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闲置农房 提升乡村活力 民宿升温引领海岛“美丽经济”

2019-10-16 10:29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沈晏 通讯员 张慧敏

  十月,凉风渐起,舟山“游意”尚热。

  刚刚过去的长假,流水般的外地私家车,不仅驶向著名景区,亦驶入海岛渔农村。

  不少乡村,如织游人,人声鼎沸,舟山乡村热得发烫。

  睡在山海间、住进人情里。下榻渔农家民宿,是相当一部分游客的首选。2018年,全市渔农家民宿接待游客1167万人次,相当于每6个来舟游客,就有1个选择渔农家民宿。

  回看近些年,两位数的增长是常态,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据统计,全市现有2528家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直接从业人员近1.2万人,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9.69亿元,同比增长21.9%。

  扎根乡村开民宿,聚拢人气与资金,让不少一度凋敝的村子,重新焕发新的活力。产业渐热,问题随之而来。经营如何规范?品质如何提升?产业如何做大?舟山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中,寻找答案。

  活泛资源 闲置农房“再创业”

  乡村民宿,改自农房。

  民俗风情尽显、环境整洁精致……每一个目睹变化的人,都会欣喜发现,这一幢幢漂亮房子,对舟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叠加效应。

  嵊泗的东海五渔村名扬四海,打造原乡会城、色彩边礁、黄沙绿洲、智慧田岙、东海石村等主题村落;朱家尖的东荷嘉园依着东沙发展渔农家民宿,迈向村美民富;定海新建村走“文化+”模式,让现代民宿与乡土文化交融。这样的例子举不尽。

  从中也会发现一条规律,但凡旅游强村,渔农家民宿不会弱。反之,渔农家民宿强村的旅游优势,也非常明显。可见渔农家民宿与乡村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伴随乡村游的旺盛,舟山民宿业发展水到渠成。但把产业地图放大了看,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显。热门旅游地在扎堆开发,其他乡村“越来越冷”。怎么解决?根源还在农房。

  目前,舟山城镇化率上升到68.1%,而乡村已利用开发的闲置农房占比不高,也就是说,闲置农房仍是一座“富矿”,只要挖掘得好,舟山乡村的未来不可想象。

  党的十九大以来,舟山着手布局闲置农房激活,岱山、嵊泗先行先试,各地探索了不少值得推广的做法经验。其中,嵊泗已盘活闲置农房695套,面积16.9万平方米,占该县所有闲置农房的72%。

  告别略显伤感,却预示着变化的开始。在嵊泗各村,已经很难见到传统的破旧农房,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风格迥异、崭新靓丽的渔农家民宿。将闲置农房以一定的收费比例租赁给民宿经营户,不仅让村民有了额外收入,又改善了渔村环境,还带动旅游发展,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比如花鸟岛上的一家民宿“方·外”,就是由两栋占地2220平方米的老房改造而来。老房主人长期在外定居,老房多年闲置,无人问津。2018年,得益于当地的闲置农房激活政策,返乡青年任梦蝶顺利租赁这两栋老房,改造成了时尚青年的文艺聚集地。原居民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租金收入。

  今年5月,普陀区出台了《关于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行动”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20个综合改造项目,让1000幢农房枯木逢春,今年计划激活300幢。

  短短几个月,东极、白沙岛、桃花岛、虾峙、蚂蚁岛等,吸引了大批看好当地旅游前景的个人和企业,前来投资,目前合计激活闲置农房265套,已然实现全区全年目标任务的88%。

  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闲置农房的开发利用,远不止发展渔农家民宿,同步带动农业体验、休闲渔业、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产业发展,全面盘活乡村资源,是舟山实施闲置农房激活的一大特色。

  让“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振兴的是了不起的海岛乡村。

  三权分置 权益合法有保障

  去年12月19日,舟山汇城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傅一琪兴奋了一天。那天上午,他和嵊泗县五龙乡的出租户代表,分别拿到了舟山市首本宅基地及住房使用经营权证书和农村不动产权证书。

  “有了‘三权分置’,我们投资者就有了法律的保护伞,也让我们在这投资更安心。”傅一琪一口气租下了五龙乡6幢闲置农房20年的使用经营权,打算投资1200万元,打造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民宿综合体。

  何为“三权分置”?三权指的是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过去‘落户'农村的投资客也是源源不断,但当时受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约,投资客和村民私下签订的协议,很容易引起纠纷,双方利益可能无法有效保障,大家都心存顾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舟山各县区打开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新局面,给投资者吃下定心丸,大胆放眼乡村,租用村民闲置农房,改造发展民宿等产业。通过改革,也让村里年久失修的老农房,真正成为村民的重要资产,并实现了资产变资本。

  岱山县,去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农房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今年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渔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岱山县渔农村闲置农房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操作流程,理顺了部门和乡镇的职责和权限。

  另一方面,岱山在全面开展闲置农房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把农房流转纳入平台管理,建立了闲置农房流转交易机制,目前已发布流转信息100多条。

  金融创新,是岱山提速“三权分置”改革的另一把利刃。该县农商银行出台了《“农宅贷”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为宅基地农房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对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个人和实体,给予单幢农房最高贷款50万元,个人最高贷款100万元的信贷支持。

  得益于“想得远、跑得快”,岱山闲置农房完成漂亮转身,对返乡创业者与外来投资者的引力越来越强。目前,全县社会资本参与的渔农家民宿有21家,共投资5500万元,全县已颁发“宅基地农房使用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10本。

  探索“三权分置”,从本质上激活了闲置农房的活力,转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宝贵资源,为闲置农房功能和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开启了全面发展的大门。

  项目引领 风情乍现游人来

  农舍成景,古宅如画,交融青山绿水间,俨然一幅江南庭院画卷……名列我市首批“十大最美乡村”的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定海新建村,今年截至8月,已接待游客超37万人次。

  从10年前党员干部带头“吃螃蟹”,到村里人争相装修开渔农家民宿,让自家的闲置农房“活”起来,达到如今的58户经营户。这蓬勃发展的势头,佐证新建村的“文化+”模式走对了。

  建造木帆船、渔人码头;陈设绿皮火车,并将车厢改造成餐厅、酒吧、艺术品商店等;建起海岛特色的明清老街……前几年,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新建村在网上一下子火了,总有一群年轻人来这里打卡。

  以此为契机,新建村深耕乡土文化,推进大学生艺术采风、渔民画产业等基地和项目建设,连片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与采风等,并拓展了渔农家民宿的服务功能,让游客在乡村生活体验中,感受影视文化、教育文化和摄影文化的熏陶,蹚出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新建村风头正盛,吸引外来目光。来自宁波的“心宿海岛”品牌,改造利用村里的闲置农房,做起了高端徽派民宿。引进优质的民宿品牌,在交流和竞争中,提档新建村的整体渔农家民宿品质,进而提升了作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的核心竞争力。

  海岛休闲乡村和渔农家乐集聚村的培育,是我市抓产业强服务,以项目建设带动海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抓好省、市级项目建设,引导集聚区、集聚村向特色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亮出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渔农家风情为暖调的美丽渔农村‘金名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借力市内外先进理念和发展创意,我市至今形成了东极庙子湖、朱家尖东沙、秀山岙里村、嵊泗庙干村等一批民宿特色村。

  政策支持提档升级谋发展

  推动渔农家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是长久之道。舟山按下“快进键”,进行了多种有益探索。

  去年以来,我市《关于推进渔农家乐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精品渔农家精品民宿认定标准》持续发力,在行业规范、规划引领、安全管理、特色培育、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谋划和部署,并建立了关键指标。

  严把安全关,让游客放心更省心。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市深化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广协会自律模式。

  记得住乡愁,承得了梦想。紧抓渔农家民宿特色化培育,我市鼓励经营户丰富业态开发、融汇传统文化,打好“特色牌”。并面向全市特色渔农家民宿,打响“东海人家”品牌,进一步提高广大经营户的精品意识。

  加强品质培育的同时,舟山优化渔农家民宿区域布局,推进定海双桥、干石览,普陀白沙、东极、展茅,岱山岱东、秀山,嵊泗泗礁、嵊山-枸杞、花鸟等10个海岛特色民宿集聚区建设,且引导集聚区、集聚村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多措并举解忧资金难题。去年,市农业农村局与金融机构合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渔农家民宿转型升级的意见》,让符合该办法要求的经营户,可以获得更大力度的资金扶持,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渔农家乐集聚村(点)40个、省级渔农家乐特色乡镇4个、市级民宿特色村20个、精品民宿683家,建成休闲渔业基地50余个。力争到2020年,培育精品渔农家民宿1000家,舟山的目标清晰而坚定。

  随着渔农家民宿高质发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着农村集聚,舟山乡村振兴的脉动日渐清晰。这种脉动远超出经济层面,透出海洋文化、农村民生等领域的蓬勃张力。

  或许,舟山乡村振兴的蓝图不应被定格,它的色彩,富有生机,变化无穷。乡村的风景,总是让人充满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