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武林广场上,浙江艺术家用20个红铜葵盘致敬祖国—— 葵植大地 向阳而生

2019-10-23 08:58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杨 廖垣

  10月,浙江展览馆南广场上,火红炙热——

  20个约4米高的红铜葵盘,呈扇形排开,灿烂绽放,形成一片红色葵阵。白天,铜葵如洪钟,立于广漠,昂首晴空;夜晚,霓灯灿亮,葵盘与南墙上的大型影像互映共生,化身一曲新时代的铿锵浩歌……

  光、影、声交织,歌、舞、音融合,浙江文艺界人士通过“葵颂——大型雕塑影像展演”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创作以葵为主题的大型美术作品?为什么葵和这流光溢彩的广场如此契合?

  葵阵创作者,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饱含深情地说:“中国人以草木寄人心,如果要以一物来发奋抒情,那就是葵。我认为葵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精神风貌的事物。”

  持续一个月的展演串联起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的大众记忆,激发起经过这里的每个人的爱国热情。

  葵情殷殷 重现精神图谱

  眼前,红彤彤的葵阵充满力量,如巨石林立、群山来朝,洋溢着一种特殊的豪情。

  这是不久前,许江和锻造师傅们一锤一锤敲打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将冰冷的材料赋予沸腾的生命气息,传递着真挚、真切的情感。

  这些由红铜锻塑而成的葵头,每一个的重量都在2吨以上,这其中的分量感不仅是体积上的,更在于内容上——“他们有一种勃然兴发的力量,将细琐化为博大,将微末化为虬龙,让葵具有天生地长的震撼力。”许江说。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与《葵颂》相遇,也不是我们第一次与“葵农”许江交流葵园故事。2018年底,许江带着新作品亮相黄浦江畔,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以此纪念一代人的精神锤炼、岁月狂歌。而今,他用全新的《葵颂》祝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亮一代代人心中的葵情。

  为媒体作导览时,许江不自觉地用手掌拍了拍这些葵头,刹那间,仿佛是远方传来的钟声,一下子穿越回当年。

  那是2003年8月,许江在土耳其的马尔马拉海峡附近偶遇一片老葵,熟过而未收割,已是通体褐色,仿佛钢浇铁铸。午后的太阳已落到葵的身后,但葵还是倔强地朝向同一个地方——太阳曾经升起的地方。

  “那一刻,我所有关于向阳花的童年记忆被激活了,不仅看到了葵,也看到了一个自己。”每每回忆当初,许江仍会提高音量,动情地说。

  画葵16载,许江选择了“葵”作为时代的艺术隐喻,每一次的创作都凝聚着他画葵塑葵的初心。

  “葵与人同高,葵盘与人的脸庞差不多大,对着它,就像对着人说话一样,就像我不同形象的朋友。”50后的许江以“葵”为一代人立像,“我们是‘向阳花开’的一代,‘葵’是同感共振的成长记录,是那个浸泡着青春印记的‘集体意象’。”

  有人曾对许江说:葵,一介草木,有什么好画。“我要用画笔去探索的,是我们自己身在其中的历史,是画我们自己,是要把我们身上曾经有过的沧桑和依然怀抱的理想、担当统统刻画在其中。”许江这样说,“我努力用群葵的沧桑和坚强重现时代的宏大叙事,重现一代人——一代中国人民矢志不渝、昂扬奋进的精神图谱。”

  岁月延绵,希望不息。为了避免没有原创性的复制,为了不让感受的翅膀被折断,许江一直奔走在寻找葵、研究葵的路上。他每一年都听从葵园的呼唤,回到葵园,倾听葵园深处的咏叹,去发现葵的新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20个葵盘还有各自不同的名字,这源于许江在偶然间读到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却自肆于山水间,他的游记中处处映射出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的信念。”许江借用了柳宗元的词语系统,来引发大家对这些葵的想象。

  穿梭在火红的葵阵里,我们发现细小的褶皱里也别有洞天。用许江的话说,“这里的葵盘如山如壑,仿佛把草木和山水、花朵和丘壑都打通了,在我们和天地之间,葵成了自由穿越的形象。”

  在许江看来,这葵阵表现的是一代人的整体气势,“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底色,散发出火红年代的激情与炙热,骨子里是昂扬大气的精神,这股精神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消失,反而随着岁月更加芳菲。”

  葵色彤彤 点燃艺术火焰

  夜幕降临,晚风轻柔,浙江展览馆前的广场上,人潮涌动,20个硕大的铜葵雕塑昂首怒放。

  10月3日晚,由省文联、杭州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葵颂——大型雕塑影像展演”拉开帷幕,浙江省文艺界的艺术家们以史诗剧场的形式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真挚献礼。当晚,由许江积累16年画葵艺心铸成的铜葵,搭配上灯光、声场,令人心潮澎湃。

  开幕式令人印象深刻——由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崔巍、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首次跨界合作完成,由雕塑主体、建筑立面影像与“葵颂”音舞表演组成,集结了美术、音乐、舞蹈、影像等多种文艺形式,并借助高科技手段,带给观众视觉享受和震撼。

  随后,崔巍团队创作的大型舞蹈《葵声》启幕,舞者们随影而动,点亮葵园;不一会儿,耳边传来嘹亮的唢呐声,由远及近奏响《社员都是向阳花》,时而清幽柔和,时而激烈铿锵……

  刹那间,广场上一片火红。

  这片火红,其实由来已久。浙江展览馆前的广场在许多“老杭州”心里有个更亲切的名字——红太阳广场。

  半个世纪前,与红太阳广场同时期建造完成的浙江展览馆大楼里,则到处充满了葵的意象:大楼建筑中,墙体是葵,吊顶是葵,扶手是葵,木构是葵。

  这也是许江把“葵颂”展演放在这里举行的原因——“我想要让葵串联起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大众记忆,点亮一代代人心中的难忘葵情,激发每一位民众的爱国热情。”

  在许江心中,葵是人心的化石,葵和太阳是人民和祖国的映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选择在浙江展览馆前举办这次展演,让杭城的历史与每个人的记忆相融,唤起人们的共鸣,催化出一代人的精神力量。

  说起展演筹备的过程,许江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展览中加入音舞表演。“我把创作葵头过程中的声音故事与崔巍和翁持更一起分享,他们从中也得到一些灵感,促成了这次跨界合作。”他说,当崔巍听到葵头制作的电焊声时,心生感动,认为这是极佳的舞蹈配乐,并专门为此编排舞蹈。

  “葵是时代符号,我们通过不同门类的艺术表达对生命、历史,对祖国的情感。其实,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是相通的,一脉相承的,在我看来,舞蹈也是流动的雕塑。”崔巍说,24位舞蹈演员在10天里密集排练,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里,完美呈现在这片火红的广场上。

  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此次展演更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公共性”——集艺术、公共事件、社会话题、市民互动、节庆平台于一体。20多天来,这些“生长”在广场上的葵头成为市民、游客的拍摄对象。62岁的市民宋晓兰拍下了许多照片,精心挑选后发到了朋友圈,还配了一句话——“红色灯光点亮了葵阵,似火似霞,也点燃了心中的那团火焰。”

  不难发现,当艺术的种子嵌入了公共生活土壤中,也为大众带来了一份精神佳肴,延伸喜悦、激发创意,激发文化的“生长”。

  葵声锵锵 鼓励后人前行

  半个月来,每晚,声、光、影交织融合,聚焦起城市的目光。

  浙江展览馆的外墙上光影流动,墙幕上投射出大型影像《葵颂》。“葵与山河”展现不同自然背景下的葵园,舒展延绵,叠次呈现,葵园深情如海;“葵与众生”唤醒不同时代的杭州记忆,展览会堂的前世今生,叠影目前;“葵与诗”展现艺术家笔下的四季葵园,岁月写照……绚丽的3D光影秀与广场上的红铜葵阵相映生辉,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人瞩目,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走进浙江展览馆,我们从艺术家们用心描摹的画卷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波澜壮阔——

  不久前,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献礼祖国——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展览”在此开幕,历经五年、三期创作,精选出41件(组)作品,展现了浙江作为“三个地”的昂扬斗志和时代画卷。

  《浙江三地》《八八战略》《枫桥经验》……这里共展出“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工程第一、二、三期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书法作品,这些文艺作品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在创作的过程中,师生们心怀对人民和祖国的爱,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各个行业、研究时代背景、学习民学精神……如今,艺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早已成为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徜徉在展厅中,一个个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命跃然纸上,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画家们用心捕捉到的感动。“感谢时代,感谢国家,让我在正值壮年的时候,拥有进行大型主题画创作的机会。”中国美院教授孙景刚说。在他看来,艺术家永远都不要以一种糊弄的方式,以一种潦草的方式“站”在别人面前,面对每一张创作,都要用心来绘画。

  前来观展的中国美院学生们凑近观摩,他们带来另一种诠释——“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颗心脏,正在砰砰跳动。”我们欣喜,这份感怀“人民之心”的艺术创作初心,已传承至这些00后。

  走出展览馆,广场上升腾而起“锵锵锵锵”的金属锻铸声。

  这是葵阵发出的“葵声林”——中国美院录音专业的学生们赋予它的名字。工厂的电焊声、敲打声,被年轻人编辑后成为了一种新旋律,带着新时代的气息,激荡起一种同频共振:无论是“向阳花开”的一代,还是青壮年,都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精神相连,向阳而立、向前而行,扛起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葵盘好像古时候的战鼓。”观展人群中,我们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

  这正是艺术创作者所期待的: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某些力量,从而唤起一种面向时代砥砺前行的人民意识,奏响几代人向祖国、向太阳的精神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