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的坚守他把初心刻在生命的年轮里

2021-06-30 09:16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高佳敏 张真 通讯员 童巧凤

楷模.png

  李光鲁,大猫岛上唯一的驻岛医生,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7岁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岛上做起了乡村医生,从此他的人生就和这里父老乡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尽管一次次有机会可以回到城区,他却一次次选择了留下,给这里的乡亲看了一辈子的病,直到现在。

  阿鲁是老人们口中最亲切的称呼

  大猫岛位于峙头洋面上,7.6平方公里,离舟山定海本岛7海里,孤悬海上,岛上没有公交车,也没有私家车,这里住着几百个老人,他们过着朴素的农耕生活。记者坐早上9点从定海到大猫岛的船班出发,和船员说去岛上找一位医生,他说:“你找阿鲁啊,到了码头随便找个人问都知道的。”今年67岁的李光鲁是个地地道道的大猫岛人,17岁以前做过散工,1971年由村里推荐,从舟山卫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我们村里人生活都很苦,各方面条件都十分简陋,相比之下行医虽苦,我倒也不觉得苦了,反而觉得责任重大。”李光鲁回忆道。
  这里没有像模像样的医患关系,也没人叫他医生,大猫岛上的老人都叫惯了阿鲁。“我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岛上的老人平均年龄都是80多岁,就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他们叫我“阿鲁”,我觉得很亲切。”李光鲁笑着说道。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猫卫生院曾经最多时候有过4名医生,1990李光鲁当上大猫卫生院院长。2001年“小岛迁,大岛建”的战略实施,青壮年外出谋生,留下的老人仍需要一名医生,组织决定留下一名驻岛医生,论资历、论条件,最有机会调离的院长却选择了孤身留守。“如果离岛我可能有更多机会晋升,我家人也都不在岛上生活,但我就是放心不下那些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也习惯了。”之后李光鲁一留就留到了现在。

  不知道120,却都背得出阿鲁的手机号码

  许多年前的一个深夜,已经熟睡的李光鲁突然接到严阿婆家人的救命电话。原来,严阿婆突然昏迷,已经神志不清。李光鲁赶到后立刻检查、搭脉诊断,对严阿婆采取了急救措施。经过抢救,严阿婆血压恢复正常,人已有好转,当天家人就将严阿婆转到定海城区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后来住院医生和我说,幸亏急救及时不然后果想都不敢想,听我老头子说,阿鲁几分钟就跑着来了,就穿了一件薄衣。”严阿婆说。
  村里的老人都需要李光鲁上门服务,他们不记120急救电话,却都背得出李光鲁的手机号码,他24小时开机,24小时随时服务。岛上60岁以上老人312人,151个高血压,39个糖尿病,2个精神病,3个中风,5个冠心病,4个肿瘤……每个村民的身体状况都记在李光鲁脑子里。
  “阿鲁,我血压一直下不来,怎么办?”“阿鲁,我儿子来看我送的保健品,帮我看看我能吃不,我听你的。”……行医数十年,李光鲁看病从不收老人挂号费、出诊费,在他看来,岛上老人的生活本就不宽裕,几块钱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不易的,而他开的药方也是只有十几二十元的。当初工资只有180元每个月的李光鲁还常常用工资贴补给老人,李光鲁笑道,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个月下来有时还白干,但仍觉得很有意义,心里踏实。


  阿鲁也是大猫岛上的老娘舅

  在大猫岛除了生病了找李光鲁,村里一些家长里短、磕磕绊绊的事情,村民们也喜欢找李光鲁诉说。去年,环南街道首个海岛乡贤工作室———李光鲁乡贤工作室在大猫岛正式揭牌成立。之后,村民口中的“阿鲁”医生也成了岛上的“老娘舅”。
  “我们都是大猫岛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间,这辈子做邻居也是一种福气,伤了和气多不值得呀……”近日,大猫岛上的两位村民因生活中的琐事发生口角,当天又因琐事拌嘴,情绪激动。李光鲁听说后急忙叫来两家人,主动进行劝说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经过李光鲁一个多小时耐心的劝解,一场矛盾纠纷就被顺利化解,两家人也握手言和。“李医生也是大猫人,大家都认识,几乎每家每户李医生都上门看过病,再难缠的村民或多或少都会给李医生一些面子,有时候我们村干部调解还是他有用。”环南街道大猫村党总支书记徐完恩说,看着岛上邻里关系和睦,李医生更是打心底里高兴。
  李光鲁虽是岛上人人夸赞的“老娘舅”,自己家里的琐事却完全丢给妻子,不闻不问几十年,就连孙子出生李光鲁都没抽出时间前去看望。如今已经10多岁的孙子,却把爷爷当成自己的“偶像”,每当爷爷匆匆回来陪自己玩几天后回岛,孙子就会骄傲地说“爷爷是去救人去了。”
  是医生、是“老娘舅”……李光鲁也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在我心中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行医救人、助人为乐是我应该做的,我希望岛上的老人都能愉快地度过晚年,我现在虽然已经60多岁了,我仍愿意一直服务下去。”在已经有近30年党龄的李光鲁看来,服务在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上,是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阅读