钩,从双伞针向三伞针以及便拆式多品种方向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起水下灯陆续装配,到推广白天钓捕技术;还有船位监控终端、AIS碰撞系统、船用卫星电话、LED集渔灯等先进技术装备等应用,更使鱿钓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0年来,我国以鱿鱼为起步,从过去单一发展捕捞开始向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产业集群集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舟山远洋鱿钓的不断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内转产渔民从事远洋渔业生产,有效减轻了国内捕捞压力,促进渔区群众勤劳致富,同时有效拉动了海上运输、冷藏物流、水产加工、市场贸易和船舶修造、劳务合作等众多上下游远洋渔业配套产业,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全国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见上图),使一条鱿鱼串起了一个200多亿的大产业,形成了全球鱿钓看中国,中国鱿钓看舟山的喜人局面。

  如今,舟山远洋鱿钓业不论在产量产值、技术装备、队伍发展,还是产业延伸、政策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建设成效,远洋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