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中):山呼海应的致富新路

2021-08-02 11:06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从空中俯瞰浙江,山海共生,绿蓝泼墨。山与海,既赋予了之江大地多姿多彩的自然图景,也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之间一度难以跨越的沟壑。

  本世纪初,浙江有26个相对欠发达县、300多个相对欠发达乡镇,特别是丽水、衢州和舟山三地,地域面积占浙江全省的27%,经济总量只有全省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沿海发达地区一半。统筹山海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从战略上破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此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自此,山海协作工程纲举目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浙江一以贯之的战略选择。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要念好新时代“山海经”,进一步完善省域统筹机制,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挖掘区域发展特色优势,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打开山门 向海借力

  一度愁着卖不出去鱼的邱正尧,最近长舒了一口气。邱正尧家住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这里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当地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引溪涧山泉,养起青鱼、草鱼。苦于销售渠道跟不上,养鱼效益并不乐观。

  近日,远在300公里外的桐乡送来了福音。根据山海协作方案,桐乡与开化签订《古法养殖清水鱼协议书》,为村民免费提供鱼苗,并利用闲置鱼塘资源养殖清水鱼,由桐乡有关农业公司回购统一销售。如此一来,困扰村民的前期鱼苗资金、后期鱼的销路等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以前自己掏钱买鱼苗,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只管养殖,其他啥也不用愁。”邱正尧笑着说,鱼还没出塘,就被订购一空,收入比以前涨了两三倍。

  “开化生态优势明显,而桐乡市场活跃,资金更充裕、服务意识更强,两地开展山海协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桐乡市发改局对口支援服务中心主任纪勇说,开化的清水鱼销往上海等地,山区优势产业得以做大做强,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桐乡也在山海协作中受益,不仅拓展了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更关联上下游产业,培育出更加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山海协作工程启动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山”与“海”谱写了一曲携手互助、优势互补、共同致富的动人乐章。

  开展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人。为解决山区人才难题,浙江建立山海之间的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制度,不断组织优秀干部人才到山区挂职、驻村任职等,帮助山区改善“造血”功能。

  “山区26县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说,浙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山海协作、推动山区26县发展,迈入新阶段,全省上下从思路到作为都焕然一新。浙江将以更大决心、齐心协力、超常规举措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发展新格局,开启山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征程。

  “飞地”起飞 借梯登高

  地处浙西的衢州,群山环抱,生态环境优美。但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与衢州一衣带水的省会杭州,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发达,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发展?“飞地”园区是杭衢两地深化山海协作、先富带后富的重要举措。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是近年来衢州市为推动杭衢两地深度融合打造的产业“飞地”。一头连着杭州,一头连着衢州;一边是资本与人才的高度聚合,一边是产业落地的广阔空间。杭州和衢州山海携手,“飞地”效果逐步彰显,吸引一批高科技海归人才和团队。

  “园区创业成本较低,有很多优惠政策,还协调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专注于智慧城市研究的庄建林从英国回来,在对比多地后,他决定将公司放到衢州海创园。

  为解决发展人才制约因素,衢州海创园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浙江首个跨地市级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衢州海创园努力推动衢州和杭州发展同频共振。工作生活在杭州,创业反哺为衢州,这一创新举措,为先富带后富探索出一条新路。

  先富带后富,需要高能级平台支撑。日前公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探索完善山海协作“飞地”建设机制,高水平建设“产业飞地”、山海协作产业园,支持山区海岛在省内外中心城市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推行共享型“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造助力山区发展高能级平台。

  “山区作为‘飞出地’,到省内沿海‘飞入地’开展异地投资建设,可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孟刚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化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努力把山海协作、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

  精准“造血” 惠及民生

  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景宁,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化景宁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

  群山莽莽、交通闭塞,让畲乡景宁长期受资源要素制约。随着山海协作深入推进,大量资源、项目、平台和机遇,为大山注入澎湃活力。

  “山海协作不是简单的‘富帮穷’。”丽水市委常委、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认为,景宁坐拥畲乡风情、山区特点、环境优势,“只有立足自身,激活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增强“造血”机能,成为景宁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方向。景宁与温岭共同出资2亿元,建设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后,很快吸引茶山公园、民间博物馆等一大批项目入驻,串联起周边旅游项目,形成“一园多点”新布局。产业园建成后,为景宁带来2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

  如今,这种转化正不断惠及群众。“念好‘山海经’,就要让老百姓更多受益。”陈重说,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要更加关注老百姓“钱袋子”。在新一轮协作中,景宁将不断拓展领域,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人才、科技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念好“山海经”,畲乡人将再不会感到“山高路远”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